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雷
摘 要:《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是戰國文字中獨具特色的一種書風,這批古文字自出版以來,研究成果卓著,主要集中在古文字學和歷史學等方面,但它的價值遠遠不止于此,故本文試從書寫特征方面入手,對其書寫特征及用筆、結體和章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價值;書寫特征;用筆;結體;章法
一、《清華簡》書風上的承接關系
(一)繼承篆書遺韻
清華簡的書法風格已經開始出現隸書化傾向,但仍然還留有篆書遺韻蘊含其中,從篆書到隸書的變化中,留存了金文大篆的一些線條特征,從線條來看,用筆粗獷豪放,體現出一種稚拙與老辣、恣肆與穩健、內斂與粗獷的審美取向,雖然線條凝重遒勁,卻不乏瀟灑曠達。《清華簡—程寤篇》可以看得出來,依然有金文大篆的韻味蘊含其中,線條依然保有凝重的質感,古樸的風貌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些都是《清華簡》受到金文大篆影響而形成的風格。
(二)向隸書風格開始演變
漢字在演變過程中,當一種字體基本成型以后,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變得更加的規范化,二是變得更加草化,字體的規范化逐漸使這種書體變得更加成熟,那么草化的結果就可能使得萌生出新的字體,隸書在成熟之初本來是作為大篆的草寫,是一種“輔助性書體”,在官方的小篆正式頒布以前,就已經出現了與成熟隸書相近的字體,即“草篆”,也可以稱為草隸。
(三)由縱向取勢向橫向過渡
比《清華簡》出土更早的像四川青川木牘、甘肅天水放馬灘竹簡,這些實物資料充分證明了秦統一之前就存在著大篆向隸書演變的過渡性文字(草篆),這其中有與篆書筆法、形體完全相同的字,也有的字出現了隸書的筆勢、字勢等特征,與篆書相比,它減損了盤曲,化繁為簡,化圓為方,變狹長字形為正方形、扁長字形或扇形,往往以輕挑短筆、延展字尾之法、曲近筆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書寫速度之時橫畫自然形成“蠶頭雁尾”的雛形。
二、用筆
宗白華認為,書法藝術“用筆有中鋒、側鋒、藏鋒、出鋒、方筆、圓筆、輕重、疾徐等等區別,所以運用單純的點畫而成其變化,來表現豐富的內心情感和世界諸形象,像音樂運用少數的樂音,依據和聲、節奏與旋律的規律,構成千萬樂曲一樣”①。書法藝術的用筆,是指書法家通過富有彈性的毛筆,蘸墨書寫出既符合漢字造型和筆畫時間順序,又具有美感特質的點畫和線條。
用筆線條所需要的元素,從美學立場來說,專業術語分為三種感覺,就是節奏感、立體感、力量感。抽象的線條來表現藝術審美,《清華簡》中的線條也是如此,有如此多的內涵,才會經久不衰。節奏感就是一種生命力的存在,《清華簡》就表現出了書寫者的個性,這是不同時期的一種風貌,因為熔鑄了書者的獨特生命價值。我們從《清華簡》的另一個抽象化的立體感來看,它的線條是圓厚的,“厚”是線條形態的飽滿渾厚,所求的是一種力量感,它是對認識線條的一個重要標準,當然,這種圓厚不是簡單的厚重,而應該是筆力與厚度同時存在,讓人在觀察時候,感覺是沉著的,不浮躁的。渾厚的線條會讓人感覺有很多東西隱藏在里面,隱藏著很多動作與技巧,這就應該是耐人尋味的地方。從力量感來看《清華簡》的線條,書法本身就強調筆力,但這種力到底是多大的力度,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因為不同字體書體需要不一樣的力度去對待它,毛筆越是軟,線條越有可能軟弱無力,于是就越是要強調筆力的價值。《清華簡》的線條就非常有力度,這種力度可以從運筆速度表現出來,其次也可以從下筆瞬間的“寸勁”觀察出來。
以《清華簡》為例,它實際的書寫者是遠離文化中心的戍邊人士,其書跡雄渾的筆勢與強健的筆力,是簡牘書法的美學主要基調,趙正認為,漢簡書法的用筆特征為:“一是創造性地發展篆書“藏頭護尾”的用筆方法;二是用筆率意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弊;三是舒展恣意的波畫的用筆方法;四是用筆能放,方筆圓筆兼而用之,大膽標新立異。”②簡牘書法的這種突出書寫性的用筆方法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為后來的書法藝術書體的成熟發展奠定了基礎。
秦漢時期碑刻隸書一般的用筆是中鋒運筆、藏頭護尾、蠶頭雁尾,這是秦漢碑刻隸書的一般特征。而我們從《清華簡》整個出土的文物來看,這些都是墨跡原件,書寫用筆特征更加豐富,我們把《清華簡》做簡要分析,這里面除了有一些“藏頭”寫法,也有很多是切筆、露鋒等各種筆法,顯得非常率意,至于“護尾”,這里面并非每一筆都有“護尾”,比如橫劃、豎劃、捺劃等常見筆畫。整體來看這些筆劃多采用的是方圓兼備、剛柔并濟、字體舒展、夸張,甚至是變形,開合有度。《清華簡》中書法用筆率意自然,能放能收、方圓兼備,毫無矯揉造作之弊,展現出了雄渾的筆勢美和強健的筆力美,此外,從《清華簡》中常見一些裝飾性很強的夸張筆畫(豎畫、捺畫),無意識增強了作品的節奏感和藝術美,這些書寫特征我們在書法創作過程中可以作深入研究、體會、借鑒。
三、結體
在研究《清華簡》時,我們尤其要注意它的結構特征,書法藝術的美就在于線條表現漢字的字體結構,書法藝術依托于漢字,書法創作者的審美理想、審美情趣、審美意識無不體現在漢字線條的藝術實踐中,書法結構的平衡、對稱、統一、高低和書寫的動靜、緩急、側正、粗細等各種藝術因素,要以深厚的理論高度解讀它的結構藝術。
線條與結構形成一種互斥互補的關系,比如對結構來說,僅僅用平穩的線條,也可以構成一個文字結構或者是書法結構,但是如果用多變的線條,則依據這些線條所形成的結構,卻不必都是標準化的書法結構,而應該是具有個性化、富于獨特審美價值的結構,這些都有賴于豐富的線條變化,導致整體面貌變化多端,富有活力,可以看出,線條是書法獨有的表現形式,線條獨立出來了,才能對結構影響深遠。
《清華簡—耆夜》也顯出較多的隸書意味,屬于當時主流的寫法。書法結構,因漢字由點畫連貫穿插而成,點畫的空白之處也是漢字的有機組成部分,“虛實相生”“計白當黑”的空間美,在各種書體中始終貫穿如一,書法藝術是以漢字為表現對象的藝術形式,因此,書法藝術中的漢字,既要遵守漢字結構規則,又要達到抒情達意的目的。在簡牘書法中,形成書法藝術美的各種結構要素,諸如平衡、對稱、統一、變化、和諧、寬窄、方圓、高低、粗細、動靜等等,點畫舒展、勁健、質樸,組合為橫扁結構,體現出寬綽而開張、嚴謹而豪放的特征。
結語
書法創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當代熱衷于傳承、傳播中國傳統經典文化的書法愛好者和書法工作者的內在修養,所以,靜心書學,是當代書法進步發展的有效途徑,秦漢簡牘書法時中國書法史上的珍貴遺產,當代書法工作者研究、借鑒、學習簡牘不只是一種書體形式的摹寫和模仿,而且是一種書法精神的追求,更是一種書法理論的提升,系統、全面繼承和發揚簡牘中蘊含的文化信息和書學意義是我們后學在立足當代的歷史使命所在。
參考文獻:
[1]陳思.書苑菁華校注[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3.
[2]陳振濂.書法美學教程[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
[3]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4]劉熙載.藝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6]趙正.漢簡書法論集[M].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注:
①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
②趙正.漢簡書法論集[M].甘肅: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