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摘要:輸注高濃度的營養物質、化學藥物(化療)為治療血液腫瘤的最常見手段,但化療過程中,副作用即毒性反應較為常見,如血管閉鎖、硬化、靜脈炎等,另外,發皰類化療藥物的滲透更易導致皮下壞死。外周靜脈中心處靜脈置管是一種通過經外周靜脈埋入導管,將末端置入中心靜脈的置管技術。化療藥物經過PICC的管道輸入血管后能及時稀釋藥物,消除血管壁刺激,從而減少藥物所引發的靜脈炎和外滲性傷害。目前,部分患者不接納PICC,多選擇在外周淺靜脈置鋼針。本文對某本科收治的50例化療但不接受采用PICC的患者進行調查研究,探討其原因及護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關鍵詞:血液內科;化療患者;PICC
引言:為了分析血液內科化療患者拒絕采用外周靜脈中心處靜脈置管(PICC)的原因,以探討護理相關對策。文章選取本科2018年1~6月收治的50例應接受化療但不接受采用PICC的患者,自行設計問卷對其進行調查,并對調研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經過分析,所有50例患者中,拒絕PICC的原因具有多樣性,12%的患者認為在化療期結束將至無必要采用置管;16%的患者對PICC不了解,其擔心使用后會出現導管脫出、感染等情況;10%的患者認為置管會造成生活不便;40%的患者經濟狀況不允許;8%的患者擔心置管后妨礙美觀;14%的患者認為出院后的維護工作比較復雜。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護士應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對PICC的宣傳,提高患者對PICC的依從性。
一、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本科2018年1~6月收治的50例應接受化療但不接受采用PICC的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齡21~61歲,平均37.8歲;淋巴瘤12例,急性白血病38例;付費方式:城鎮醫保13例,新農合24例,全自費5例,職工醫保8例。
(二)方法
結合所有化療患者詢問頻率較高的問題,自行設計問卷,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進行問卷發放調查,在發放問卷之前,需征得患者及其家屬的認可,由患者親自填寫,若文化程度不允許可由護士在解釋后代寫。
二、結果
所有50例不接受采用PICC的患者中,6例(12%)患者認為無置管必要,8例(16%)患者擔心置管后出現并發癥,5例(10%)患者擔心置管后給生活造成不便,20例(40%)患者認為經濟條件不允許,4例(8%)患者擔心置管后影響美觀,7例(14%)患者擔心出院后導管維護不方便。
三、討論
(一)原因分析
雖然已經專門制作PICC宣傳欄,并在查房、治療期間廣泛宣傳相關知識,但是很多患者仍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從內心接受PICC。本研究顯示,12%的患者認為在化療期結束將至采用置管沒有必要,針對這種情況,醫院應考慮盡早讓患者了解PICC信息,使其盡早置管治療;40%的患者經濟狀況不允許,覺得血管條件尚良好或考慮到為家庭減輕負擔而采用外周淺靜脈置鋼針,待無法穿刺后才予以考慮PICC,部分患者害怕置管失敗,且擔心置管造成經濟損失,從而不愿置管,應及時讓患者知曉PICC已被納入醫保,在目前輸注化療藥物過程中,靜脈留置針為輸液工具中的最低標準,尤其是發皰性化療藥物,留置針是一日性的,即在當天化療藥物注射完后需馬上拔出,可與患者和家屬一同對整個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做評估,包括透明貼數量及整個治療過程所用的留置針費用,通過對比行置管的費用,使其明白置管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提高患者對置管方案的依從性;16%的患者對PICC缺乏了解,其擔心使用后會出現導管脫出、感染,甚至阻塞等情況;11%的患者認為置管會造成生活不便,擔心妨礙生活、運動及洗澡等,針對此問題,護士應首先說明PICC需要注意的術后事項,告訴其PICC不影響正常生活,解除其擔憂;14%的患者認為出院后的維護工作比較復雜,其通常住在周邊的基層鄉村,擔心回院路程較遠所帶來較大的交通壓力,護士應說明,如今已有對于PICC的全省培訓,醫院可為其提供必要的PICC維護手冊及維護點信息
(二)護理方案
首先,促進和諧護患關系的形成。進行調查問卷填寫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后,應加強對血液內科化療患者進行PICC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借助醫生在就治患者心目中的地位,不斷提升醫生權威性及支持度,特別在化療的第1個療程中,應盡量減輕患者對PICC認識的偏見,讓患者最初即認可PICC,認識到其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且創傷小、留置時間較長、操作水平成熟,符合安全、低刺激性輸注藥物及顯著減少化療藥物損害血管力度的要求,因此其能有效降低靜脈穿刺帶來的重復性痛苦,從而保障整個化療過程順利開展;其次,PICC置管的風險性與優越性。通過對需要輸注強刺激性的化療藥物,且外周靜脈條件較差的患者擬行置管(由于這部分患者不能完全保證用藥安全,外周靜脈用藥所引發的可能性后果應說明),詳細關注試驗后果,以強有力數據說明置管的優越性。應詳細闡述中心靜脈的用藥過程,能有效減少藥物損耗、防止靜脈炎并避免穿刺帶來的痛苦。應注意詳盡地向患者講述接受PICC后應密切注意的日常事項,并輔以專門的護理人員進行日常照顧及監督,且讓專門的PICC維護人員及時督查,一方面安撫患者,使其放心,減少對PICC相關技術的擔心;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PICC應用的成功概率。
結論:
簡而言之,通過采用PICC相關技術,減輕了化療患者的痛苦,使治療過程更加便捷,是血液內科化療過程的技術性革新,也是醫護工作在時代發展下的新需求。護士及醫生應增強與患者的溝通,主動提升護理服務意識,不斷加強自身的健康教育水平,同時針對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個性的患者制訂正確、合理、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方式,使其意識到PICC置管的可靠性、安全性及重要性,應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其對PICC置管的依從性[2]。
參考文獻:
[1]王莉.腫瘤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進展.吉林醫學,2018,31(11):1564-1566.
[2]葉詩敏,劉芳.PICC置管的成本效用分析.醫藥前沿,2013(7):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