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津菊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網絡消費
互聯網的發展,為金融機構帶來了便利,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已經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反觀互聯網支付技術,應用于大大小小的企業和個人,在如今如此強烈的社會競爭中獨樹一幟,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運營模式有很大的沖擊,本文淺析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及對策。
1.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1.1互聯網金融對中間業務的影響
賺取中間利潤是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之一,也是商業銀行的盈利來源之一,但隨著現代社會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平臺出現并被大力的使用,例如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平臺的出現,對商業銀行造成的沖擊非常大,傳統的支付方式例如刷卡、匯票等使用率大大下降,商業銀行從中間業務中賺取的利潤也被大幅度抽取,商業銀行在如今的第三方平臺的競爭下,對很多中間業務例如手續費收取上也大幅度降低,在這種巨大的沖擊下,商業銀行也不得不調整各個業務的收費標準。雖然2017年以來國家對互聯網第三方平臺支付管理進行了嚴格的整改和限制,但是互聯網金融勢必重新走上金融界巔峰,是如今世界發展的走向。
1.2互聯網金融對個人存款的影響
在互聯網金融未普及社會時,人們喜歡將存款存入銀行,雖然銀行利息相對較低,但是存入銀行安全、有保障,這也是商業銀行資金來源之一。但是在現代社會,各種理財產品快速發展,盤踞在第三方平臺之上,例如支付寶上提供的余額寶、財富、工資理財、定期理財等,具有比銀行同期存款利息高出許多的利息收入,并且這些理財產品有支付寶第三方平臺做擔保,更值得個人的信賴。而且,過去商業銀行過于注重優質客戶,對于一些小資金存款群體沒有過多地重視,但這些小資金群體被第三方平臺集中在一起,積少成多,是一筆巨額的資金構成,因此,商業銀行在轉型過程中要注意吸引個人貸款和這些小資金群體,不能放過任何一方促進發展的客戶群體。
1.3互聯網金融對個人信貸的影響
以往商業銀行的資金周轉大部分來自于貸款,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小額貸款風靡,無抵押、網上借貸、快速到賬、無需審批手續等字眼吸引著一大批資金周轉困難者,由于在網絡上進行小額借貸并不涉及繁瑣的程序,使大部分人選擇了網上貸款,這對傳統商業銀行運營模式發起了巨大的挑戰,敦促這商業銀行不得不重新考慮運營模式,對各方面運轉盡快轉型。
2.商業銀行謀求發展的對策
2.1支付方式轉型.加強與第三方合作
商業銀行由于缺乏創新,在結算周期上比第三方支付要長很多,另外,結算費率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顯現出劣勢。在應對如今互聯網金融的巨大沖擊時,商業銀行要加強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爭取利用第三方平臺的優勢,帶動商業銀行支付周期等方面短板,同時,商業銀行自身也要加大科技創新,雖然目前已經在做互聯網方面的開發,例如建設銀行的龍支付、各大銀行的手機APP和網上銀行,但是普及率和使用率遠遠低于第三方支付平臺,因此,商業銀行要更加注重創新和推廣,吸取互聯網金融的優勢,融合自身的特點,從現代社會發展形式出發,創造出更適合現代社會的產物。
2.2利用自身安全、穩定的優勢,擴大個人存款業務范圍
雖然現代社會理財產品等層出不窮,但是很多理財產品也因為不符合國家標準等為客戶帶來風險。商業銀行在這一方面占有絕對的優勢,商業銀行有保障、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使客戶安心。在銀行存款利率方面,建議商業銀行進行適當的調整,相對于互聯網金融存款利率和受益,商業銀行在這一方面也要做適當的調整,提高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另外,商業銀行要積極與第三方平臺合作,開發屬于商業銀行特有的理財產品和個人存款業務,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和平穩安全的受益,加之國家對商業銀行的鼓勵支持態度,打造自身互聯網金融平臺是非常有利于發展的,商業銀行在發展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各方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多進行比對和內調,最大程度吸引顧客在商業銀行辦理業務。
2.3貸款業務的調整
商業銀行在個人小額貸款方面急需調整,對于一些小額貸款,商業銀行應該降低貸款門檻,吸引更多的顧客來商業銀行借貸,眾多小貸款群體聚集,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引導帶動銀行資金流轉。另外很多剛剛起步的公司、小微企業在需要貸款時,商業銀行在審批條件的同時,應該盡量降低貸款準入門檻,長期以來能夠培養出一批優質客戶,甚至能夠長久合作帶動商業銀行其他業務的發展。
商業銀行在轉型過程中,要注意到互聯網金融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商業銀行可以吸取其優勢特點,開展網絡貸款審核,方便貸款者隨時隨地網上貸款,減少線下實體業務,增加網上業務,不僅能夠減少資源的浪費,也能使貸款客戶享受到最便捷的服務。
總結
商業銀行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需要開拓創新、轉變發展思想,互聯網金融有許多符合時代特點、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優勢,商業銀行在轉型過程中要善于利用這些優點,結合自身優勢,創造出屬于商業銀行特有的獨一無二的產品,才能夠最大程度上吸引顧客,促進商業銀行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