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摘 要:裝配式建筑是近些年新發展起來的建筑結構體系,在現代建筑中使用的越來越多,在哈爾濱正在建設的國家管廊試點工程中全部是使用的裝配式結構施工,大大的加快了工程進度。就目前的情況看裝必然會引起一場建筑革命。本文就裝配式建筑的施工特點、經濟性等方面的特點與原有建筑結構系統的對比,談一談本人對裝配式建筑的應用提出展望,對其施工可行性進行分析。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節能環保;發展前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新的要求。傳統建筑的建設周期長、效率相對低,質量受人為因素影響較大,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弊端。裝配式建筑簡單的說是通過工廠對建筑結構配件進行預制,構建達到設計強度后運抵施工現場,采取機械化的吊裝方式,根據施工圖紙設計要求進行安裝,最后采用漿錨、后澆混凝土的方式連接形成建筑產品。就如同孩子們搭積木一樣。裝配式建筑有效的規避了天氣因素對施工的影響,縮短了工期;工廠化流水作業降低了施工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施工質量;通過預制模式,實現定型模板的制作及各項工藝的一次成型,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質量及生產效率,降低施工材料的損耗。構件的高標準的機械化程度,減少了現場人員的配備,在用工成本和安全生產方面都有幫助。裝配式建筑在歐美、日本等一些發達國家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與應用,其優勢是傳統建筑難以比擬的,是當前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也是建筑業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
1 裝配式建筑的特點
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車間生產加工完成,構件種類主要有:外墻板,內墻板,疊合板,陽臺,空調板,樓梯,預制梁,預制柱等。現場大量的裝配作業,比原始現澆作業大大減少。采用建筑、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理想狀態是裝修可隨主體施工同步進行。設計的標準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構件越標準,生產效率越高,相應的構件成本就會下降,配合工廠的數字化管理,整個裝配式建筑的性價比會越來越高。符合綠色建筑的要求
2、裝配式建筑的優點
裝配式建筑的構件主要是在預制工廠預制而成,在施工現場后進行拼裝,與傳統的現場澆筑方式相比,由于不需要現場攪拌、振搗的且不需要大量的施工機械,減小了現場的粉塵和噪音。現場澆筑混凝土的施工步驟是現場搭設腳手架、拼裝模板、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預應力施工。其中模板工程是整個施工的重要部分,由于不同工程的構件不同,模板不能重復呂勇,只能選用一次性木模板,耗費大量的木材。裝配式建筑由于其施工特性,多為標準化作業,因此同型號構件可采用鋼模板進行預制,模板重復應用。裝配式建筑由于不需在現場進行澆筑、養護混凝土,建筑構件在預制廠制作后運至施工現場,現場主要是以拼裝預制構件為主,工作量小,且機械化程度高,節約了大量人力物力,從而顯著縮短工期。現場澆筑施工需要寬闊的施工現場,在施工前要進行三通一平,布置拌合站、工人宿舍、項目指揮部等位置。裝配式建筑僅保證運輸方便即可,機械作業不需要大量的人工,較小了安全隱患,安全系數高。由于裝配式建筑相較現澆混凝土有較高標準化要求,施工較為規范,施工質量高。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美的向往越發突出,目前的建筑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裝配式建筑可以根據建筑周圍的環境進行設計,使建筑融入城市,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
3裝配式建筑的應用
3.1 裝配式建筑的應用要點
根據建筑風格、結構及戶型需要,對板、窗、外墻等所需的預制結構部件體系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并由專業化工廠企業打造統一標準、系統、規格的構件和成型部品,將其運送到施工現場,在施工過程中,直接對這些構件及部品進行現場裝配式施工,并在關節點上進行連接及現場澆筑,將構件、部品與結構現澆的梁、柱連接起來,提升住房施工建設的速度。在住房建筑施工中,可借由構件標準化及模數化的方式,將施工構件、機電、裝飾、給排水、通訊等系統及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多項功能的一體化,使建筑施工更顯精益化。裝配式建筑的特點對現場施工的自動化程度有較高的要求,而現場施工也需要配備機械化的設備,這就需要加強施工安全控制,積極采取措施予以預防,將影響住房性能及質量的不可控因素降至最低,確保住房建筑產品質量的精確性與穩定性,保證住房建筑的整體質量及性能。此外,在施工過程中,應充分實現清潔生產,在保證住房建筑工程質量、功能,并控制好成本的基礎上,不斷改進設計,改善管理,使用綠色環保的能源及原料,充分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生產、服務和產品使用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從源頭處減少環境污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限度地實現節能減排,促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及產業升級。
3.2 裝配式建筑的應用
延伸裝配式建筑能利用大開間靈活分割方式,打造分離式住宅,構建多樣化室內空間,能夠結合住戶的不同階段需要及家庭結構變化而變更戶型,調整室內空間的格局,實現戶型的可變性,豐富室內空間的格局,實現功能的靈活性,避免二次裝修對房屋的損害,為家居生活增加便利,也有效延長了房屋的壽命。產品化的內隔墻系統是實現這一功能的關鍵,通過工廠化作業,借由標準的生產線,實現產品化的墻體系統,滿足可變式多功能的墻體要求。同時應用墻體系統可變空間處理技術,解決傳統墻體系統不可移動的瓶頸,實現墻體系統的多次循環使用,而不會破壞原有建筑體。利用多功能連接件,實現墻體系統與連接件的結合,能保證外觀的基礎上,有效提升住房建筑結構的穩定性,最大限度優化資源。為滿足多樣化室內空間的需求,還可通過精細化的建筑規劃,將部品設計納入到整體的住房建筑規劃當中,打造一體化的墻體家具,例如運用墻體系統來代替衣柜后壁板,實現墻體與衣柜的有機結合,采用固定式分體組合家具,通過可折裝方法將吊柜、層板、臺面等連接件與墻體連接,不但簡化了室內結構,還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室內空間,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
3.3 裝配式建筑的應用
推廣裝配式建筑在我國住房建筑中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其高效、節能、環保等優勢眾所周知,然而其生產成本高、預制率低等一系列問題也給裝配式建筑的應用發展造成瓶頸,要實現廣泛推廣仍需時間。當前我國的裝配式建筑在預制構件質量、節點控制、施工工藝、性能等方面有了較大改善,相關的標準規范及技術體系也日漸出臺,在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住宅需求日益加大,勞動力成本日漸提高的形勢下,裝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與傳統建筑方式的建造成本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裝配式建筑在住房建筑中的應用有著較大發展前景。當前應充分加強政策引導及市場導向,切實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出臺相應的優惠鼓勵政策,加強對裝配式建筑的推廣與扶持。同時結合本國實際,著力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實現建筑產品及建筑結構的標準化、系統化和配套化,研發出適用于住房建筑施工的結構體系、構件體系及配套體系,滿足裝配式建筑的應用需求。
4結束語
裝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變革,有利于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施工污染、提升勞動生產效率和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進建筑業與信息化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動能、推動化解過剩產能。近年來,我國積極探索發展裝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現場澆筑為主,裝配式建筑比例和規模化程度較低,與發展綠色建筑的有關要求以及先進建造方式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前景是很好的,值得我們從業人員去學習了解。
參考文獻:
[1]朱龍奎.長效節能型裝配式建筑體系成套技術的研發與應用[J].建筑施工,2017,03:399-401.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
[3]裝配式建筑的特點 ,沈陽衛德住宅工業化科技有限公司.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