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分于小學乃至中學,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體現出截然不同的狀態。同時,國家教育委員會發布的文件中也明確指出了普通高等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針對目前我國普通高等院校中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體現出的普遍特點和現狀,將國家教育委員會頒布的人才培養目標作為綱領,結合目前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以及就業市場的相關形勢,以改善實際教學實踐的效果作為根本目標,我們對汽車制造工藝學這一專業的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進行了全方位的變革。對于教學內容我們進行了整合和優化,使之更適應于如今的實際形勢;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采用了現代化的手段,以期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我們改變了過往單一僵化的考核手段,使考核評價標準更加多元化、更加人性化。由此,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主觀意愿,鍛煉了其自我約束能力,更好的實現了教學的目標,有效的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了其社會適應能力。
關鍵詞:教學改革;汽車制造;教學內容
一、引言:
在有關汽車的專業門類中,汽車制造工藝學是有著極高的重要性的一門學科。其特點表現在理論性與實踐性均極為突出,并且實踐和理論的結合十分緊密。修習汽車制造相關專業的學生,想要為日后的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從事汽車整車以及零部件的制造、設計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積累豐富的相關知識,就必須對汽車制造工藝這一門課程有著很高的掌握程度。如今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教育水平逐步上升,我國普通高校招生的規模也逐步擴大,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高等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的關鍵階段。雖然這有利于我國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長期來看有利于為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打下堅實良好的人才儲備,但短期來看,也確實為中國的眾多普通高等院校帶來了生源質量顯著下降、學生能力良莠不齊、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主觀能動性較弱、自制力普遍偏低等隱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過去我們采用的精英式教育方式便顯得不合時宜,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制力、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我們應當及時地改革我們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切實提高教學水平、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二、教學內容相關改革
在現階段,我國眾多普通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務是要培育出盡可能多的應用型人才,對于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和系統性有著很高的要求。在國家相關文件的指引下,在現實條件和情況的制約下,我們對汽車制造工藝的相關課程內容進行以下的調整和改良[1]。
(一)調整教學的基本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將教學的基本內容放在汽車各個部分的零部件以及汽車整體的制造工藝所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實踐操作方法上來。例如:工序過程、工序余量等基礎性的概念,加工過程中出現的誤差的分析與統計,各部件尺寸的計算,定位程序中出現的誤差的計算與原因分析等基本操作方法進行重點講授,增進學生的理解,嚴格把握學生的掌握情況。
(二)在教授制定工藝規程的相關知識時,將理論講授和實際實踐分開來。對于工藝規程制定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在理論課上進行重點講述。而對具體的實踐操作,則另行安排實習實踐課程以進行。
(三)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的重點更多地側重于偏向于實踐、應用性較強的知識上,務必使學生建立起理論和實踐之間的橋梁。例如: 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發動機連桿加工的工藝規程設計,合理分工,分別完成各個工序中的夾具的設計。
三、教學方法相關改革
針對教學內容上出現的差異化和個性化,找出科學、適用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學習效果的前提條件。要更好地實現教學的綱領,教學方法的合理應用是關鍵。
(一)發揮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啟發和激勵作用,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間接增強學生的自制力,更好的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在過去的傳統課堂模式中,我們普遍傾向于采用以教師為核心的填鴨式的教學設計。但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學生本身的綜合素質也發生著急劇的變化,因此我們必須轉變觀念,改革課堂模式,更多更好地發揮教師的激勵引領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如此才能更好地教學效果。例如:我們可以以同學們較為熟悉的汽車內的變速器作為切入點,先簡單介紹其功能和內部結構,然后由淺入深,具體闡釋某一齒輪、軸等零部件的加工工序,從而引入工藝方面的課題。
(二)在教學中滲透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使學生在獲得理性知識的同時,也得到感性的理解。在如今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難以獲得實際的實踐經驗,在理解一些工藝上的問題時,往往會產生極大的障礙,在這樣的背景下,多媒體技術的妥善利用,就成了突破這一難題的不二法門。將學生難以直接觀察到的工序和學生難以理解的工藝問題以多媒體的形式表現出來,將真實的加工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對學生獲取實踐經驗,破解工藝理解方面的難題,有著極大的裨益。
(三)針對知識掌握水平不同的學生和不同問題,積極進行答疑和輔導,以提升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共性問題以及個別學生身上存在的個性問題,應當將集中答疑和單獨指導進行有機結合。針對個性問題,我們要積極地進行個別指導。利用好現代發達的網絡技術,通過語音通話、視頻聊天等功能,擴大集中指導和個別輔導的輻射區域,從教室拓展到宿舍、圖書館等區域,建立起師生之間高效溝通交流的橋梁。
四、課程考核手段相關改革
學生對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成果不應該成為課程考核的唯一重點,課程考核更多的是要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改良學生的學習習慣。課程考核的形式也不應當是單一的考試,我們更應該將課程考核滲透進教學實踐的整個過程當中,在教、學、考三者之間形成有機的聯系,如此才能更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防止個別學生平時學習不努力,考前臨陣抱佛腳,考試時舞弊、考試后忘記的不正之風,建設良好的教風、學風。建立囊括日常考察、口試、結課考試在內的考核體系。其中,日常考察成績由出勤率、作業完成情況和課堂積極性決定,總體比重占30%;口試采用隨機抽取題目、現場作答的形式,考核學生對基礎及時的掌握情況,在總成績中占比為30%;結課考試采用筆試的形式,考核學生能否將學到的理論知識用在問題的解決中[2],在總成績中占比40%。
四、結束語
在如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大背景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三個方面,改革汽車制造工藝課程的教學,對于提升教學效率、培育高等人才,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魏曉艷.大學擴招是否真正推動了高等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大眾化、擴招與高等教育代際傳遞[J].教育發展研究,2017(11):32-41.
[2]張立勝,梁國楹.高等教育大眾化與轉型發展背景下歷史學專業分類型培養及其成效——以德州學院為例[J].德州學院學報,2018,34(1):88-92.
作者簡介:
張新和(1974-),1995年7月,畢業于淮南礦業學院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高級工程師,現在安徽新華學院從事教師工作。
教研名稱:《機械工程材料與熱加工工藝》,編號:2017jpkcx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