劉照然 陳展航


【摘 要】目的:探討高千伏攝影在頸椎DR攝影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通過回顧100例頸椎正側位DR攝影,,常規KV攝影和高KV攝影各50例,通過后處理獲得的兩組圖像,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高KV攝影與常規KV攝影在頸椎DR檢查的比較,圖像質量無明顯差別,完全達到診斷學要求。結論:高KV進行頸椎DR攝影,可以減少病人甲狀腺所吸收的X線劑量,同時能獲得層次豐富,而又有較好對比度的圖像,因此頸椎DR高千伏攝影是可行的。
【關鍵字】高千伏;頸椎;X線攝影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009-01
直接數字化放射成像(Direct Digitized Radiography,簡稱DR)是現代醫院影像科最常見的影像設備,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除胸部攝影基本使用高千伏條件外,四肢、脊柱等部位的DR攝影均使用100KV以下的條件。本文旨在探討在頸椎DR檢查中運用高千伏攝影的可行性。
1 材料與方法
1.1材料:本組為頸椎正側位X光照片病人100例,高KV攝影50例,常規KV攝影50例。年齡25-75歲,平均42.3歲。100例病人按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等分成相對平均的兩組各50例,分別進行高KV攝影照片和常規KV攝影照片。
1.2方法:使用島津1000mADRX光機,藍韻PACS系統,3M SANSUN/顯示屏;攝影條件:高KV攝影組條件120KV,2mAS,焦片距:80cm,0.5ALF附加濾過,16:1高柵比濾線器。常規KV攝影組條件70KV,8mAS, 焦片距:80cm,不加附加濾過,16:1高柵比濾線器。兩組均進行頸椎正側位照片,照射野為10×12,中心線正位向頭傾斜15度角,經甲狀軟骨入射,側位對下頜角2cm處水平入射。照片完成后,進行常規后處理,由診斷組醫生進行主觀圖像質量評價。
2 結果:
兩組病例頸椎圖像整體結構清晰,甲級片率達100%,全部符合診斷學要求。通過診斷組醫生的主觀圖像質量評價,各評價項目滿分均為10分,經統計平均分得到的數值如下表所示:
3 討論:
高千伏攝影,是指用120kV以上的管電壓進行X線攝影,此時產生能量較大的X線能量,以此獲得成像范圍內影像層次豐富的圖像[1]。當管電壓為120kV以上時,人體各組織對比度指數都為較低值。這是因為散射吸收的百分率高于光電吸收。若按克計算,骨與軟組織的散射吸收能量相等。此時,只有各組織的密度差異而產生的吸收系數之差來形成影像對比度,因而,X線圖像呈現為低對比。隨著管電壓的增加,光電子數量和能量的百分率相應減少,散射吸收相應增加,但總的吸收系數減少,骨與肌肉的組織對比度相應降低,骨骼影像交淡。當管電壓達到一定的高度,如120KV或以上時,骨骼、軟組織、脂肪和氣體的密度差異相應減少,各種組織間相互重疊的影像都能顯示出來,因而在損失較少對比度的同時,可得到層次豐富和達到診斷目的的X線圖像。
我們知道,同一個體,不同軟組織和細胞的輻射敏感性是不同的,甲狀腺作為代謝旺盛的腺體器官,其對射線更為敏感。頸椎正側位常規KV攝影條件為70KV,8mAS, 高KV攝影組條件為120KV,2mAS,由于投照的條件不同,患者所受到的X線照射量必然也不同,但要準確計算較為困難。有學者提出可借助X線管的典型定量曲線作出粗略估計[2],即常規攝影管電壓為70KV時其對應的縱坐標為3.5mA/s,經計算可得出:3.5mA/mAs×8mAs=28mA,假設其他因素相同,那在本次討論中高千伏攝影的照射量只有常規攝影的1/4。因此使用高KV進行頸椎DR攝影,可以有效地將病人的體表吸收劑量在理論上減少到四分之一,從而降低甲狀腺的吸收劑量。
綜上所述,高千伏攝影在頸椎正側位的應用在降低X線輻射量方面具有很大的臨床意義。而DR擁有的后處理功能,通過調整圖像的飽和度、對比度、邊緣增強等后處理技術,可以提高圖像質量,得到層次豐富,又有較好對比度和符合診斷要求的圖像。因此高千伏攝影在頸椎攝影檢查中是可以進行推廣應用的。
參考文獻
[1].余建明.醫學影像技術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78.
[2].賈建明, 唐勁松, 林增如, 等. 胸腰椎準高千伏攝影在普通X線、CR、DR應用的質量評價[J]. 福建醫藥雜志, 2006, 28(6):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