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兵
摘要:在農村,婚喪嫁娶作為傳統禮儀習俗而備受重視,尤其是近些年,農民在婚喪嫁娶方面的消費也不斷增加,由于風氣使然,紅白喜事開銷的現象非常嚴重。不少地方對婚喪嫁娶事宜大興操辦,其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極盡奢華,給社會造成了不好的影響。而這樣的趨勢也有其必然性,區域經濟的不平衡與不協調,是導致這種現象的極大原因。但隨著近些年的不斷協調發展,人們的經濟發展及思想水平有了較大的進步,這種現象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關鍵詞:農村地區;婚喪嫁娶;宴請成風
正文:
一、農村地區婚喪嫁娶“宴請成風”的問題
(一)農村地區婚喪嫁娶“宴請成風”的現象
1.鄉村干部“拼”排場,揮金如土。不少干部為了顯實力、顯影響,在婚喪嫁娶事宜上,可謂大手筆策劃、大創舉辦事,往往是選最好的酒店、上最高的標準,邀最有“身份”的人。
2.消費盲目攀比,不切實際。現在農村青年結婚不顧家庭實力,追求高消費,盲目攀比擺闊氣講排場的現象尤為嚴重。訂婚是大要彩禮,相互攀比。
3.奢辦喪事盛行,死要面子。為盡孝心“死要面子”。不僅叫上鑼鼓道士吹吹打打兩三天,辦的流水酒席更是極其奢華,生前盡孝不足,等老人百年之后再行孝敬之禮。
(二)農村地區婚喪嫁娶“宴請成風”的原因
1.傳統陳舊觀念的影響,婚喪嫁娶一直以來都受到百姓的極力重視,人們婚娶與喪葬都是人生的大事,不能有半點疏忽。一旦有什么差池,就會帶來不好的兆頭,對于一家的安定祥和有十分大的沖擊。不惜大辦,熱鬧的同時也可以給自己心里安慰。
2.禮尚往來。每當家里辦事的時候都會仔細記下來參加的親朋好友的名單以及每個人隨禮或出力的數目,等到下一次對方家里辦事時作為往禮的標準。
3.愛面子搞排場。中國人都特別看重面子問題。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大操大辦,只不過作為一個人際交往的重要場合,婚喪嫁娶這樣的大事許多人都認為應該大操大辦。在喜事上,人們認為辦得越大越紅,對家里就越是有好的兆頭。在喪事上,家家如此,如果自己家做不到,會在面子上得不到光彩,也會受到別人的指指點點。很多時候也是被迫無奈,狠狠往這方面砸錢,給家里人面子,給自己留面子。
(三)農村地區婚喪嫁娶“宴請成風”的影響
1.助長了村里的奢靡之風。“人看人,村看村”。由于一些領導干部在置辦婚喪嫁娶的問題上,豪華大方,這樣不僅是對財力、物力的極大浪費,也容易助長全社會的奢靡之風。
2.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婚喪嫁娶宴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一家辦酒,全村相助,對于家里的相關事宜關心減少,影響農民的正常工作秩序,不利于經濟的發展。
3.削減農民的工作積極性。大家都看到這樣的宴請可以給家庭帶來不菲的收入,雖只是短期的,但農民渴望財富的心理趨勢他們會繼續朝著這樣的形式辦事。大家都搞酒席,對于正當的職業失去了興趣與作為。
二、農村地區婚喪嫁娶“宴請成風”的變化
近年來,隨著黨中央提出的倡廉政策不斷深入人心,川渝部分地區婚喪嫁娶宴請的現象得到了較好的緩解。許多鄉村干部的作風得到收斂,帶頭將這種風氣慢慢打壓下去。鄉村鄰里正在縮小宴請范圍,隨禮金額也在按時代發展相對減少,宴請大多采用“一條龍”的辦席形式,倡導節約勤儉。
隨著農村改革的探索,不少農村已經踏上了“新型農村”的道路,不少農村已經逐漸完成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經營體制的改變,致使農村的經濟發展得到了一個大跨步。而經濟的增長,帶來的不僅僅是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村民對于以前那種宴請成風的現象也持有反對的態度。根據本次調查情況,了解到以前農村大型興辦酒席不僅是為了面子,也是由于經濟跟不上,靠著這樣的形式短期增加家庭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水平。而現今不少農村已經轉變了經營模式,經濟水平得到提高,相應的思想觀念也得到進步,沒有了以前的那種盲目與攀比。
三、農村地區婚喪嫁娶“宴請成風”的思考
1.農村婚喪嫁娶的宴請本來是一個優良的傳統,它既可以給家庭帶來熱鬧與歡喜,也有助于鄉村鄰里的友好關系建立。婚娶對于每個年輕人來說是與自己一輩子幸福有關的人生大事。喪葬是對死者的極大尊重,我國自古以來都對于孝道十分重視,所以在處理老人后事的時候也不能有半點馬虎。我們在對待這兩件事情的時候應該適度考慮,不盲從、不攀比。將本應該有的積極方面盡量的發揮出來,而不是為了投機取巧。
2.農村婚喪嫁娶宴請成風現象與我國的經濟發展也有著較大的聯系。自改革開放以來,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明顯優于中西部地區,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個地區之間的不平衡也在擴大[1]。這使得中西部地區的人們對于經濟發展的渴望越來越大,也導致了許多“東遷”的現象,大部分川渝地區的年輕人往東部地區“遷徙”,留下老人與孩子在家里。這是婚喪嫁娶“宴請成風”的始作俑者之一。所以在如今部分農村地區的經營模式得到改善時,那些地區的人們對于婚葬的宴請也就沒有之前那么“瘋狂”了。所以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加大對不平衡趨于劣勢地區的扶持力度,改善經營模式,促進經濟的發展。只有在經濟基礎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社會的思想水平與素質才能夠有相應的提高。
3.政府政策及思想教育宣傳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出臺政策規定,強勢宣傳引導。針對大操大辦換喪嫁娶等事宜,各地都出臺了不少的制度和規定,但大多沒有發揮實際效用,好多地方還開展了專項治理活動,也只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并沒有從源頭上管控好。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黨中央的思想指導在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領導干部和黨員干部的思想教育,強制規定與要求,在鄉村民風中有著十分重要的領導作用。
四、總結
總而言之,婚喪嫁娶的宴請本是沒有對錯之分的,只是行為人的對待方式與程度導致它在人們眼中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婚喪嫁娶作為傳統的優良文化,有助于我們建設和平美好的現代化中國,也有利于國家的安定與祥和。
在農村婚喪嫁娶“宴請成風”的發展過程中,如今的這種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緩解,這不僅是源于政府的思想引領和人們思想水平的進步,更重要的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進步和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提上去了,自然對于取財之道有更正確的認識。經濟的發展永遠是在第一位的,沒有強力的經濟實力作保障,任何建設都不足以有效的開展。而在這一建設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區域協調發展,讓廣大的群眾得到切實的好處,讓廣大的人民得到真切的關懷。
參 考 文 獻:
[1]王慧娟. 農民的支出結構與增收[D]. 河北經貿大學,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