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瓊
【摘 ?要】 數學加減法是小學數學學科基礎教育的關鍵部分,教師要合理優化創新教法,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在小學初期就直接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做到因教學環境、素材制宜,因材施教。文章探尋了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中的多種創新教法,從數學客觀規律機理、教法規范和學生能力等多個層面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拓展。
【關鍵詞】 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 ?創新方式 ?學生主體
小學數學加減法作為數學學科基礎內容,它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與學科綜合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日后數學學習過程具有促進作用。從學科角度講,做好加減法教學工作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及反應能力。所以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必須做到多方面創新。
一、基于數學客觀規律機理的加減法教學創新?
(一) 結合實際事物引導教學進程
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此時的數學加減法教學應該多結合形象生動的實際事物來全面展開,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引導學生打好加減法數學計算基礎。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10以內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就要合理巧妙結合數學理論知識與現實事物推動教學進程,通過學生所喜歡的小玩具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如設置一個“軍團大作戰”主題游戲環境,將玩具兵根據不同顏色、不同兵種搭配成幾部分給每一名學生,每個部分的玩具兵數量、類型均不同。分完以后教師就要求學生回答出自己的那一部分擁有幾個玩具兵、幾種玩具兵類型,看看誰的軍隊人數更多,搭配兵種實力更強,讓學生通過相互比較的方式在游戲中做加減法,了解各自的玩具兵相差數量,深入了解加減法的基本內涵與現實作用。該方法是結合游戲形式,運用實際事物來引導學生潛移默化學習加減法知識內容,代入感強且具有較好的寓教于樂內涵,對于學生輕松學習加減法且深刻記憶相關知識內容很有幫助。
(二) 探尋數字間規律,優化加減法內涵
加減法之間是存在數字規律的,這一點在小學數學教學早期就應該傳授給學生,夯實他們的數學計算客觀意識與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點到為止,主要鼓勵學生自己尋找0—9數字之間的客觀數學規律。在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1—5的認識和加減法”以及“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中,教師首先為學生尋找到0—9這10個數字之間存在的客觀規律。例如首先教學生認識“0”這個數字,可為學生列出0的減法,例如0-0=0,1-0=1,0+1=1,0+5=5等系列算式。在0的系列算式中可以看出,關于0的加減法運算存在一定規律,即0作為被減數或被加數的時候,均可獲得與加數、減數一樣的結果。結合0的加減法計算規律,可繼續找到1—9這9個數字之間的相互加減規律。最后教師就為學生得出規律“加數+加數=和”,而“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同理,在減法中,“被減數-減數=差”“差+減數=被減數”。根據這一規律,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習題,讓學生快速反應,計算出0—9的加減法結果,清晰明了0—9之間的運算法則,深刻了解數字間規律。
二、基于教法規范和角度變化的加減法教學創新
(一) 表象建立,奠定基礎依托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進退位加減法是學習難點,所以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從教法規范與角度創新變化來弄清算理,幫助他們提升計算成功率。首先應該從低年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思考問題,構建數學模型,清晰化運算形態,簡化教學過程。比如在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為學生準備火柴棒并給出例題“5+8=?”這一算式,讓學生嘗試利用火柴棒來進行組合計算,看看有幾種方法。結合這一問題,學生展開討論,思考如何用火柴棒擺出“5+8”的計算結果。有些學生利用“湊十法”,從5根火柴棒中抽出2根,與8根火柴棒組成10根,然后再進行計算,一共得到13根火柴棒;而有些學生將8根火柴棒理解為10根火柴棒,加上另外5根得到15根火柴棒,再減去剛才多設想出的2根,最后得出同樣的13根結果。在集思廣益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談談他們最喜歡哪一種計算方法,再給出幾道例題希望他們能結合自己喜歡的算法展開計算,對該課知識點進行練習鞏固,優化學習成果。這就是建立簡易表象,進而簡化加減法計算方法,讓算理清晰化,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有效記憶與運用。
(二) 優化算理,自然化計算過程
在小學加減法乃至隨后的數學教學中,算理都是至關重要的,小學數學應該在明晰、優化算理的基礎之上展開知識點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計算正確率,同時也從算理出發做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這種輕松簡易的教法正是當前小學數學教育所倡導的,它能夠為學生學習數學建立良好開端。在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先前所學習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結合學生已經熟練掌握的口算計算與湊十法來嘗試計算“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內容,發現“滿十進一位”的進位加法規律,并利用實物創設情境幫助學生了解進位加法中個位數與個位數相加超過10以后,應該向十位數進一位,最后保證算理理解得合理到位。
三、總結
本文闡釋的創新教法強調了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的重要性,它應該成為學生小學階段數學能力提升的重要基礎,目的就是提高他們對數學計算的認知水平與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靈活優化他們的邏輯思維與反應能力,促進小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玲.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方法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2):250.
[2] 李瑞寶.小學數學加減法教學策略分析[J].新課程·中旬,2017(02):319.
[3] 曹禮素.如何培養小學數學二年級學生加減法計算能力[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0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