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東

【摘 要】目的:探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 2016年1月-2018年6月84例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組。傳統根治術組選擇傳統根治術,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選擇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分析手術治療的臨床指標;治療前后患者生存質量的有關指標分數(社會方面、情感、生理職能);并發癥。結果: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生存質量的有關指標分數(社會方面、情感、生理職能)、手術治療的臨床指標、并發癥和傳統根治術組比較有優勢,P<0.05。結論: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實施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可獲得較好效果。
【關鍵詞】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02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plete mesorectal ex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igmoid colon cancer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Eighty-six patients with sigmoid colon cancer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were enrolled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1818. Traditional radical surgery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ventional radical surgery group, and complete mesorectal excision was performed in the complete mesenteric resection group. Analyze the clinical indicators of surgical treatment; the relevant index scores (social, emotion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complete mesorectal excision group (social, emotional, physiological), clinical indicators of surgical treatment, complications, and conventional radical surgery were superior, P < 0.05. Conclusion: Complete colectomy with sigmoid colon cancer an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Key words】complete mesorectal excision; sigmoid colon cancer with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linical efficacy
乙狀結腸癌的早期臨床表現是隱匿的,主要是由于腸梗阻,便秘,便血,尤其是腸梗阻。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 研究提出了完整的腸系膜切除術對結腸癌進行標準化切除的概念,并成為治療結腸癌的標準方法。然而,傳統觀點認為大多數患有腸梗阻的乙狀結腸癌患者是晚期病變,并且失去了乙狀結腸癌根治性切除的可能性。手術的目的是去除患病的腸道并緩解阻塞[1-2]。許多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無明顯鄰近器官侵犯和遠處轉移,可行I期根治性切除術。本研究選擇 2016年1月-2018年6月84例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組。傳統根治術組選擇傳統根治術,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選擇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分析了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的臨床療效,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 2016年1月-2018年6月84例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組。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42例,年齡42-79歲,平均(56.71±10.89)歲。男女分別有28例和14例。高或中分化程度 19例,低或未分化程度 23例;術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為( 27.55 ± 4. 55) g /L,術前視黃醇結合蛋白水平為( 45.33 ± 15.36) mg /L,術前血紅蛋白水平為( 132.22 ± 6.2 5) g /L,術前癌胚抗原 水平為( 16. 22± 10.62) μg /L;腫瘤浸潤深度 T3 期 34例,T4 期 8例。
傳統根治術組42例,年齡42-81歲,平均(56.80±10.25)歲。男女分別有29例和13例。高或中分化程度 20例,低或未分化程度 22例;術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為( 27.57± 4. 22) g /L,術前視黃醇結合蛋白水平為( 45.80 ± 15.21) mg /L,術前血紅蛋白水平為( 132.01 ± 6.11) g /L,術前癌胚抗原 水平為( 16. 11± 10.34) μg /L;腫瘤浸潤深度 T3 期 33例,T4 期 9例。
兩組一般資料可比。
1.2手術方法
傳統根治術組選擇傳統根治術,術前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保證手術安全。常規做好術前準備,截石位,實施全麻氣管插管,后開展手術。根據傳統的切開方式進行手術,在距離癌腫近端7厘米左右,遠端4厘米左右將乙狀結腸的腸管切斷,沿著乙狀結腸后方的Toldt 間隙實施銳性解剖,直至結腸邊緣4厘米,并將腸系膜和腸管切除,最后進行降結腸造口。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選擇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術前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保證手術安全。常規做好術前準備,截石位,實施全麻氣管插管,后開展手術。進腹后,距腫瘤緣近側腸管約 10 厘米、遠端 4厘米左右,西絲帶結扎乙狀結腸,腸腔給予5 - Fu30 mg /kg注入并沿著乙狀結腸后Toldt 間隙實施銳性解剖,將臟層和壁層腹膜分離,保證腹膜完整。促使系膜下動靜脈徹底暴露,對腸系膜下動靜脈結扎,保留左結腸動靜脈,繼續進行腸管游離,沿著Toldt 間隙向下進入直腸前間隙以及骶前間隙,將上段直腸、全部乙狀結腸、完整結腸系膜、部分降結腸和直腸系膜完整切除,進行淋巴結清掃和做降結腸造口。
1.3指標
分析手術治療的臨床指標;治療前后患者生存質量的有關指標分數(社會方面、情感、生理職能);并發癥。
1.4統計學處理
SPSS21.0軟件,t、x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 結果
2.1治療前后生存質量的有關指標分數(社會方面、情感、生理職能)分析比對
治療前兩組生存質量的有關指標分數(社會方面、情感、生理職能)相似,P>0.05;治療后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生存質量的有關指標分數(社會方面、情感、生理職能)優于傳統根治術組,P<0.05。如表1.
2.2兩組手術治療的臨床指標分析比對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手術治療的臨床指標優于傳統根治術組,P<0.05,其中,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手術治療的臨床指標中,手術總出血量(ml)、恢復腸道功能時間(d)、手術平均所需時間(min)、下床活動的時間(h)分別是81.02±10.12、1.01±0.21、155.01±12.61、14.21±1.24,傳統根治術組的對應指標分別是132.14±20.24、3.15±0.57、257.15±13.57、36.62±2.59。
2.3兩組并發癥分析比對
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并發癥低于傳統根治術組,P<0.05,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并發癥的發生中,有1例腸梗阻,有1例切口液化,1例胃腸功能障礙和1例肺部感染。傳統根治術組并發癥的發生中,有3例腸梗阻,有5例切口液化,6例胃腸功能障礙和2例肺部感染,1例心功能衰竭,2例腦梗死。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乙狀結腸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部分乙狀結腸癌患者首先或沒有腸梗阻完全或不完全的癥狀[3]。目前,中國結腸癌的數量已達到胃腸道疾病總數的第三位,結腸癌新發病例的年平均數約為42萬。慢性炎癥性疾病患者的發病率,社會因素,纖維少,息肉病,高脂飲食,遺傳因素等因素密切相關[1]。結腸癌主要包括癌癥類型,例如未分化癌和腺癌。惡性腫瘤組織可沿腸壁進展,深入腸道和肌肉層,侵入血管和淋巴管,擴散并轉移至切口表面,加重患者病情,危及患者的生命。
目前,首先采用了許多外來介入治療方法,即將支架置于梗阻的腸內以緩解梗阻,并將患者的病情恢復到手術治療。乙狀結腸癌切除術在第二階段進行,降結腸和直腸吻合術同時進行。部分患者沒有放置支架的條件直接切除所有結腸回腸直腸吻合術,但I期切除術未報告使用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無法評估根治性切除術后的療效,吻合術,仍有吻合術漏出的巨大風險。國內學者經常使用傳統的乙狀結腸切除術和降結腸造口術。在患者的身體恢復后,第二階段的腸再通,在此期間接受正常的化療[4-5]。研究顯示,當乙狀結腸癌患者出現腸梗阻,腸壁水腫,腸腔擴大和積液積聚時,使得腹腔內空間變小,腸道異位增大,手術難度增加,實施完全腸系膜切除術可擴大切除范圍,與傳統手術相比,手術安全性高。腫瘤手術后預防復發和提高手術后生存率的關鍵是盡量減少手術中腫瘤擴散的機會,充分的淋巴結清掃和切除癌癥兩端足夠長度的腸管,以減少殘留的癌細胞并改善腫瘤患者預后。 研究發現淋巴結清掃的數量是影響結腸癌預后的獨立因素,目前尚無法解釋為什么擴大陰性淋巴結清掃可以提高患者的長期生存率。 有研究顯示擴大陰性淋巴結清掃的數量可以減少錯誤分期的發生率,特別是手術中的主要淋巴結和Toldt筋膜可能有癌細胞侵襲,手術不清楚和掃除,觀察腫瘤復發[6-7]。實施完全直腸系膜切除結扎,達到中心組淋巴結清掃,陽性殘留淋巴結清除,同時清洗更多的陰性淋巴結,表明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可以增加淋巴結清掃次數,與傳統手術相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腫瘤復發率,提高生存率。完整腸系膜切除術結合了平面鈍性分離技術,以降低癌組織鄰近組織擴散的風險,并有效減少對周圍血管的損害。結合相關文獻報道,可以看出,與傳統手術方式相比,這種手術方法可以完全切除腸系膜,提高淋巴結清除效果,減少術后并發癥,安全可靠[8-10]。
本研究中,傳統根治術組選擇傳統根治術,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選擇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結果顯示,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組生存質量的有關指標分數(社會方面、情感、生理職能)、手術治療的臨床指標、并發癥和傳統根治術組比較有優勢,P<0.05。
綜上所述,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患者實施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可獲得較好效果。
參考文獻
[1]汪洋.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效果對比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8(35):32-33.
[2]周峰.改良右半結腸切除術治療結腸癌的效果觀察[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S2):138-139.
[3]張駿,蔡巍,何茂梁,廖國慶,隨凱,嚴茂林.不同腸造口術在治療老年梗阻性直乙狀結腸癌中的臨床效果比較[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8,15 (06):202-204.
[4]李志貴,邱鈞,吳鵬飛.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乙狀結腸癌伴腸梗阻的臨床療效[J].安徽醫學,2017,38(12):1537-1540.
[5]張筱國,孫曉光,楊劍,葛曉明,孫年豐.不同手術方式治療結腸癌并急性腸梗阻的療效分析[J].貴州醫藥,2017,41(11):1174- 1176.
[6]王強,王榮寅,江濤,丁德勝.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臨床療效比較[J].淮海醫藥,2017,35(06):659-661.
[7]郭成云.回腸袢式造口術和結腸造口術在老年梗阻性乙狀結腸癌和高位直腸癌患者治療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實用醫技雜志,2017,24 (07):781-782.
[8]慕星,呂俊生,汪璐.乙狀結腸癌性腸梗阻的特點、治療及預后分析[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5,21(04):236-241.
[9]倪正谷.合并腸梗阻的乙狀結腸癌一期切除吻合術18例療效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16):35-36.
[10]孟祥任.乙狀結腸癌合并腸梗阻患者一期根治性切除效果判斷[J].當代醫學,2014,20(1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