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彬 趙敏 姚克儉 安然
摘 要:本文對高職數學課程及教學體系進行探索,以“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模塊式教學”的設計思路及“基礎理論、數學建模、數學實驗”相互滲透的教學措施與手段,提出一系列創新教學理念和方法。該研究成果改觀了本科壓縮型的專科教育模式,形成了具有高等教育基礎與職業教育特征相結合的數學教學特色。實踐表明,此研究成果在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一、我國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數學作為高職院校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對學生后繼課程學習和思維能力培養起著重要作用。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高職數學教學在某些方面還不能完全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和需要。
首先,由于本科壓縮型的專科教育模式未能改觀,高職數學課程基本上節選自本科數學課程,教學計劃是本科的壓縮,既缺少本科教育的理論層次,又未能擺脫普通專科教育的傳統模式,因而沒能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其次,數學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確。隨著新專業課的不斷涌現,對數學教學內容的需求不斷增加。然而,據我們調查,大部分高職院校數學課時不但沒有增加卻在逐年遞減,甚至有些高職院校完全取消了數學課。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對以“必需”、“夠用”為度含義的片面理解,把以“必需”、“夠用”為度等同于“簡單地壓縮學時和刪減教學內容”。再次,自1999年高校擴招后,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進入到“大眾教育”。“大眾教育”階段與“精英教育”階段相比,學生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擴招后,高校在校生人數大幅度增加,而高職擴招人數占有相當大比例,生源整體差異擴大,文化基礎下降,尤其是數學基礎(1)。最后還要指出一點,近年來我國有1000多所學校升格為高等職業學院。不可否認,這些高職院校為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也應該看到,這些一夜之間升格為高職高專的院校,無論師資水平還是實訓條件,還不能很好地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要求。由于這些高職院校擴招后政府經費并沒增加,與此同時還背負著銀行的高額貸款。沉重的負擔使學校投入到教學方面的經費增加不多或根本沒有增加,導致生均教學經費大幅度下降,由此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再加上許多高職院校擴招的同時也大規模招錄教師,新招錄教師到任后,不經過助課過程而直接承擔一門或幾門課程的主講任務。盡管這些青年教師中不乏碩士甚至博士學位獲得者,但在教學方法、藝術、經驗等方面還有欠缺,其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達不到學生的期望值。因此,如何能夠在不過分追求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既達到當前教學目標,又能為學生今后發展打下一定數學基礎,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首要任務是改觀現有的本科壓縮型的專科教育模式,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其次,促進數學教學改革與專業教學改革有機結合;再次,改觀課程體系結構,促進教學內容更新重組。
二、現代學徒制高職數學課程開發方法及實施過程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從職業崗位的需要出發,數學課程的內容設置、教學計劃、教學方式等都應以專業的需要為中心,根據專業的需要,制定明確的培養目標,內容設置緊密圍繞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的要求,按照“工學結合”的原則,強調數學的應用性。同時,高職數學教學還必須考慮學校專業的定位、任務、目標及規模。因此,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數學課程開發實踐后應當達到以下兩個要求:
1.具有形成技術應用能力所必需的數學基本理論知識。
2.具有較強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2)。
具體地,依據國家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遵循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規律,結合高職教學改革的現狀,在教學設計上,對高職數學實行“模塊式”教學。所謂“模塊式”教學就是將數學課程分為“基礎模塊”、“應用模塊”和“提高模塊”。高職數學課程的“基礎模塊”部分,以課程中最基本內容為主,以介紹簡單的數學建模思想及方法為輔的教學模式;“應用模塊”部分,以專業建模案例分析講解為主,以數學軟件應用為輔的教學模式;“提高模塊”部分,主要以選修課為主,以輔導講座為輔的教學模式。具體地,通過數學實驗并結合數學建模的形式,系統地學習數學軟件的應用。
現代學徒制背景下的高職數學課程開發過程是以數學建模為切入點,力爭推動數學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工具的全面改革。數學課程開發充分體現了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內容組織上,根據專業需求,確定教學內容模塊,形成以任務引領教學,同時基礎理論、數學建模及數學實驗多種教學內容相互滲透(3)。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形式,即采用觀察、談話、提問、討論等方式進行,對學生的興趣、參與態度、交流合作、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等加以綜合評價。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施行開放式評價,鼓勵同學間、小組間的相對評價和適度競爭,既著眼于對整個小組的評價,又注意到個人在任務完成中所承擔的角色、發揮具體作用及進步幅度。
三、成果創新點與應用效果
本研究成果以“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模塊式教學”的設計思路與內容安排、“基礎理論、數學建模、數學實驗”相互滲透的教學措施與手段,構成了基于學徒制背景下的高職數學教學體系和平臺。具體表現在:
1.根據數學應用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和工作崗位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模塊,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專業中建模素材),形成以任務引領教學。
2.采用課堂講授、示范、實驗課、講座課相結合的授課形式,實現形式多樣化。
3.通過對基礎理論、數學建模及數學實驗的相互滲透,形成相應的動態考核機制,過程與結果并重,實行考教分離。
實踐表明,此研究成果在開展現代學徒制的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具有較高推廣價值(4)。突出表現在:基于教學模塊,通過任務引領,將一些專業問題引入教學內容,增強了教內容的應用性及趣味性,形成了工學結合的數學教學特色.同時,加強了教師數學建模指導能力和實驗課示教能力的培養,使其在“信息化、專業化”上都達到了更高要求。
參考文獻:
[1]王富彬等.高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職業技術,2008,(11):50
[2]李桂霞,鐘建珍.對構建合理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的探討[J].中國高教研究,2007,(6):58-59.
[3]何文閣.在高職院校開展數學建模活動的意義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9):40
[4]王富彬等.基于一種特定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學教學研究[J].職業技術,2008,(10):20-22
通訊作者:
王富彬,(1970-),男。教授,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
基礎數學,數學教育.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GZB13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