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論述了人工成本分析指標、主要功能,分析了人工成本管理現存問題,重點圍繞市場經濟背景下如何強化企業人工成本管理與控制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成本管理;人工成本;市場經濟
人工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現代企業人工成本管理是指以現代管理理論為指導,以開發人力資源效益和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并以人工成本預測、人工成本指標體系的建立、人工成本標準的制定、人工成本控制目標的制定、人工成本管理制度和管理體系的建立、人工成本統計、人工成本評價、人工成本預警制度等為內容的管理活動。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現代企業都在努力加強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降低總成本,提高競爭力。實踐證明,妥善處理代現企業人工成本問題,加強人工成本管理,有效控制成本,對于促進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1人工成本分析指標
人工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一般通用七項指標進行分析、預測和管理: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同口徑職工人數;人工成本比重(總成本中)=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成本費用總額×100%;人事費用率(企業人工成本占企業銷售額的比重)=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銷售(經營)收入總額×100%;勞動分配率(人工成本占企業增加值的比率)=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增加值總額×100%;人工成本利潤率=一定時期內企業利潤總額÷同期企業人工成本總額×100%;人工成本系數=(人工成本指數×相應權數)+(人工成本比重)+(人事費用率×相應權數)+(勞動分配率×相應權數);總人工成本薪酬含量=薪酬總額÷人工成本總額×100%。以上七項指標構成了人工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通過對這七項指標的預測分析,可以掌握企業人工成本現狀,為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2人工成本主要功能
人工成本反映的是企業補償現有勞動的一般消耗和特殊消耗,維護勞動力再生產等因素所發生的費用,以及企業按照國家法規為職工支付的各種社會保險所發生的費用,一般來說,人工成本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功能:分配功能。勞動者的薪酬報酬是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是勞動者的主要收入形式,是實現個人收入分配的基本手段;激勵功能。企業內部職工之間的薪酬、績效分配差距和福利差距,可以調動和激發職工的競爭意識、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的功能。薪酬等福利待遇的高低,可以實現勞動力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合理流動,從而實現不同素質勞動力的合理利用;社會保障功能。企業對職工所支付的勞動保險費、醫療保健費、養老保險費等,對職工起到了社會保障的作用。企業在管理過程中,人工成本的使用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勞動者的工作積極性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乃至長遠發展。
3人工成本管理現存問題
人工成本投入產出效率較低。很多國有企業人員體制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并沿襲運行起來的,內部富余人員較多,效率低下,這也是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老大難問題。盡管很多國有企業一直進行改革,主輔分離、改制分離富余人員,但還是冗員過多,導致了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影響了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長期以來,在統包統配的完全就業方針下,企業超量安置、逐年沉淀了大量冗員。他們的實際產出低于薪酬甚至等于零,大量人工成本被虛耗,降低了人工成本的投入產出效率。
人工成本與勞動力市場脫節。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國有企業不斷探索新的分配制度,但是在設計分配方案時,缺乏對現代薪酬理論和設計方法的深層次認識,對各個崗位間的薪酬評定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依據和評定標準,確定的薪酬標準過于理想化、簡單化,沒有與勞動力市場價位掛鉤。其結果,簡單勞動崗位人員和普通通用工種人員的收入高于勞動力市場價位(同地區)高層次管理人員、高級技術崗位人員、中層管理人員。關鍵技術崗位人員等的收入低于勞動力市場價位,壓抑了全員的勞動積極性,造成企業對內缺少凝聚力對外缺乏吸引力,高素質人才難以穩定,甚至造成大量人員流失對外又吸引不到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人工成本激勵功能未充分發揮。現有的分配制度沒有完全體現勞動者的價值,在薪酬總額中,起激勵作用的崗位薪酬和獎金部分比重較低,而用于平均發放的部分偏多,體現勞動技能的因素不明顯,使勞動者不能真正認識自身的價值、擺正自己的位置。除此之外,還存在人工成本管理體制不健全,統計口徑及財務核算不明確等問題,著些問題都嚴重限制了整個人工總成本的降低,人員工作效率的提高。
4市場經濟背景下強化企業人工成本管理的對策
增強企業人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認識。首先,從戰略上,認識到它是關系企業多方位市場競爭中生死存亡的重要戰略因素;其次,從分配的角度,認識到它是正確處理國家、企業、職工三者利益的重要經濟杠桿,它是調節勞動者這個利益主體的經濟行為,從而調節勞動力資源的配置,形成企業的激勵和動力機制的經濟因素;第三,從管理上,認識到它是關系人才資源開發,關系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關系到對活勞動消耗進行監督、投放的重要工作。
建立適應市場機制的人工成本管理體系。要在企業內部全面推行責任成本管理,并以基層管理為重點,層層抓好成本管理和控制。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性質和特點建立和完善人工成本指標體系和科學的評價方法,特別是要建立對薪酬成本和全部人工成本進行預測計劃、核算分析、控制調整、評價考核的內部管理系統,將直接發生成本費用的生產單位和業務管理部門劃分為不同的成本控制中心,并根據其可控的職責范圍,編制出責任成本預算,并將職工收人和責任預算的執行情況緊密掛鉤,實行嚴考核,硬兌現,保證企業整體效益的不斷提高。
建立人工成本的發布與預警制度。企業要建立以“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利潤率”為主要監控指標的人工成本預警機制,使薪酬總額的確定與人工成本的控制緊密聯系,有效控制人工成本增長,按照確定和發布行業人工成本的最高限和最低限標準,對企業內部人工成本狀況的進行抽查匯總、整理、分析、向企業發布預警,促進企業勞動分配率、人事費用率、人工成本利潤率三項指標優于社會公布水平,及時為企業微觀決策提供服務。
重視發揮薪酬的激勵作用。規范人工成本結構在人工成本結構中,薪酬是最有激勵作用的因素,也是構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見,薪酬總額水平的控制以及各類人員薪酬水平合理拉開檔次,充分體現按勞分配、效率優先的原則,是當前人工成本控制的關鍵性環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應進一步規范對人工成本結構的管理,按國家規定的標準執行,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必須重視人工成本管理。要調動全體職工的成本節約意識,確立與社會和諧發展相適應的企業發展觀念,加強宏觀調控,深化企業內部制度改革,優化人員結構,并加強薪酬制度的激勵和約束作用,這樣才能夠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以增強整個企業的活力與市場適應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作者簡介:朱煒(1976—),女,山東省平原縣人,大學本科,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