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波
摘要: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可以從根本上緩解當前我國能源緊缺問題與環境污染問題,滿足現階段的綠色環保理念,同時促使建筑行業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將建筑與環境進行合理的融合,促進建筑行業穩定發展。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之處,影響生態建筑學的應用,因此,工作人員應加強創新,為人們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
關鍵詞:生態建筑學;高層建筑設計;應用
1生態建筑設計理念
1.1生態建筑原理
生態建筑本來追求的目標是改善環境,降低生態環境資源的浪費,努力營造出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發展的良性生態環境。建筑生態學的原理是:(1)環境友好原則。要真正使生態建筑發揮應有的作用,就要注意保護周邊生態環境的管理,避免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破壞。(2)節能原理。為了改善生態環境,應盡量減少生態環境資源的浪費,實現節能減排。因此,必須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3)人本理念。為了改善環境,創造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健康生態環境,生態建筑必須重視人本理念,盡量達到人們對生態要求。
1.2生態建筑的目標
生態建筑設計的最終目標在某點上類似于所涉及的原則。針對上述生態建筑設計原則的分析,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生態建筑的設計目標是:為了節約能源,通過回收和再利用建筑垃圾和廢物以減少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要循環利用生態環境建設和發展。圍繞建筑建立綠化帶,確保人與自然和諧友好相處。
2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2.1最優原則
在堅持高層建筑設計最優的前提下,通過全面的調查工作,深入了解建筑現場的實際情況,比如施工現場的地質條件、所處地區的氣候特征以及建筑朝向等問題,來保證高層住宅建筑能夠利用最佳的太陽能和風能的基礎上實現生態建筑的構建。還要通過優化的綠化設計確保高層建筑處于更加科學的綠化的科學性。
2.2科學化原則
安全性和穩定性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關鍵環節,所以針對該環節的設計要提起高度的重視。通過對建筑結構參數的精確計算和設計方案的優化來實現建筑設計較高的安全系數。并借助科學技術帶領下得新型環保材料歌那個號的實現生態建筑理念植入建筑工程中,來實現告層建筑在科學化的指導下能夠保證建筑工程的科學化。
2.3環境與人和諧發展原則
深入了解人對告層建筑的各方面需求,借助科學化得建筑手段實現建筑住宅的舒適性和便捷性,更好的為建筑使用者提供全面的服務。如今生態建筑學理念已經被廣大的人民群眾所接受。通過對節能技術的廣泛使用,在滿足人們對高品質住宅要求的同時,實現人和自然環境高度和諧發展的局面。比如將高層建筑中的水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在污水處理技術的支持下將廢水轉變成可使用的水資源來降低水資源的消耗,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水體污染的范圍,促進環境與人和諧發展的局面。
3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3.1采用舒適化設計方法
在社會經濟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廣大人民群眾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層次要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根據建筑系統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環境的設計優勢。在項目設計過程中,可以有效挖掘新的設計材料,與此同時,應該多采用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的建筑材料。基于舒適性的設計性能,需要在實施階段合理地控制環境和溫度,同時保持室內充足的光線,此外,還要注意阻止噪聲,避免出現不合理的建筑設計。
3.2應用自然系統設計理念
設計人員需要將自然環境中各種因素的變化考慮到其中,有必要把握土壤、綠化、水和空氣的外部環境指標,為了在實際環境中為后續的建筑系統設計提供各種可能性。除此之外,在日后的工作中,應該創造更多可能性,來有效減少施工設備的數量。
達到節省能源的目的。作為基礎,在高層建筑的設計和應用階段,科學、合理地使用太陽能資源,在無污染能源的基礎上,應用該系統,盡量減少照明對建筑物環境的干擾和影響。
從建筑系統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決策階段需要根據設計-施工-使用-拆遷的變化進行。為了應對類似生活方式的改變,高層建筑不僅要設計過程中設置通風系統和照明系統,而且還要設計出能夠自我調節和有自凈能力的建筑。以及溫濕度的變化。合理的設計應該要求強制蒸發,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
3.3高層建筑空間組合設計
分析建筑空間組合形式在高層建筑空間設計階段中施必不可少的環節,有必要分析建筑空間的組合。在充分利用場地空間的基礎上,抓好布局特點和空間經濟指標,進一步研究生態空間形成的基礎。然后考慮對溫度和自然光的需求,可以選擇做分區設計以達到區域性的設計的要求。區域設計指標的具體要求。在設計交通區位置時,不僅要考慮熱效應和環境舒適性,而且還要考慮經濟性和結構均勻性。在設計平面空間布局時,南北方向是設計的重點,進而使平面空間的布局達到最理想狀態。在進行組合設計時,由于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和物質循環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對結構系統有明確而嚴格的規則和規定。
3.4科學合理地進行生態和節能設計
現階段,中國在高層建筑的發展可謂是芝麻開花節節高,取得驕人的成績。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基于協調原則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能源。實施過程需要始終堅守循環再生的原則和最小化原則。在采用生態節能時,應分析其原理和比例。按照自然環境和因素的要求,掌握建筑材料后,應以環境保護為基礎,充分利用太陽能和可再生資源,重視自然通風,最終實現改善環境的目標。其中最為關鍵的緩解時控制用水和減少污水量。設計人員應掌握綠色植物、水與污水三者之間的關系,掌握管道系統,立足于建筑材料的設計,充分開發和利用水的流失性,在光合作用下,確保人體健康,將要排入周圍環境含有化學物質的廢水進行處理,可以利用綠色植物與周圍建筑相結合的方式。
4結束語
生態建筑學在建筑中的應用,可以有效緩解當前的環境污染問題與能源緊張問題,滿足當前建筑行業的發展需求。為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高層建筑逐漸成為各個城市的代表,生態建筑學逐漸與高層建筑相融合。基于此,作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進行詳細的分析,以供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參考。
參考文獻:
[1]熊培清.高層建筑設計生態建筑學運用[J].江西建材,2017(24):29+37.
[2]劉仁濤,胡凌映.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滲透[J].科技經濟導刊,2017(05):97.
[3]熊曉羽.生態建筑學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03):74.
(作者單位:黑龍江筑木會工程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