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蓉蓉 葛永春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化療期患者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療期患者60例,采用常規護理設為對照組,采取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設為觀察組,各30例。比較兩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癌化療期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質量,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關鍵詞:乳腺癌化療期;微信平臺
乳腺癌為惡性腫瘤,發生于女性群體。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多采用以手術為主,化療為輔的綜合手段,但化療期間患者易出現一系列嚴重不良反應,致使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癥狀,不僅影響其治療效果,同時將損害其社會功能等,致使生活質量急劇降低[1-2]。此外,該疾病患者的治療及康復進程較為漫長,且出院并不代表病程的結束,故采取有效的延續護理模式,幫助患者解決院外面臨的健康問題尤為重要。為此,本研究具示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化療期患者60例,均為女性,采用常規護理設為對照組,采取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設為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中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4.17±3.15)歲;改良根治術24例,保乳手術2例,擴大根治術4例。對照組中年齡24-65歲,平均年齡(44.56±3.18)歲;改良根治術22例,保乳手術3例,擴大根治術5例。統計學比較2組相關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即發放健康知識宣傳單、出院指導等;觀察組采取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干預:①成立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小組,入選成員包括護士長、主治醫師、護理人員,申請微信公眾號,組建微信群,將入選患者拉入群中;②出院前由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面對面交談,評估患者生理、心理等狀態,并填寫姓名、電話、微信號等信息,建立健康管理檔案,每周對患者進行動態觀察,了解其日常生活情況,并詳細記錄于檔案內;③每周五在公眾平臺推送健康知識,其形式包括文字、視頻、圖片等,內容包括化療期間家庭護理方式、乳房保健、如何應對化療不良反應等;④每日安排一名小組成員在18-19點解決患者在群內提出的疑問,組建健康講座,鼓勵患者講述院外內心感受,了解其用藥、飲食等信息,給予針對性指導,此外可邀請預后較好的患者講述心得,鼓勵患者在群內交流互動;⑤定期提醒患者進行肝腎功能及血常規復查。
1.4 評價指標 ①干預1個月后,參照乳腺腺癌生存質量量表(QLSBC)[3]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共含4個維度(心理因子、軀體因子、信仰因子、社會因子),46個條目,合計460分,分值越高則代表生活質量越理想。②干預1個月后,應用我院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6,重測效度為0.88)評估護理服務滿意程度,共含4個方面,10個條目,每條目分值為0-3分,滿意:總分≥16分;較滿意:12-15分;不滿意:≤11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生活質量 觀察組各維度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會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病死率,不僅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時易對其身心造成巨大影響,進而給其家庭及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經濟負擔及心理壓力。目前,乳腺癌的診治技術發展較為迅猛,但也存在過度重視治療而忽視對患者本身的關注,故尋求有效的干預模式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對乳腺癌患者采用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有效保證護理方案的完整性以及連續性,提高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吳珂,賈會英,妮娜,等.乳腺癌患者延續護理研究現狀[J].護理學雜志,2017,32(20):100-103.
[2]王妙維,高強.乳腺癌術后常見健康問題及康復干預現狀[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9):993-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