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花卉 司張崢
摘 ?要:現在要從小培養新一代后備人才的發展,首先要緊抓他們的協調性。因此在當前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的總要求下,體育教師注重對小學生動作協調性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何才能有效地培養高中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呢?從身體協調能力對體育教學的影響、教學思想的轉變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具體闡述,以確保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教學;身體協調性;素質教育
協調(coordination)是指人體產生平衡、準確、有控制的運動能力。正常的隨意運動需要有若干肌肉的共同協作運動,當主動肌收縮時,必有拮抗肌松弛、固定肌的支持固定和協同肌的協同收縮,才能準確地完成一個動作,肌肉之間的這種配合運動稱為協調運動。
一、決定身體協調能力的主要因素
身體協調性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先天因素屬基因遺傳的影響,后天是不可能有多大改變的,后天因素主要是通過人體的活動進行改善。這就是說,如果先天因素決定了你身體協調性具有潛質,那么后天的運動訓練可以將這種潛質充分的挖掘出來;如果天賦條件并不理想,那么就只有通過后天的身體實踐來盡可能的進行彌補。反過來,如果先天具有很好的遺傳素質,但你沒有通過后天的訓練去激發它,同樣,也不可能自然的顯示出來;而缺乏先天潛質的人,只要后天通過努力,所獲得的能力會比有潛質而沒有通過訓練的人要強得多。
(一)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決定了運動者運動能力起點的高低人的身體在運動的過程中,身體能夠完成非常復雜的運動技術動作,而這與人的神經系統中的功能水平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所以說協調能力與神經系統的功能水平關系極大,而神經系統的功能是不易受后天因素影響的,主要取決于遺傳因素,這就是人們協調能力個體差異很大的重要原因。
(二)運動技能的儲存數量
大多數體育項目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是運動反射的結果,掌握的運動技術的數量越多、越熟練,越能順利地建立新的條件反射、掌握新的技術動作,從而可以表現出良好的協調能力。一個人如果有豐富的運動技能儲備,并且擁有高水平的運動技能,就能夠輕松地建立新的條件反射,也能夠更快地接受并掌握更高難度而又復雜的運動技術動作,同時身體的協調性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
(三)個性心理特征
人們的協調能力與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信心堅定、意志頑強等心理品質有直接關系,運動技能有些人做起來相對簡單,而有些人相對困難,雖然很多的身體協調能力都是先天發育決定的,但是任然有很多的人通過后天不懈努力的運動訓練,提升了自己的身體協調能力,這些心理品質影響到協調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凡是上述心理品質發展好的孩子,其協調能力能得到新發展與提高。
二、培養身體協調能力的意義
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 ,他們上課精神不集中,通常表現為不能全身心投入到體育課程的學習中,且身體的協調性也十分欠缺,所以在課堂上接受的能力和接受的程度不是太令人滿意,如可提高體育課堂上動作學習的效率,關鍵是跟學生的協調性有關。而學生動作協調性如何,對于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提高學生自我鍛煉能力,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培養學生動作協調性,從我們的課堂抓起。當前全國學校推行素質教育,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體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教學工作者們正在思考通過怎樣的手段來行之有效地提升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動作和知識的學習積極性與效率,思考的結果可能是:需要注重對學生身體協調性的提升。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的身體和動作協調性在何種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自我鍛煉能力以及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所以,在運動訓練中,教師要注重學生身體協調能力的培養,要確保學生的運動技能、運動能力以及學習動作能夠在相互配合中獲得綜合性提高,進而提高學生的動作速度、運動能力、反應能力等。因此,作為新時期的體育教師,我們要從多角度、多方面入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進而也為學生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提高青少年身體的協調性
協調性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對自我身體控制的感覺,每個人的協調性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后生的協調性塑造也很有可能徹底改變一個人天生比較薄弱的協調性。身體協調性可以通過跑步.快跑.俯臥撐..仰我起做來練,,是最好的辦法.關鍵是身體所有部位的鍛煉。
(一)反應判斷的練習
反應判斷的練習模式主要是在神經系統的支配下,采用聽口令方式做事先規定的動作練習。例如原地、行進間或跑步中聽口令做動作(喊數抱團成組);聽信號或看手勢急跑、急停、轉身、變換方向的練習。
(二)平衡能力練習
平衡能力是指抵抗破壞平衡的外力,以保持全身處于穩定狀態的能力。發展平衡能力一般可以通過靜態的平衡活動和動態的平衡活動來進行。因此它是一切靜態與動態活動的基礎能力。例如一對一面向站立,雙手直臂相觸,虛實結合相互推,使對方失去平衡;做動作或急跑中聽信號完成突停動作。
(三)靈敏性游戲
靈敏性游戲具有綜合性、趣味性、競爭性的特點,能引起青少年的極大興趣,全力以赴地投入活動。但在靈敏性游戲的設計、選擇、運用中,要注意把思維判斷、快速反應、協調動作、節奏感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游戲時,要嚴格執行規則,防止投機取巧,遵守紀律,注意安全。
靈敏性游戲主要包括各種應答性游戲、追逐性游戲和集體游戲等。例如:單、雙數互追(練習者按單、雙數分成兩組迎面相距1~2米坐下,當教練喊"單數"時,單數追雙數,雙數轉身向后跑開20米;當教練喊"雙數"時,雙數追單數,單數轉身向后跑開);聽號接球(練習者圍圈報數后向著一個方向跑動,教練持球站在圈中心,將球向空中拋起喊號,被喊號者應聲前去接球)。
(四)徒手練習
1.十字交換跳。直立、雙腳跳起,在地面上做前后左右十字交換跳。注意練習場地不要太滑,注意保護學生的跟健。
2.弓箭步轉體。兩腿成左弓箭步姿勢,兩臂彎曲置于體側,身體迅速向右旋轉成右弓箭步姿勢,有節奏地進行。要求轉體動作幅度要大而且快,注此方法還可以練習學生的步幅。
(五)組合練習
1.快速交叉→后退跑??焖俳徊娌脚?5m,聽或看到信號后迅速后退跑20m。要求:交叉頻率快,身體協調。
2.坐地接球→倒地接球→俯臥接球→滾翻接球。二人一組,一人坐在墊子上,一人拋球,坐在墊上的人接前、后、左、右皮球。接拋在自己頭上、身體兩側、后方的半高球。俯臥在墊上,用手支撐和腰腹后屈,接拋向頭上方球并迅速傳出。迅速做前滾翻接拋向前上方球。要求:球不得落地,滾翻接球時,拋球高度約兩米左右。
提升學生的身體和動作的協調性,在體育教學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從某種程度上說,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前途以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學習積極性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體育教師應該重視對每一個學生協調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與家庭的重視和支持,更需要學生主體的配合、參與。體育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更好地為今后的體育教育教學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周志文.小學體育教學中身體協調性的培養與教育[J].考試周刊,2013(17)
[2]毛偉民.淺析身體協調性在運動中的作用.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
[3]張鵬飛.高中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2(1).
作者簡介:張花卉(1985.11——)女,漢族,中級職稱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司張崢(1980.08——)女,漢族,中級職稱講師,本科學歷,碩士學位,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