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虹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很多學科都進行了調整,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也發生了變革,大多數教師認為英語是與他人交流的工具,所以只是重視對語言單詞的學習,忽視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使得英語閱讀的課堂效率變得低下,因此,教師應該從重視語言教學向重視培養學生英語素養轉變,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內容、語言、思維整合;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變革探究
引言:
英語閱讀教學是以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素養為重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引領學生去積極參加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深層閱讀。并且適時的加入一些閱讀思維訓練,靈活運用閱讀技巧,達到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目的,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本文闡述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如何培養學生深度閱讀以及將內容、語言、思維進行整合。
一、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問題
(一)缺乏深度閱讀
根據學科特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重視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課本為基礎,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根據新課改的要求,要求以學科素養來教育學生,并且要求在英語教學中還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因此,英語教學要重視對學生的素質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創建有趣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用多角度去回答問題,學會站在不同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并將它應用到實踐去,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信心。
深入閱讀教學是有效提高學生思維的最佳辦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通過創建有趣的學習環境、了解文章含義等方式來構建學生對英語的思考模式,進而發散學生的思維。與此同時,教師在創建的情景下加入一些情景化設計,通過將知識相整合,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來引出接下來要學的知識,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教師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而不是被動去接受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從簡單的英語閱讀理解逐漸加大難度,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到最后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內容、語言、思維進行整合,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讓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英語單詞的含義及語法,還能學到作者所應用的寫作手法,并且熟讀背誦,教會學生進行英語寫作。學生積累的語句越多對學生的寫作就有好的影響,而且英語閱讀教學不只是局限于對學生語言的教學,英語閱讀教學目的是要把學生培養成高效的學生,如果想要提高高階思維能力需要讓學生進行深度閱讀,以此來培養和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閱讀教學中知識點過于零散,缺乏整體意識
對于目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來說,大多數教師不能抓住重點,過于強調重視它的工具性,不能將課本的內容、知識點、寫作技巧等進行整合。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需要傳達出課本所表達的信息,而且還要深入體會文本所滲透的情感和觀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停留在表面,要深度閱讀。而且碎片化、表面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好處,以下有幾個方面造成這個現象。
首先,大多數的教師忽略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得學生無法運用語言來表達意思,思維品質得不到提升,進而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師沒有樹立整體意識,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沒有從文章的構成成分、表達含義出發,導致學生沒有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含義和寫作原因。最后沒有鍛煉學生的整體意識。而且大多數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只停留在表面閱讀,只是單純的解釋字面意思,學生沒有思考的過程,沒有在腦海里將句子整理通順,只是逐字逐句的翻譯,這就形成了學生英語學習的障礙,學生的英語思維也受到了限制。最后一點,教師沒有給學生提供學習空間,只是向學生介紹書面內容,沒有給學生擴大知識面,向學生擴展課外知識,這樣的話學生就沒有從課外的內容中獲得深度閱讀,也沒有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習慣。
二、培養學生深度閱讀
(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品質
根據英語學科素養要求,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總結、歸納,提升綜合實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理解問題的深度。
(二)挖掘深層含義
作為教師應該具有整體意識,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逐漸從簡單到困難,提高教師的文章解讀能力是調整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方式。教師本身要有理解課文的能力、梳理文章主題的能力以及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層含義。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文章內容和理解文章主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實現自己的價值,發散多元化思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三)學會遷移知識,靈活運用語言
從剛開始的理解學習到應用實踐,逐漸實現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對英語的學習是一件循序漸進的過程,一般來說,中學英語閱讀教學都是按照正常順序進行的,首先帶領學生通讀文章,引導學生翻譯文章內容,理解作者的觀點和寫作意圖,最后由教師升華主題,并讓學生背誦課文里的優秀句子,學會遷移和變通,將它們靈活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四)擴大知識內容
通過拓展學生學習英語的渠道,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為深度閱讀提供條件。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主動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根據不同的年級的學生推薦不同的閱讀材料,鼓勵學生閱讀外文經典原著,跟帶有翻譯的文章不同,原生態的課文更有挑戰性,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三、將內容、語言、思維進行整合
本文以人教版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上冊Starter Unit 3 What color is it?為例,通過對內容、語言、思維進行整合,促進深度閱讀教學的發展。
(一)將生活和學習相結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握教材內容。結合單元特點進行講解,讓學生能夠用英語詢問顏色,并能夠做出相應的問答(Identify colors),并且能夠說出一些日常用品的名稱(Identify things),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復習,背誦單詞。例如,朗讀S9頁上的單詞和句子(1),抄寫Starter Unit3單詞,每排5遍,中文1遍;(2)抄寫字母Ss-Zz 三遍 (標注:筆畫+發音),最后讓學生應用到生活中去,加深學生對英語教學的印象。
(二)思維遷移和靈活應用
課本上的一些問題需要學生思維遷移和實踐運用,近年來,大多數都是結合生活實際。初中英語課本的的主題意義大多數都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品質。根據對文章的理解,教師通過創建有趣的環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過開展多元化活動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深度閱讀教學的評價可以采用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進行評價,在上完課后,教師通過對學生、組員進行采訪,分析得到的反饋結論。分析深度閱讀的教學效果,然后再著重解決問題,這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課堂效率,這個過程就展示了學生學習的過程。終結性評價就是在每節課結束前進行,根據本節課的內容主題設計出相關題目,例如,可以設計推理題和思考題,進一步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通過成績評價深度閱讀教學的效果。
深度閱讀教學的途徑有很多,教師可以通過續寫來推動英語閱讀教學,幫助學生實現深度閱讀,清晰的梳理文章內容結構,深入理解文章主題,這樣才不會跑題。只有深度閱讀掌握了語言技巧和寫作意圖,這樣續寫看起來才會連接自然,語句通順。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將內容、語言、思維進行整合,進而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并且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通過對深度閱讀的分析,希望教師可以有所收獲,最終能夠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米玉偉.初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87-88.
[2]鄒麗容.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88-89.
[3]王瑩潔.談初中生英語口語的教學困境與解決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89.
[4]陳杰.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探析[J].成才之路,2018(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