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權
【內容摘要】 《新世紀小學數學教科書》從編排體例、內容呈現方式、教學難點的分布等方面都有利于開展“先學、后教、再練”的課堂教學嘗試。依托教材,我們可以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精簡成“先學、后教、再練”三環節。這樣的課堂教學強調教師的主導功能,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更體現著“輕負高效”的教育理想和“一切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思想。
【關鍵詞】 新世紀小學數學 ?先學 ?后教 ?再練
北師大版《新世紀小學數學教科書》的第4版與舊版教材相比較,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1. 依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繼承前3版教材優點的基礎上全面修訂而成。
2. 在體例上按照3頁二課時,2頁一課時的教學容量編排。
3. 以“情境+問題串”為基本呈現方式,實現課程內容的展開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的教學過程和課程目標的達成過程四位一體。
4. 充分考慮孩子計算學習的年齡特點,科學合理地分散計算教學難點。利學利教。
一、對“先學、后教、再練”課堂教學結構的設想。
借鑒前人“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改革經驗,我嘗試著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精簡成“先學、后教、再練”三環節。先學:學生結合情境圖和問題串自學教材,教師巡視,個別交流發現問題(10分鐘以內);后教:學生匯報自學結果,教師重點講授本課時的重點和難點,但要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15分鐘以內);再練:學生完成作業,教師走向學生座位面批、糾錯,個別指導和集體分析相結合。
這樣的課堂教學“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切實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做得更多的事情是和不同的孩子“竊竊私語”個別交流。課堂上多了個別交流,少了集體講授,更有利于學生獨立思考,發散思維,提高優秀學生的課堂效率。對于每個環節的時間控制,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靈活把握時間,該長則長(不能超過上限),當短則短,抓住課堂生成,靈活組織課堂,不斷啟迪學生思維,不斷激發課堂高潮。
二、對“先學、后教、再練”課堂教學過程的具體分析。
(一)首先看“先學”。由于新版教材采用問題串的編排形式,或者使知識由淺入深呈現,或者從不同方面展開思路,因此,教師事先無需更多地強調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放在最后的課堂小結時強調,這樣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也不要設計其他什么問題,讓孩子們按照教材自學就行,充分利用教材編者的勞動成果。
以四上數學第一單元第一課《數一數》為例:
正文第一個問題“數一數,認一認”,復習萬以內的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萬,再一萬一萬地數,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十萬”,體會“滿十進一”的十進關系。
第二個問題“撥一撥,數一數”,在計數器上撥數、數數,體驗十進位制的計數方法,感受大數的意義和“滿十進一”的道理。
第三個問題是借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想象活動感受一萬和十萬有多大,進而體會大數的實際意義。
教材的編排溫故知新,新舊遷移,層層遞進,遵循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符合知識的生成規律。教師的關注點應該是引導學生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讀懂教材,展開自學。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很多學生喜歡直奔練習,因此,教師一定要強調并引導學生先自學教材正文部分,再練習。
在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分別選擇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做簡單交流,發現共性問題記下來,但不多分析,不干擾學生自學。對于后進生,教師也可以利用“先學”階段多跟他們交流甚至手把手交會他們,在反饋時給他們發言表現的機會,提高學習興趣,促成后進生轉化。
(二)再看“后教”。不是教師漫無目的地教,而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具體做法是: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巡視,準確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學生自學結束之后,發動學生通過討論、質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決自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讓已會的學生來教不會的學生,促使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課堂上遵循“三講三不講”原則,講易錯、易混、易漏點;講學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講學生解決不了的。“三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這樣才能壓縮教師講授時間,還課堂給學生。
我們要摒棄已往以“教”為中心,不講不放心,“不吐不快”的經驗系統,摒棄講起課滔滔不絕的“好為人師”的習慣。堅決拋棄為合作而合作的形式主義教學活動,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多做幾道練習。
(三)最后看“再練”,是在“先學”、“后教”之后進行的,一般不少于15分鐘。教材中的“練一練”在“先學”和“后教”環節基本完成,“再練”主要以課堂作業本為主。也需要用“作業超市”的形式編排一些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供不同水平學生選作。(這些題目收集起來編成題庫,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重復利用)讓學生通過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理解課堂上所學的重難點。
練習時,教師不多做統一講解,少打斷孩子,讓他們獨立安靜地做練習。這樣便于養成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發展發散思維,避免千篇一律的解題。對于學有余力的優秀生給他們準備一些挑戰題,不至于浪費課堂時間,對于后進生,教師盡量做到面批作業,多和他們單獨交流。
“先學、后教、再練”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其中蘊含著優秀的教學理念:“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更體現著“輕負高效”的教育理想和“一切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