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圓圓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時間段斷臍對母嬰結局帶來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陰道試產的足月產婦20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其中對照組斷臍時間為娩出1分鐘內,觀察組斷臍時間為胎兒分娩1分鐘到臍帶停止搏動。結果:兩組產婦的胎盤剝離時間、產后2h出血量并未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胎兒出生5min后的Apgar評分,出生1天的血紅蛋白并未有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的胎兒出生4天后、出生6個月之后的血紅蛋白與血清鐵蛋白的含量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結論:針對胎兒晚斷臍不但不會給產婦產后出血量帶來影響,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提高胎兒血紅蛋白以及血清鐵蛋白的含量,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不同時間段;斷臍;母嬰結局;影響
斷臍時間的不同將會給胎兒帶來不同的影響。以前的臨床觀點統一以為在胎兒出生1分鐘里進行斷臍可以有效的減少胎兒紅細胞增多癥以及藍光光療率的出現[1]。可是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發展,根據有關的臨床實踐表示,如果在胎兒分娩出1分鐘之后再展開斷臍工作,可以良好的減少不良事件的出現率,給胎兒帶來更大的保護。因此,文中將具體對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陰道試產的足月產婦200名進行分析,探究不同時間段斷臍對母嬰結局帶來的影響,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陰道試產的足月產婦20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其中對照組當中年齡20-36歲,平均年齡為(28.4±3.1)歲,觀察組年齡為20-35歲,平均年齡(28.0±2.9)歲,對比兩組一般資料,未發現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斷臍時間為娩出1分鐘內,觀察組斷臍時間為胎兒分娩1分鐘到臍帶停止搏動。可是如果胎兒或者產婦自己產生異常情況,那么醫生就要減少斷臍的時間。當胎兒完全娩出后由助產者精準的記錄時間,這個時候需要使用秒表來展開時間的記錄。護理工作人員需要對新生兒進行擦拭之后,放置于低于產婦腹部10厘米的地方[2],嚴格按照有關的操作步驟以及時間來展開新生兒的斷臍和結扎工作,之后立刻讓新生兒與產婦展開肌膚接觸,并且立刻為產婦注射縮宮素。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的產婦胎盤剝離時間、產后2h出血量、近期觀察指標情況進行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此次研究當中,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6.0來分析,同時利用(`x±s)表示計量資料,同時利用P<0.05表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產婦胎盤剝離時間、產后2h出血量
兩組產婦的胎盤剝離時間、產后2h出血量并未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3討論
新生兒出生之后延緩斷臍時間,讓新生兒從母體獲得的血液增加50-100ml,增加新生兒體內血紅蛋白與血清鐵蛋白的成分,減少新生兒貧血的出現率[3]。研究結果表示,兩組產婦的胎盤剝離時間、產后2h出血量并未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胎兒出生5min后的Apgar評分,出生1天的血紅蛋白并未有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的胎兒出生4天后、出生6個月之后的血紅蛋白與血清鐵蛋白的含量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總之,針對胎兒晚斷臍不但不會給產婦產后出血量帶來影響,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提高胎兒血紅蛋白以及血清鐵蛋白的含量,具有非常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宇波,焦聰聰. 斷臍時機對母嬰結局影響及臨床意義研究[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3):170.
[2]綦萍,周國霞. 不同斷臍時間對母兒結局的影響[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71):62.
[3]張娜,肖梅. 斷臍時間對母兒結局影響的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16,31(22):4763-4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