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麗娟
摘 要: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具有客觀必然性和必要性。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行動、學習方法等,主要來自于教師的影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等,都主要由教師決定。由此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何等重要。
關鍵詞:主導;小學數學;學習動機;學習行動;學習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度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著眼于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要想達到這種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必須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具有客觀必然性和必要性。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行動、學習方法等,主要來自于教師的影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進度等,都主要由教師決定。由此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是何等重要。現對此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一、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需要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正確引導與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并且巧妙的把它們與小學數學的學習有機整合,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求知欲。依據學生的求知欲,適時地有目的、有計劃地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實際情況,有意識地進行學習目標的教育,最終導致學習目標的確定。可以說目標的確定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至關重要。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東西,向學生進行學習目標的教育。如通過教室、粉筆盒等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明確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這對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是極其有效的。其次教師的及時評價在強化學生學習動機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勇于表現,教師利用動作、語言,表情及時給予學生鼓勵,這會大大地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效的評價,無疑能起到激勵和強化學習動機的作用。
二、學習行為
學習行為是指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表現。它對于學生思維能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說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教學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課堂中,始終精神飽滿地參與學習。在教學中的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到活躍課堂的作用;小組活動能夠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通過分工合作,可以增強學習責任感,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加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小組活動,學會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三、學習方法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適當引導可以減少學生在學習方面走彎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在預習、上課、作業、復習等方面給予學生科學的指導。
教師要告訴學生預習就是自學。要求學生在學習新課之前,要預先看看要學的內容,把不能理解的知識進行相關的記錄,以便于帶著問題去聽課。在課堂中,通過老師的講解,解決心中的疑問;教師在上課時,對學生聽講的嚴格要求,可以讓學生知道如何去上好一節課;作業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指導學生在做作業時,學會如何更好的審題,要求學生書寫工整,獨立完成作業,注意將作業中的錯題進行及時整理,這些可以保障學生學習的質量;要求學生及時復習當天所學知識、指導學生進行單元復習、專項復習、綜合復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教學內容
教師依據大綱要求,確定教學內容,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學內容的有效呈現,可以讓學生知道本節課知識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果教學方法不得當,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就不可能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進而也就會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由此可見,一節課中的知識生成依靠于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類型。多媒體的運用,讓學生通過一邊欣賞優美的畫面,一邊享受新知識的傳遞,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提高了課堂的效果。啟發式教學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和歸納能力,為學生初步形成數學創新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快樂游戲的方法,把“靜態”的課堂真正變成了“動態”的課堂,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獲取知識。例如:在“質數和合數”這節課中,我就運用了這種教學方法。通過“搶椅子”這個游戲,來檢測學生是否掌握了質數和合數的相關知識。教師說數字,是質數學生在兩秒中之內,要拿起椅子。不是質數學生原地等候。這樣既保證了學生的參與率,又達到了檢測的目的。
六、教學進度
教師對教學進度的掌控,充分說明教師對教材和學生的了解。依據大綱要求,教師要明確教學進度,但同時教師還要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接受新知識的情況,來合理調控教學進度。有效地控制教學進度,這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總之,教師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及教學經驗,可以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引導,這些引導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學會“怎么學”,而不是茫然、低效率地進行學習。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做到“舉一反三”。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王策三.論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0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