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尚奎
摘要:水和水體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水是指水分子,但是水體含有許多物質,如水生生物、懸浮固體等。一般來說,水體主要是指在地表被水覆蓋的地區,包括水庫、沼澤、地下水、冰川、河流等的綜合自然水體。水資源對人類有著密切的影響。人類需要把水資源作為生存和發展的必要資源。隨著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水資源對人類的意義越來越大。
關鍵詞:水資源;保護;水污染;管理
1水資源的性質以及特點
其次,水資源也分廣義和狹義。在廣義上,水資源主要是指在地球上以各種形式存在的水, 比如淡水、咸水以及氣態水、地表水和液態水等,這是通常意義上的水。而狹義的水資源是指在一定條件下能為人們所利用并可以進行自我恢復的淡水的總稱。水資源具有以下的特點:l)水資源是不可替代的。水資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物質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資源,沒有水就不會有生命,更不會有生命的繁衍。2)水資源是公有屬性的。3)水資源是持續更新的。
2水資源保護的措施
水資源保護的措施本文主要介紹了四點:第一,要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和檢測,確保實 時的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這樣才能得到水資源是否再被污染的具體信息。具體做法 是在水域或河段的某些固定地點設置監測站,這樣就可以記錄水質的變化了,并且要將信息 傳遞系統建立完善,這樣是保證信息數據可以及時的傳輸到相關的部門,得到及時的分析檢 測報告。第二,水資源的保護離不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范,要想做好水資源保護,首先就要 上級領導部門加以重視,并且制定相關規范參考,做好保護水資源的法制工作。第三,定期 進行有針對性的水量和水質評價和預測工作,并估計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出相應的保護對策 和措施。第四,制訂水資源保護規劃,擬訂一定時期內的水量和水質規劃的標準和目標以及 相應的技術和其他措施。
3水污染的防治和控制
隨各類用水量不斷增加,進入自然界水體中的各種成分的物質包括新的人工合成物的數 量都在增加,如果不加大防治的力度,水污染問題的前景是非常嚴重的。為防止出現這種情 況,必須達到以下目標:保證能長期持久的利用水資源,并不使有關的生態系統受到破壞; 保護人民的生活和健康狀態不受以水為媒介的疾病和病原體的影響;保持生態系統的完整 性,主要表現為保護水產品不因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而出現消極影響。
4保護水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
水環境質量的變化通常會在水生生態系統中反映出來。對于水生生態系統的管理,應當 保證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維持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為此,制定對陸地淡水資源和沿海生 態系統的管理方案并付諸實施,是很必要的。這樣的方案應當具有環境可行性,符合水生生 態系統的演變規律,并應當和農業資源的開發結合起來,使之具有經濟可行性。因為水生生 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不是通過簡單的法令制度來實行的,更重要的是公眾的參與,而從個體 經濟行為特征出發,制定的法令制度需要和經濟制度相適應,才能確保法令制度的執行和實施。在聯合國1992年召開的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就水資源的保護提出:所有國家均可按照 其能力及現有資源,通過雙邊或多邊合作,包括酌情通過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設定以下 指標:1)弄清可持續開發的地表和地下水資源以及其他與水緊密相關、且可開發利用的資 源,并制定對這些資源進行保護、養護和可持續利用的計劃;2)查明所有的潛在可供水源, 并擬訂對其實行保護、養護和開發利用的計劃;3)根據對污染源的控制來減少污染的策略, 結合環境影響評價,并針對主要點污染源和具有高度危險的非點污染源所制定的強制性實施 標準,在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前提下,開展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4)盡可能參與國 際上有關水質監測和管理活動,例如全球環境/水質監測計劃(GEMS/WATER),環境規劃署的內陸水域無害環境管理,糧農組織的內陸區域漁業機構,以及有關國際重要性的沼澤地, 特別是水禽棲息地公約(RAMSAR公約);5)大力減少與水有關疾病的流行;6)根據需要和可能制定各類水體的生物、衛生、物理和化學質量標準,以不斷改善水質;7)采取有利于水資源的遲滯開發的綜合管理辦法,并保護水生生態系統和淡水生物資源;8)制定和淡水、沿海生態系統有關的無害環境管理策略,包括對漁業、水產養殖業、畜牧放牧業、農業活動和生物多樣性的研究。
5水資源保護規劃
為避免水質進一步惡化,并治理已被污染的水環境,以及合理利用水資源,需要制定水 資源保護規劃,以便針對當地水資源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進行治理和保護。水 資源保護規劃通常以水體為對象進行,如河流水資源保護規劃是以河流為整體進行規劃。對 于在一條河流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段或有特殊要求的河段上,則可以河段為對象進行水資源保 護規劃,但河段水資源保護規劃應當服從于全河的水資源保護規劃,并在其指導下進行。對 于以其他地表水體如湖泊、水庫為對象也需制定各自的水資源保護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的重點是水質保護規劃。在制定水質保護規劃時,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1)調查水體和水資源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包括了解目標水體的概況、特點和功能,如水體的天然來水及排水條件、水污染現狀和污染源的分布、識別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的類型及污染負荷的情況;2)按照目標流域內工農業及人口發展趨勢,預測不同規劃水平年可能出現的污染負荷的變化;3)按照各地具體情況對各個水體的功能進行區劃,并據此擬定各水體的水質目標以及保證能達到該水質目標應采取的工程和措施的設計條件;4)按照水體的具體條件,計算水體的自凈能力及其水環境容量的現狀及規劃水平年的狀況,擬定各種治理方案,并在方案比較的基礎上,選定可行的方案;5)安排方案的分期實施程序,并計算方案的投資效益。
6 結論
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它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為保護人類自身,在水資源管理中,應從開發利用和保護兩個方面同時著手,實行水質與水量的統一管理,實行地表水與地下水的綜合管理與調度,謀求社會經濟、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制定相應的水資源工作方針和政策,同等重視效益和減災,重視和增加水情預測工作。水資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即滿足當代和后代對水的需求,同時實現水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杜長春,王永廣,陳立.我國水資源保護的現狀分析及解決措施[J].中國科技博覽,2013,7.
[2]唐黎標.淺談水資源保護及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J].天地水利,2012,12.
(作者單位:貴州省獨山縣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