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羽
關鍵字:新媒體;班主任;挑戰(zhàn)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lián)網普及率不斷提升,基于互聯(lián)網的各種新媒體如QQ、微信、微博等應運而生。這一趨勢在當代高校學生群體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智能設備在高校學生群體中高度普及且使用率高,影響力不言而喻。處于信息化時代前沿甚至引領著的高等教育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不斷更新,高校學生在新媒體時代中的角色也在悄然發(fā)生轉變,使與之相關的班主任角色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zhàn)和角色轉換。
一、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特點
1、過度重視網絡生活
高校學生在進入大學后,由于學習環(huán)境突然的變化,不再有高考帶來的高強度的學習壓力,大部分也首次離開父母的日常照顧和監(jiān)督,學習態(tài)度更加不斷,學習目標也不明確,更無法適應高校的學習模式,加上智能手機的娛樂和社交功能不斷普及,新媒體在各個軟件和網絡平臺上的使用率極高,幾乎每一位高校學生都活躍在各個軟件或網絡平臺,高校學生由于缺乏約束,對手機、電腦的依賴性普遍比之前更高,導致課程不及格、無法按期畢業(yè)的現(xiàn)象越來越多,這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職業(yè)規(guī)劃。
2、現(xiàn)實社交能力欠缺
現(xiàn)今大部分高校學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部分父母及長輩的過度關愛使得學生的性格較為自我,社交能力較弱,在交往中往往不能適當?shù)負Q位思考,容易在交際中產生沖突。加上在新媒體全面普及的背景下,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沉浸在網絡事件中,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互聯(lián)網上,忽視了現(xiàn)實的溝通方式,現(xiàn)實中面對面交流的時間相對減少,網絡交往模式缺少現(xiàn)實面對面交往模式的即時性和非虛擬性,使得學生在現(xiàn)實交往這一基礎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人際交往能力下降的情況,如易怒、害羞、緊張甚至自閉等情況,在群體活動中更為明顯。
3、缺乏信息判斷力
新媒體時代催生了大量的自媒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認證號、直播平臺主播、百度百家號等個人媒體或營銷媒體,這些自媒體普遍為自身立場發(fā)聲,發(fā)布態(tài)度隨意自我,由于網絡環(huán)境的復雜性,信息縱橫交錯,自媒體的興起讓每個人都有了發(fā)聲的渠道,這也同時導致了信息來源的復雜性,虛實難以驗證。雖然高校學生對于各類新聞事件和信息有自己的判斷系統(tǒng),但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相關知識,容易被虛假信息混淆、蒙騙,他們的身心帶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
4、日常管理網絡化削弱師生形象
由于互聯(lián)網和新媒體的普及,當代的高校學生都擁有自己的智能設備,也都加入了自己所在班級的QQ群和微信群,群空間成為了班級信息的發(fā)布平臺,內容不僅包括課程安排、作業(yè)布置和收發(fā)、問題討論,更包括了學生管理。這樣基于互聯(lián)網即時性、共享性和開放性的管理模式快捷、全面且到位,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班主任幾乎可以通過網絡遠程管理班級。但網絡管理的局限性慢慢地暴露了出來,沒有面對面交流的即時回應性、難以追蹤和驗證、過分侵占個人空間等都成為了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阻礙,由于班主任與學生交流見面機會少,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不夠,從而削弱了學生在班主任腦海中的印象,導致師生關系疏離,導致班集體凝聚力不夠。
二、新媒體時代的班主任工作挑戰(zhàn)與對策
1、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引導
由于高校學生過度重視網絡生活,不僅對學業(yè)產生了負面影響,而且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加上學生自身約束力不夠,班主任難以進行全方面的監(jiān)督和引導,導致學生的學業(yè)日漸退步。這一現(xiàn)象已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各種新媒體也在不斷自我調整,以對網絡用戶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如學習軟件的打卡制度、網絡公開課、一對一線上教育等新型學習模式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欠缺。班主任可以結合各科教師的實際需求和教學風格,探討利用新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好地利用自己身邊的智能設備來輔助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接觸到大量真實有效的語料,更能近距離接觸了語言對應的文學和文化,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
2、利用網絡進行社交引導
由于時代觀念的轉變,教師這一角色不僅僅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教育者角色,更是學生的益友。由于學生自我個性的不同,追求自我的意識愈顯強烈,班主任用傳統(tǒng)的嚴師模式難以進行有效的溝通和疏導,這對學生管理和學生自身身心發(fā)展尤為不利。班主任應該利用學生所在的社交圈子進行引導,積極參與到學生的網絡公開空間的互動中,與學生平等交流和分享自身學習生活的經驗,時刻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從而能夠及時針對輿情及學生轉臺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遇到難題及時尋求同行建議及專業(yè)幫助。
3、利用權威知識進行辨證能力引導
作為班主任,引導學生對網絡信息來源做出正確判斷在新媒體時代尤為重要,因為新媒體時代催生的自媒體文化,信息錯綜復雜,虛實難辨。班主任難以管控學生的信息來源,但是可以指導學生如何對信息進行判斷,如指導學生辨識正確的網絡地址編碼,以了解信息來源的機構是否合法、權威,還可以利用新聞事件對學生進行法制、德育教育,讓學生對網絡信息保有一定的警惕性。此外,由于班主任與學生存在一定的年齡差,職業(yè)、愛好、生活背景等都不盡相同,關注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xiàn)象,因此班主任還應深入了解學生的愛好和網絡趨勢,以消化師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xiàn)象,給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實用性和指導性的建議。
4、班級管理兼顧網絡和線下
由于班級管理網絡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師生彼此之前的形象和關系,因此,班主任需要重新定位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師生共處模式。網絡管理的便利性固然難以取代,高效的網絡管理也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管理網絡化也是新媒體時代教育的標志之一,因此不可徹底廢除網絡管理。但由于網絡難以表現(xiàn)出學生的真實想法,也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建立和鞏固,所以做好網絡管理和常規(guī)線下管理的平衡非常重要。如網絡可以作為信息發(fā)放的常規(guī)渠道,班主任積極組織成線下模式,如討論、投票、活動、會議等班集體活動,讓師生、生生之間有良好的互動,對建立融洽的班集體有極大幫助。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班主任工作帶來了新的視野,但是新媒體的局限性也給班主任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作為高校學生的引路人,班主任需要揚長避短,利用新媒體技術和信息去拓展視野、提高效率,同時也兼顧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優(yōu)勢,線上線下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