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路
摘要:伴隨著全球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建筑與室內設計裝演等行為應該對這一情況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設計本身出發將生態學理論實際應用到設計的每一個環節與細節當中去,并且使設計師樹立起生態優先的設計意識,并且在實際項目中講可持續發展這個目標作為設計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生態學理論;可持續發展;生態設計
生態設計,也稱綠色設計或生命周期設計或環境設計,是指將環境因素納入設計之中,從而幫助確定設計的決策方向。生態設計要求在產品開發的所有階段均考慮環境因素,從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最終引導產生一個更具有可持續性的生產和消費系統。主要含義是生態設計活動主要包含兩方面的涵義,一是從保護環境角度考慮,減少資源消耗、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二是從商業角度考慮,降低成本、減少潛在的責任風險,以提高競爭能力。
生態學的理論核屯、,是科學的解決生命有機體之間、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現代科學來促進人、自然和生物之間的平衡發展。生態的辦公空間設計的核也,就是如何使辦公空間中盡可能少的出現反生態的負效應,有利于人的生理需求W外,還要使人得到全身也的滿足和愉悅。現代辦公空間中人們對于空間的舒適度和可持續性有著新的要求,運用生態學進行辦公空間設計符合時代設計的發展.
德國生物學家赫克爾在1896年首先提出了生態學理論,這一理論最初被定義為自然界的任何一部分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也就是生態系統。隨著理論研究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生態學理論的定義W及地位也不斷地被完善,所應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如今的生態學是研究關聯的學說,生態學的理論核屯、,是科學的解決生命有機體之間、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現代科學來促進人、自然和生物之間的平衡發展。按照生態學的觀點,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世界是由大小不同的各種生態系統組成的,每個生態系統都有自己的結構及相應的能量流動和物質交換途徑,無數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匯合成生物圈總的能流和物流,是自然界不斷變化和發展。
近代的生態設計起源于歐美國家W及日本,發展中國家很少有所涉及。但縱觀我國古代的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于建筑和室內空間設計的應用于當今生態設計不謀而合。在滿足使用需求的基礎之上,充分的考慮了人居環境與周圍環境的結合。古代的建筑空間選材多為木材和石材等天然材料,即使廢棄后也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再加上根據地域的不同室內采光上充分考慮太陽照射所形成的太陽高度角在不同季節的變化,而進行房屋窗戶和房檐的設計。現代的辦公建筑需求增多,然而自然環境中天然的石材和木材數量有限,這就需要借助科技手段將更多已經被應用的廢棄的材料進行回收再利用,彌補資源的匿乏并且盡可能減少對新資源的采掘。
生態設計可W認為是在現有的傳統設計方法上,增加對環境考慮的內容,而且將其額作為一切設計活動所必須首先遵守的根本前提,如果里看了這一前提,那么無論按照傳統審美標準該設計如何完美,但從生態設計觀的角度來看,該設計一定是失敗的,這就是可持續設計的生態審美性。適應自然原則就是在設計中要與環境相協調,這一設計原則與萊特的有機建筑輪不謀而合。萊特主張的是建筑是所處環境中的一個優美的部分,追求的是建筑空間與自然環境的有機整體性。同樣的,人類作地球生態鏈中的一個子環節,整個人類的社會活動會對整個地球的生態造成影響。協調人與自然地關系有賴于人類自發的調節自身活動所帶來的影響。生態優先與藝術表現,是生態可持續發展的辦公空間設計的最顯著的特征之一。辦公空間設計中,設計師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辦公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發展上,而忽略最重要的室內空間與整掠建筑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生態學在現代設計中被重視,是人們對于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的一種改善措施,同時這也給設計師提出了更高的設計要求。生態設計是在現有傳統設計方法上,增加對環境考慮內容,并且將其作為一切設計活動所必須遵守的根本前提,如果離開這一前提,那么從生態設計觀的角度來看,該設計一定是失敗的。
參考文獻
[1]洪哲雄.生態建筑設計初探[J].山西建筑,2018.1
[2]周浩明.可持續室內環境設計理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美】卡森著.呂瑞蘭,李長生審寂靜的春天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