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最初的甲骨文、象形字演變至今的方塊字,無不閃耀著智慧的火花。可是識字難,低年級識字教學更難,連教師上公開課都避開生字不講,覺得乏味,單調沒有意義。但識字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卻又是一個新的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我認為,只有在教學中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才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辦法。想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是關鍵,教給學生科學的識字方法是手段,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要堅持兩手抓,相信學生一定會樂學、會學、想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掌握著學習的主動權,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對學習方法的選擇和運用上。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必須從一年級抓起。
一、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我了采用了一些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有很大幫助。從一年級開始訓練學生自學的能力,首先是在課堂上自學,讓學生觀察生字,看字形,記字音。小組討論用什么方法才能記住這些字。學生通過討論總結出了許多的識字方法。我在加以總結就行成了加一加、減一減、猜一猜、講一講、畫一畫等方法。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用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生字加上偏旁變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簡單。同時在上課的時候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法來加深印象。讓一些同學來扮演偏旁,一些同學來扮演學過的生字。讓他們通過找朋友的游戲來記憶生字取得的效果不錯。
“減一減”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比如學習去就是丟掉了一筆就變成了去,家沒有了房蓋就成了豕。學習過程也可以變成一個游戲過程,讓學生來扮演不同的生字,讓他們說去掉哪一個部分就可以變成新的生字了,這樣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記住的生字就多了。
“猜一猜”就是把字變成一個字謎讓學生來猜;“講一講”就是讓學生把生字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講出來。“畫一畫”就是讓學生根據字要表達的事物畫出來,再和生字進行比較。通過這些方法加上輔助的游戲學生學習生字就充滿了樂趣,也大大的提高了識字量,省去了重復書寫給學生帶來的負擔和壓力。
二、教給學生科學的識字方法是識字教學的有效手段
(一)、教會學生在預習中讀準字音
預習是專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的。為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效率,在上新課前,我要求學生預習生字。首先,我讓學生借助拼音初讀課文,在初讀的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讀準了字音;其次,我讓學生看田字格中有幾個生字,并要求他們從文中一個一個地找出來拼讀。這樣,通過預習,學生獲得了學習生字的主動權,也為課堂上學習生字做好了心理準備。
(二)、教會學生聯系上下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
比如教“畫”這個生字,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畫什么……”的“畫”與“一幅畫”的“畫”的不同意思。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體會,知道前者指“動作”,后者指“圖畫”。再讓學生說說誰會畫什么“畫”字還可以組成哪些詞這樣教學,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學生理解到了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是不同的。
(三)、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記住字形
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于發現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
教學生識字有很多種的方法,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以后,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或分小組學習生字。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還讓學習生字成為了種樂趣。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組織一些比賽來檢驗學生學習生字的效果,及時調整學習的方法,讓識字教學成為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
作者簡介:
江盛枝,1983年-,女,漢,安徽貴池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及品德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殷匯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