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琳
【摘 要】目的:在本文中分析了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 從2015年患者中,選取100例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依次可以分成兩個組,分別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在以上兩組中,分別選擇了兩種治療方式,對照組運用的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然而,研究組運用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從而對以上兩組進行分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年齡在18-50歲。結果:通過對比,研究組比對照組的病人,在治療方面,凸顯的更為有效果,不存在反復發作的事情。結論: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可以在治療過程中,獲得非常高的治療價值,能在一定區域內在醫院診斷中廣泛使用。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慢性膽囊炎;膽結石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1-0193-01
通常情況下,在臨床上最為常見的臨床疾病便是慢性膽囊炎,引發此病的的原因有許多,如果膽囊炎治療不透徹,將會引發膽結石,經常會發生一些消化系統欠缺、出現上腹痛、惡心等有關的情況,更為嚴重的會使得患者生活質量變差。在以往治療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時,都是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即使有一些療效,但是依舊會受到約束。在此基礎上,增加中藥治療,能有些幫助患者恢復健康。本文研究過程中,有效探討了中醫結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的臨床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5年患者中,選取100例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依次可以分成兩個組,分別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在以上兩組中,分別選擇了兩種治療方式,對照組運用的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然而,研究組運用的是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式,從而對以上兩組進行分析,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0例,年齡在18-50歲。通過比較,病人在性別和年齡以及各個方面未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擁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需讓患者注意飲食清單,對照組運用的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進行手術時,需麻醉患者全身,運用孔穿刺的方法,將其膽總管與膽囊部位露出,從而分離膽囊周圍的組織,看到膽囊動脈切斷,并在膽囊床上切除膽囊,通過臍部切口去除膽囊,做好相應的止血、止痛、防感染等措施。研究組在以上基礎上,給予中藥治療。其中中藥包括一些柴胡、金銀花、連翹、大黃、等中藥,一天一次,分2次進行服用。3周為一療程。手術時的注意事項如下:(1)在進行手術前,注意要先進行輔助檢查,全方位進行掌控疾病,為手術創造條件。(2)手術時,盡可能降低手術和麻醉時間。在進行手術途中,需注意止血與止痛的處理方面,預防發生感染,導致膽囊動脈發生出血與膽漏的事情發生,適當的進行引流,能有效降低腹腔膿腫和膈選感染的事情發生。(3)手術結束后,要密切查看病情。
1.3療效評價標準
以患者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評定量的評分比來衡量這兩種治療的效果,以使用治療前和使用治療后的療效來評價。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評定表分為第Ⅰ部分(膽囊炎有無緩解)、第Ⅲ部分(精神狀態)、以患者治療后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評定量表和治療前降低30%以上,為顯效;如果患者在治療后評定量降低了規定的數值,則認為有效,如果降低到規定數值以下,便認為無效。
1.4統計學方法
對數據實施系統化的分析,其中計數可采用(%)進行表示,這樣差異便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對比
從治療數據中可以看出,研究組91%的總有概率,可以看出高于對照組65%,具有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評定表第Ⅰ、Ⅲ部分評分比治療前后的變化
第Ⅰ、Ⅲ部分評分比治療前有很大的改觀,兩者差異顯著;對照組出現2例腹痛,3例經常性厭食,研究組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通過看表2能明顯看出,研究組未出現不良反應,對照組出現2例腹痛,3例經常性厭食,其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人們現在的生活水平與飲食習慣得到了逐漸的改善,像一些膽囊炎、膽結石等病,明顯有所提升,患者經常會出現一些腹部、背部等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以往在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同膽結石時,都是以手術為主,例如:進行膽囊切除手術便可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此手術是一種微創型手術,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手術的療效,確保較好的恢復效果,在臨床中,慢慢加入了中醫治療的方法[1]。中醫學通常會將慢性膽囊炎合同膽結石融入到一些“膽脹”、“肋痛”等區域范圍內,然而肝膽屬于木,肝中有余氣,才會溢出膽來,進而形成一些膽汁,所以需采用肝氣調理,使得膽管通暢。另外,從本次的研究可以看出,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擁有非常高的發病率,并且病程的時間不固定,會產生反復發作的特點,給患者正常的生活與工作產生一些影響。在中醫中,覺得此病是由于飲食不節制、導致發生一些濕寒入侵到身體當中,使得身體出現氣血郁結不散的情況,阻礙了膽汁正常的排泄,病情的不斷發作,逐漸變為正虛邪陷,從而成為了慢性病。我院經常運用中西醫聯合的治療方法,來達到疏肝理氣、清熱利濕的目的,而且非常有助于膽結石的排出。此外,由于中藥中柴胡、金銀花的功效便是疏肝利膽、清熱解郁。另外一些中藥像香附、茵陳、川穹等藥物都具有涼血解毒、活血止痛的療效,以上的藥物都會發揮自己的作用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樣便能控制臨床癥狀,從而調理身體機能,從根源得以控制疾病。這也同樣說明,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形式進行治療,能在一定程度哈桑幫助患者改善消化不良、黃疸、上腹疼痛等不良的情況,這樣便能很好的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同時推動膽結石的排出。而且采用中藥治療患者擁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能,患者不會出現任何的不良反應,更加容易使患者接受治療。
由上可知,運用中西醫聯合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針對改善患者存在的各種癥狀,具有非常好的效果,而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質量,來達到膽結石全部的排除,此方法擁有非常高的安全性能,非常值得在臨床上進行運用。
參考文獻
[1]李志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慢性膽囊炎合并膽結石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療裝備,2019(0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