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究風險防范式護理管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意義。方法 選擇我院200例兒科所收治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風險防范式護理管理。結果 在護理文書分數、病房護理分數、基礎護理分數、特色護理技術分數、健康教育分數等指標的比較上,觀察組顯著地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等指標的比較上,觀察組顯著地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風險防范式護理管理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較為突出,一方面減少了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降低了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整體上提升了兒科的護理質量。
關鍵詞:風險防范式護理;兒科;護理管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我院200例兒科所收治的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具體干預手段
對照組:針對于該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具體護理操作的內容涵蓋遵醫囑為患兒實施臨床護理、用藥護理、輸液護理等。
觀察組:針對于觀察組患兒實施風險防范式護理管理模式,具體護理操作的內容包括下列幾項:①組建風險防范管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組員由全體護理人員組成,由組長定期組織召開科室風險防范會議,保證護理模式得以有序推進。②為該組患兒實施個性化的防范護理管理,第一,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參加安全培訓,尤其是新上崗護士必須參加崗前安全培訓,以此來增強其安全意識、責任意識,要求全體護理人員掌握兒科風險隱患的處理方式、相關注意事項等,要求護士注重自身儀態儀表;第二,注重增加巡查頻率,深度剖析巡查計劃,結合兒科護理風險,記錄兒科患兒出現的導管異常、行為活躍、情緒躁動等特殊現象;第三,為患兒和家屬做好健康宣教,向患兒家屬講解住院期間相關注意事項,其中包括疾病預防知識、用藥知識等,在日常安全教育中向患兒家屬普及安全管理理念,護士應將安全手冊發放至患兒家屬手中,通過播放DVD光盤等方式提高患兒和家屬的安全防范意識;第四,加強安全管理相關內容的學習,定期組織培訓活動,培訓內容為法律法規、案例研討等相關內容,使全體護理人員掌握護理安全管理內容,增強安全防范意識,樹牢安全理念。③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實施風險防范安全護理模式應形成循環機制,每月固定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評判,根據護理部相關要求嚴格檢查護理管理措施的具體落實情況,護理風險問題是否得到完善,對仍未糾正的護理問題進行總結,給出改進建議,將這些問題納入到下個月護理管理計劃中,逐漸實現臨床護理質量的提升。
1.3觀察指標
針對于兒科護理質量的評判,利用本院護理部門自制的護理質控評分系統,該系統包括五個部分,分別是護理文書、病房護理、基礎護理、特色護理、健康宣教等內容,得分高證明臨床護理質量好。詳細記錄護理過程中出現的風險事件、護理操作錯誤以及出現護理糾紛的狀況,利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表評價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利用SPSS 22.0軟件包進行數理統計,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護理文書分數、病房護理分數、基礎護理分數、特色護理技術分數、健康教育分數等指標的比較上,觀察組顯著地高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差錯發生率、護理糾紛發生率等指標的比較上,觀察組顯著地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我院在明確分類兒科風險因素之后,發現導致兒科風險事件發生的因素具體分成兩類:一是醫生以及護士的操作導致。兒科工作量十分繁重,兒科醫生以及護士每天面對高強度的工作,自身承擔巨大的工作壓力,有些患兒年齡較小,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以及護士開展工作,這極大地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有些護士缺乏責任心、工作態度不端正,尤其是實施護理操作時極易出現失誤,這將造成家屬對護理工作不滿意,從而導致護患糾紛;與此同時,有些護士上崗時間不長,沒有參加過護理知識培訓,技術操作不熟練,在護理過程中常常失誤而為患兒帶來不舒適的護理體驗,造成家屬的不滿;二是患兒家屬對于患兒具有較強的保護意識,要求高水平的醫療護理服務,有些患兒家屬不理解護理人員的操作,缺乏正確的認知導致其誤解護理人員的操作,進而引發各種護患糾紛。除此之外,有些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嚴重缺乏責任心,兒科患者數量較多,一位護士在同一時間內間面對多個患兒,如果責任心不強極易造成疏漏,降低護理效率和護理質量。
風險防范式護理管理模式是一種創新的預見性護理模式,在開展護理工作之前對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進行深入剖析,結合實際狀況預先設定風險防范護理管理方式,通過設立管理制度、建立管理體系、提出管理模式等多項措施防范護理風險,使臨床兒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我院在兒科護理中嘗試風險防范式護理模式,經過建立風險防范護理小組,使兒科護理形成統一流程,在全面分析風險事件之后,制定統一的護理流程,為患兒實施預防性護理手段,有效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提高了護理質量,強化了護理效果;風險防范式護理管理模式還減輕了患兒的痛苦,有效緩解了患兒的焦慮心理,穩定患兒的情緒,使患兒更加配合護理人員的操作,讓患兒家長滿意。風險防范式護理管理模式在治療患兒的過程中滲透愛和鼓勵的方式,加強護理人員和患兒的溝通,對患兒患病狀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有效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熊婭,趙君莉.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9,(24):15,28.
[2]顏麗麗,于麗榮.風險防范式護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醫臨床研究,2019,11(3):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