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梅
摘 要: 儒家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要在當今繼續釋放其強大的文化能量,發揮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必須實現現代轉換。該文從深刻理解儒家文化的豐富內涵對其符合新時代精神的詮釋、找準儒家文化與新時代的契合點、深入研究儒家文化的現實價值和發現總結新時代人民群眾踐行和弘揚儒家文化的創新經驗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 儒家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實價值;現代轉換
文化自信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自信的重要方面。儒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曾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產生過無比深遠的影響,也是匯聚成今天我們自信的民族文化的最主要部分之一。當我們跨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的今天,儒家文化要在當今繼續釋放其強大的文化能量,發揮其獨特的文化魅力,不但要深刻認識它的現實價值,更應該全力促進其實現現代轉換。也只有促其實現現代轉換,才能更好地發揮它的現實價值。要完成儒家文化的現代轉換最主要的是掌握有效方法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一)深刻理解儒家文化的豐富內涵,并對儒家文化作出符合新時代精神的深刻詮釋
儒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儒家文化全面了解和透徹的理解,掌握其基本內涵及其理論價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實現儒家文化現代轉化的前提。同時要實現儒家文化的現代轉化,還必須對我們所處新時代的精神和核心價值觀,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領悟。只有深刻理解儒家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我們才能進一步融會貫通,使儒家文化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從而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道德文化的內涵,并促進其更加進步和完善。
我們要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高度,對儒家文化中包含的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內涵,予以充分發掘提煉,并賦予其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含義。如果我們對儒家文化不能做出符合時代精神的生動詮釋,而是原封不動地將之生搬套用到現實之中,就難免“囫圇吞棗”、“食古不化”。儒家文化經世致用的學術品格早在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的言行和著作中就已經體現出來。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始人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相結合,吸收和融入儒家優秀的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國氣質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既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就是源于儒家文化。“實事求是”源于東漢儒家世家出身的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書曰:“修學好古,實事求是”。這里所說的“實事求是”,是指嚴謹的學術態度和求實的治學品格。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毛澤東賦予儒家“實事求是”全新的涵義。他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指出我們要從紛紜復雜的實際情況出發,探尋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找出周圍事物的內部聯系,作為行動的向導。毛澤東對“實事求是”全新的詮釋,使它由治學之道升華為世界觀和方法論,上升到思想路線的高度,賦予其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涵義,成為用中國語言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最簡明而準確的概括,從而鑄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獨特的中國氣質。可見,對儒家文化按新時代要求作出全新詮釋,是實現傳統向現代轉換的不可或缺必要環節。
(二)找準儒家文化與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
儒家文化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繼續煥發生命力,就要找準二者的契合點。有了契合點,前者才能實現向后者的轉換和升華。如儒家的“天下為公”同我們今天提倡的無私奉獻觀念,就有相融想通之處,二者在克已奉公上統一起來了。儒家的敬業樂業、誠實守信、禮貌待人、辦事公道等理念與我們今天時代精神的高度契合,因此這些也成為我們今天社會崇尚的職業道德理念。如果沒有契合點,二者風馬牛不相及,就不可能實現二者的融合和轉換,強行將二者扯在一起,只能是牽強附會,達不到古為今用的目的。
(三)深入研究儒家文化的現實價值
儒家文化,之所以到了今天依然在發揮作用,就在于它具有對當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內涵。因此,要實現儒家傳統文化向現代轉換必須弄清儒家文化的現實價值。具有數千年的儒家文化今天仍具有現代價值:一是儒家文化具有一般優秀文化所具有的優點,儒家文化提倡的“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天下為公”的無私奉獻精神,“仁者愛人”的人道主義精神,“自強不息”的開拓進取精神,長期以來成為我們民族進步發展的精神支柱,陶冶出一代代志士仁人,推動我們民族不斷輝煌。二是儒家文化具有一般優秀文化所具有的適應現實的功能。儒家文化具有很強的適應現實的特有能力,不管社會現實如何變化,儒家文化的精華部分,總是能夠為新時代所吸取、利用,它總能夠在新時代建設中,顯示自己的特有價值。儒家“天下為公”思想,我們從春秋“祁黃羊身上可以看到,從宋代包拯、明代海瑞身上可以找到,甚至到了民國孫中山身上同樣可以找到,毛澤東、習近平所代表的共產黨人的宗旨“為人民服務”也與“天下為公”一脈相承。這說明儒家文化具有極大的滲透力,附著力,它超越歷史的特性,到了今天綻放的思想光輝更加光芒四射。三是儒家文化蘊含著我們民族的優秀精神。儒家文化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心理情感和倫理特色,它和中華民族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歷史上雖然有過低潮,但儒家文化的精髓已經深植于我們民族的血液里。四是儒家文化作為我們自信的民族文化的代表,正在沖出亞洲走向世界。民族文化的代表品牌——孔子學院早已走出國門,遍布亞、歐、美、非、大洋洲五大洲88個國家,已設立孔子學院282、孔子課堂272個。找到了儒家文化的現實價值,我們才能有針對性地用它來充實、擴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使它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因素,從而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更完善和更能體現民族特色的方向發展。
(四)發現和總結新時代人民群眾踐行和弘揚儒家文化的創新經驗
實現儒家文化向現代轉換,必須深入到新時代的偉大實踐中,勇于探索,認真總結人民群眾運用、借鑒儒家文化的新經驗。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中,各條占線先后涌現出許多新時代的英雄,如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雷鋒、親民愛民迎難而上的焦裕錄、孔繁森,愛崗敬業永攀高峰的袁隆平等,他們的英雄模范事跡和高尚品格,合奏成時代文明的樂意,叩響了千千萬萬人的心扉。他們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是我們民族的脊梁。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基本方法抓住了這些關鍵環節,才能積極有效地促進儒家傳統文化的現代轉換,才能使儒家文化更好發揮出優秀文化的內在張力,才能使我們中華文化愈發優秀和強大,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在實現社會主義強國的征程中綻放出燦爛奪目的光輝。
參考文獻
[1] 黃釗,儒家德育學說論綱[M]. 武漢大學出版社 . 2006.
[2] 杜乃儉 東亞文明的鳳凰涅槃——儒家文化的現代轉換與東亞經濟的崛起 ?理論導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