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月
摘? ? 要:隨著我國城市建設以及住宅行業的迅猛發展,住宅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人們對住宅戶型設計的要求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呈現出了不同層面的新標準。尤其是從城市住宅戶型角度來講,更是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進行靈活設計,體現較強的社會適應性。本文重點圍繞著可持續發展觀,對住宅的戶型設計進行了分析,然后具體介紹了當前住宅戶型設計的發展趨勢,最后探討了在戶型設計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優化措施,希望能夠對于未來可持續發展住宅戶型設計工作有所參考借鑒。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住宅戶型設計;分析
1? 可持續發展的住宅戶型設計理念
“可持續發展”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所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是人們對未來認識的重要標志。隨著人們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廣泛接受和深入理解,住宅建筑作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需要提出一個符合可持續發展背景的時代發展方向的設計理念。因此,新的節能環保設計理念應運而生。這種理念是考慮到人們的生活經驗,同時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在戶型空間的設計中也不斷的強調結合地方特色,高效率的利用有限資源,又能滿足居住的舒適性和持久性。住宅空間設計循序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在滿足了現代人需求的同時,又不危害后人需求的發展。這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減少住宅戶型設計中不必要的消耗,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根據這個時代的背景,越來越多的節能和環境保護住宅建筑進入人們的生活。[1]
2? 可持續發展住宅戶型設計原則
2.1? 節約性原則
節約性作為設計的先行原則,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節約住宅空間的建筑施工能源,另一方面是節約住宅戶型空間的運行和維護能源。選擇環保低耗能的建筑材料,利用地方材料,多層次利用能源。提高住宅空間的自身熱工性能,多通過設計手段來提高對自然通風機天然采光的利用率。
2.2? 生態性原則
住宅戶型的設計基于生態原則,在大方面著重于對雨水、廢水的收集處理再利用,從小方面來講主要將生態學融入室內設計中,在室內設計中引入自然因素,是人工的空間環境與自然相結合,綜合提高使用者的舒適度和戶型空間品質。近年來,住宅戶型的室外化設計傾向正式對這種生態原則的一種體現。居住空間外圍結構的破解消融,適當的引入綠化、局部庭院、粗加工木料石材布景等,并注重質樸的空間氛圍,強調自然的材質、肌理、色彩。住宅空間中的生態景觀設計縮短了人們與自然的距離,提高了居住空間的環境品質。
2.3? 適應性原則
適應性主要是對住宅戶型空間可變性的應對,也是對空間可持續使用的必要條件。居住是永久的,但生活是可變的。相對于生活物質和精神水平的不斷提升,因而使得人們對住宅戶型空間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標準化設計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個性化需求,而且同一空間可能經歷多次改變,固定單一的功能也使得住宅戶型的可持續使用受到限制。因此空間應可以根據居住需求提前預留可調節的準備和可能。利用住宅戶型空間的設計手段充分發揮有限空間的作用,滿足住戶的多樣化需求,提高住宅空間的可持續使用的品質[2]。
3? 可持續發展的住宅戶型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3.1? 關注空間多元利用,避免戶型結構單一
目前住宅戶型設計中多少存在著明顯的一致性,無論是一居室還是多居室的設計,都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布局類型化的情況,千篇一律現象明顯。開發商往往也是更注重商業效益,一幢住宅樓自上而下幾乎都是同樣的戶型模式,而且戶型對更長遠的使用需求相對忽視,如此也必然導致人們的選擇性不大,往往是被動的接收,這使得住宅空間的居住體驗以及實用性受到較大影響,特別是廣受人們接納的中小戶型。
由于中小戶型的受眾多為單身、新婚、中低收入者以及丁克一族,這就使得對空間的要求更為多元。不同時期、愛好、生活方式、生活周期都會對空間有不同要求。基于此住宅戶型設計時,結構上應注重空間的整體及局部分割,結構形式多采用框架結構,統一樓層相鄰兩個戶型在結構上可以有條件通過在隔墻或對應位置樓板處進行拆卸,或者提前預留洞口以備聯通。這樣可以簡單的達到面積和房間數的擴展,完成“套”與“套”之間、“層”與“層”之間的靈活拓展。在功能上可以通過改變分隔墻來實現短時間內對空間格局及功能的變化(如輕質隔墻、家具隔斷、門式活動墻等),既節約了建筑材料、兼顧綠色環保可持續又可以按需求調整。對廚衛功能的改造現階段局限性較大、對技術的要求較高。目前國外有種空間形式,既結構采用梅花樁式空心柱,柱內暗藏管線,可以時間套內整體空間的自由改變[3]。
3.2? 注重精細化設計,不失空間舒適性
注重空間的可持續,不僅只是單純為了節約資源,而是通過最大程度利用資源的同時達到更為宜居的住宅空間。精細化設計主要是戶型空間布局要緊湊,內部各功能空間的家具要合理分布,廚衛器具、管線布置也要緊湊。以人體工程學為基礎的結合人的行為模式給予考量,不浪費任何細小空間[4]。比如日本對陽臺空間設計的可謂達到極致,在作為日常附屬空間的陽臺上設置了水池及避難通道。除此之外,日本住宅重視空間的流動和視線的貫通,戶內面積雖小,但門窗洞口及動線的巧妙設計,使得住宅空間顯得極為豐富,從心理上提高了空間品質。而且衛生間的設計不拘泥與于一處,多是三分離的衛生間,也就是洗浴、洗臉、廁所各為一個空間,可分開布局。其中洗浴時專門配備洗衣機的空間,預留上下水。廁所會設置迷你洗手盆,只有浴室是設置地漏的。這樣可以更充分的利用各功能房間布局中的交接空間,分別設置衛生間的各部分功能,使得住宅空間使用率極高,增加了使用的舒適性。此外,住宅的居住空間設計是精細化設計的主要設計要點,因此精細化設計在進行施工裝修之前需要對住宅的空間分割合并都做出合理的設計規劃,根據住戶的入住需求,將住宅的各個空間進行分離規整,比如,有嬰幼兒或者中老年人的住戶需要加強住宅安全性能的精細化設計,保障住宅有效隔絕外界侵擾,另外,對于單身職業青年的住宅設計,可以減少空間的隔離,設計的中心放在工作休息區域,廚房設計要求相對較低。總的來說,精細化設計主要就是為優化住戶的居住品質而進行的,滿足住戶的需求,為住戶提供滿意的住宅是精細化設計的原動力[5]。
4?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發展中對住宅的關注是比較核心的內容,在可持續發展原則下的住宅發展,更需要把握好戶型設計工作,關注住宅戶型的節約性、生態性和適應性相結合,才能夠促使住宅戶型較好地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并且促使其滿足生活化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溫秀平.住宅戶型設計的趨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20):61+63.
[2] 曾碧曼.中小戶型住宅的空間可變性設計策略[J].基層建設(電子版),2017(21):140.
[3] 陳嬿,胡偉峰,李世國.城市小戶型住宅家居產品彈性設計方法探析[J].包裝工程,2013(16):31~34.
[4] 高曉路,淺見泰司,周燕珉,等.中小戶型住宅的消費者偏好和優化設計[J].建筑學報,2016(s1):117~122.
[5] 馬堯.基于可持續發展觀的住宅戶型設計趨勢分析[J].房地產導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