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揚
摘要:目的:對比分析傳統疝修補術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方法:選擇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腹股溝疝106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53例。對照組用傳統疝修補術為患者治療,觀察組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患者。把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等手術指標,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觀察組的手術時間(41.30±7.85min)、住院時間(4.25±1.21d)、術中出血量(23.34±5.60ml)都優于對照組;術后 1d、4d、7d的VAS 評分都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3.77%)低于對照組(16.98%)。結論:使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患者,比使用傳統疝修補術治療患者,效果更好且能減輕術后患者疼痛,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有助于患者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傳統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腹股溝疝
前言:腹股溝疝,也被稱為“疝氣”,是通過腹股溝區的缺損,腹腔內臟器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的疝。腹股溝疝可分為腹股溝斜疝、腹股溝直疝。該病男性更易得,男女發病率之比為15:1。如不能及時就醫,易引起腸穿孔、腸梗阻等并發癥,情況嚴重可致死。本次研究通過選擇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腹股溝疝106例患者,比較傳統疝修補術和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
1 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選擇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療的腹股溝疝106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53例。患者中腹股溝斜疝和腹股溝直疝的情況見表1。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疝修補術治療患者。先硬膜外麻醉,再在腹股溝表皮處做5cm左右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觀察疝囊大小,決定是進行游離還是高位結扎或者遠端剝離。然后使用 Bassini 法在患者腹股溝后壁缺損部位進行修補,進行縫合,關閉切口結束。
觀察組:使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患者。先硬膜外麻醉,再在腹股溝表皮處做5cm左右切口,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觀察疝囊大小,決定是進行游離還是高位結扎或者遠端剝離。游離腹橫筋膜間出間隙,把疝片放在其中,表層片外側剪“人”字形切口,精索植入,覆蓋住恥骨肌間孔,進行縫合,關閉切口結束。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手術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術后 1d、4d、7d的VAS 評分(滿分10分,分數越低,則表示疼痛越輕);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1.4 統計學
文中計數(x檢驗)、計量(t檢驗)資料用SPSS20.0軟件處理,P<0.05表示對比數據有很大差別。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手術指標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觀察組的手術時間(41.30±7.85min)、住院時間(4.25±1.21d)、術中出血量(23.34±5.60ml)都優于對照組。
3 討論
腹股溝疝,是一種外科常見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以腹股溝區突出包塊。很多患者早期只有包塊突出感,對這個沒有意識不重視,不及時就醫,導致包塊增大,腹壁破壞嚴重,情況嚴重者時還會發生嵌鈍、梗阻。
臨床上一般用手術治療腹股溝疝,常用的手術方法包括傳統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傳統疝修補術:操作繁瑣,手術時間較長,損傷較大,對疝囊周邊組織結構有影響,導致患者疼痛較重且恢復慢;無張力疝修補術:操作相對簡單,安全性高,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恢復。
本次研究發現,使用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觀察組的手術時間(41.30±7.85min)、住院時間(4.25±1.21d)、術中出血量(23.34±5.60ml)都優于使用傳統疝修補術的對照組;觀察組術后 1d、4d、7d的VAS 評分都優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3.77%)也低于對照組(16.98%)。綜上所述,使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效果更好且能減輕術后患者疼痛,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有助于患者恢復,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巖.傳統疝修補術與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20):74-75
[2]黃宇,吳克松,陳漢光.傳統疝修補術與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在治療腹股溝疝中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5,36(1):7-8.
[3]王云波.無張力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氣的療效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20):4129-4130.
[4]張偉元.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及腹腔鏡疝修補術的對比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23):5474-5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