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悅
摘 要:在新課程體制改革的相關要求下,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目的除了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本文主要針對問題式教學模式,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并為其應用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課程的開展起到一些參考作用,促進我國教育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問題式教學;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原則;對策
問題式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問題作為載體,將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進行貫穿,幫助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激發自身的學習欲望,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具體的實踐來優化學習方法,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該教學模式以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基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一、問題式教學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傳授學生知識,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此方法并沒有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問題式教學模式則更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該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進行正確的信息加工,并以此來掌握和理解更多的知識內容。通過提出問題,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由被動的接收者變為主動的學習者。在我國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當今階段,對問題式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推廣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是一項專業的基礎課程,也是師范生所必修的一項內容,此課程包含了大量的心理學,相關概念和原理表現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其中一般性主要是指該課程也包括普通的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知識內容,而特殊性主要是指該課程是以小學時期兒童的身心發展和教育活動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重點探究小學兒童在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心理現象和身心發展規律。所以該課程需要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理念以及相關的原理,而且可以對各種心理現象的發展規律和特點進行正確的理解。可以熟練的使用心理學的知識來幫助解決,在小學兒童教育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提升兒童的心理品質,為其日后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應針對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課程的主要特點進行教學,并以此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水平【1】。
二、問題式教學以及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現狀
傳統教學模式,主要以老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往往無法集中注意力,有無法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采用問題式教學方法,則可以充分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在問題式教學活動的具體開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學生也需要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而非被動的接受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包含了許多重要的心理學理念和實驗理論知識。而該門課程主要以小學生作為教育對象和成年人的心理教育成不同,其出發角度和知識角度,都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在開展此項課程教學活動時,也要注重對學生心理狀況和知識掌握水平進行了解,從而更好的探討小學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這對日后幫助解決小學兒童心理問題,也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而目前問題式教學模式,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已經得到了推廣和普及,但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我們對問題式教學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找出具體的應用對策,以此來提高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2】。
三、問題式教學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的應用對策
(一)問題設置的主要原則
1.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主要是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在設計時應符合教學活動的實際狀況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考慮。在教學活動中,每一堂課都有著貫穿整節課的中心內容,這也是教學的主要重點和難點,教師應該根據這部分內容進行問題設計,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漸的滲透這一知識點,使學生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的掌握知識內容,并以此來掌握住本節課的中心內容,突破難點,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按照針對性原則可以更好的明確教學的中心內容和教學目的。而從學生角度來進行思考,針對性原則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來合理設計教學中的問題,這可以有效的啟動學生心理上新的需求,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潛能。在不同的群體中教育對象也具有不同的層次,在學習心理知識水平,學習能力等方面的表現都有所不同,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對象來合理設計問題,尤其是對問題的難度和深度,更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合理設計。
2.啟發性原則
教師通過提出問題,能夠使學生積極活躍思維,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并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內容。這說明教師的提問應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可以成功的開拓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所以教師在最初設計問題時,必須要考慮到啟發性,原則使提出的問題具有思考的余地和思考的價值,并能夠成功的引導學生去進行正確的思考,因此來實現對知識內容的深度啟發。只有當教師所提出來的問題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卻又剛好略高于他們目前的水平才能夠更好的誘發學生的解決問題思路,調動起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不斷的思索探究,并以此來得出問題的答案。
3.效益性原則
學校的心理學課程教學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應受到學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視。而心理學課程由于受到教學時間和教學內容的限制,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著重考慮到問題式教學的效益性。通常課堂教學只有短短的45分鐘時間,如果教師在每個知識點上都設立問題,這樣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也會使整個教學過程顯得過于繁瑣。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遵循效益性的原則,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來合理設計問題,這樣可以減少課堂教學中出現亂問、濫問的現象,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3】。
(二)問題式教學的具體開展過程
1.問題設置階段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主要包括問題前置和問題后置兩部分內容。問題前置主要是教師需要根據教學計劃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找出重點內容設計問題,并指導學生進行討論和回答。問題后置主要是指在學生將課程內容進行通讀或精讀后,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會將其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精煉,然后在組織學生共同進行討論,最后得出答案。而設置問題一般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需要學生能夠準確的把握教材內容,找出知識重點和難點,而這一層次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進行解決。第二層次主要是圍繞著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設置,一般在一節課時內可以設置三到五個典型問題。第三層次則是指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要結合新知識回顧已學過的知識內容,這樣可以使學生更扎實的掌握知識理論,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溫故知新,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新的知識。
2.討論階段
討論階段是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的過程,主要圍繞上文中提到的第二和第3層次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并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并幫助學生掌握討論的重點,啟發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掌握多向思維方法,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
3.總結階段
在總結階段,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討論情況和個人發言進行總結,并幫助學生解答心中的疑惑,針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內容進行歸納。例如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心理發展的制約因素這一章節內容,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對本章節內容進行閱讀,并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獨到見解。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和精煉。如影響兒童的心理發展因素都有哪些?你認為在這些因素中,哪一項因素是最為重要的?教師可以在提出問題后指導學生進行討論,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理解。
四、運用問題式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
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本質,主要在于以問題作為載體,以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發揮指導作用。所以該教學模式的成敗,主要在于問題的設置。為了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置問題時需要充分的參考教學內容和教學大綱,確保所提出的問題能夠重點的突出教材內容的重點,并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還可以通過提問,加強該學科和其他學科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而在設置問題時,需要注意問題的數量不能過多,一般設置三到五個即可,不然會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此外,在提出問題后,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指導和啟發作用,認真聆聽學生的發言,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而且還應根據學生的發言,提出新的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新的知識概念。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見解,加強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綜上所述,問題式教學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具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此,教師必須要深刻地認識到該教學模式的重要性,改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方式,通過開展問題式教學模式因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學科的學習活動當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正確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向巡沖,楊廣斌,李蔓.問題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探究[J].地理教育,2019(S1):77-79.
[2]王新艷.淺談問題式教學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J].赤子(中旬),2013(08):214.
[3]蔡明花.問題式教學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27(0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