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慶華
摘 要:近年來,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成熟時期,肉制品市場更是個完全競爭市場,在這樣一個競爭白熱化階段,一些企業在殘酷的競爭過程中,不得不另辟蹊徑,所以,如何在市場立足并且要脫穎而出這成為了每個企業必須要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品牌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點,雙匯企業就是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逐漸發展,并進入了國際市場。本文以河南漯河雙匯企業為研究背景,結合該公司肉制品出口貿易現狀,運用所學的市場營銷學、經濟學等理論知識研究雙匯集團的出口現狀,分析雙匯集團在國內外市場存在的問題和應該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漯河雙匯企業;肉制品出口;貿易壁壘
一、河南漯河雙匯企業的出口貿易現狀
(一)出口貿易市場不斷擴大
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雙匯企業的肉制品出口市場也不斷增加,但是市場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在這三個洲出口國家主要是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區和國家。2016年,雙匯企業并購史密斯菲爾德之后成為跨國公司,成功的進入了美國市場。2017年雙匯企業時隔13年進入俄羅斯市場。以2016年2月份出口國家為例,雙匯企業出口美國約55.55%,出口日本約22.55%,但是出口法國、西班牙、巴基斯坦等國的份額相對于美國和日本的來說是較低的。
(二)出口貿易額不斷增加
根據河南漯河出入境檢驗檢疫總局的統計,2012年,河南雙匯集團對日本出口各類肉制品5431噸,貨值達2002萬美元,與2011年相比出口數量增長了229%,貨值增長了約192%,2014年雙匯企業對外出口豬肉制品11711噸,貨值3637萬美元,與2013年相比,出口額增長約44.19%,貨值增長了約24.09%。2011年至2016年,雙匯的出口額從1530萬美元上升至5910萬美元,同比增長了大約4倍,年增長率為5.9%。
(三)出口種類繁多
雙匯冷倉剛開始向前蘇聯等東歐各地出口的肉制品僅僅是出口分割的牛肉和豬肉,自從2000年雙匯企業從歐洲引進國內第一條冷鮮肉生產線之后,便開始出口冷鮮肉類制品,在這條生產線上,運用新技術一頭豬至少能分割200多種產品。如今雙匯企業對外輸出的商品種類有高溫肉、低溫肉、冷鮮肉、香腸、海鮮制品以及調味品。
二、雙匯企業肉制品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
(一)原材料來源存在安全隱患
雙匯的養殖場建設規模比較小,企業本身能供給10-20%的生豬原料,剩下的80—90%的生豬原料需要從小養殖戶直接收購,但是生豬的飼養周期長,成本高,價格波動比較大,利潤無法保證,所以小養殖戶的飼養積極性并不高。雙匯企業要解決加工原料供應不足的問題,必須在小養殖戶手中購買生豬,如果在肉類的屠宰、收購、檢疫等程序上的管理不嚴格,就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主要是我國的農民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等相關的檢測方法、標準和技術,在獸藥的使用方面也缺乏安全常識,對藥物殘留的監控、質量監督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國際貿易壁壘的阻礙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發展一般都被限制使用,但會被技術貿易壁壘所取代,成為一些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保護自己的商業的最主要工具,并有一種傾向,制度化。技術壁壘有對出口貨物的國家有短期和長期的影響。在短期內,如果出口貨物不符合進口國的規定技術標準,該產品將被禁止進口;為了滿足技術要求,就會采取相應的措施,這將增加產品的成本,然后這會增加進口國價格。但是,出口的技術壁壘并不全是負面的,從長遠來看,技術性貿易壁壘有好處也有壞處。一方面,這會增加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價格,降低了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的競爭力,而另一方面,如果在產品技術改進后的出口滿足進口方,該產品的進口商對該客戶的信心也將加強,增加對產品的需求。2010年,日本某企業對進口雙匯企業的高溫肉制品實施雙重檢驗檢疫,檢驗檢疫的標準高于本國企業和外國企業,對包裝技術也有很高的要求。
(三)生豬的供給不穩定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當豬肉的價格存在波動時,上一個周期的市場價格決定著下期的豬肉供給量,而本期的豬肉供給量又反過來決定下一期的豬肉價格,在這樣的環境下,需要豬肉供給者具有預測市場的長遠目光。但是我國的養殖戶并不具備市場預測能力,對市場行情也缺乏理性的判斷,容易跟著價格走,所以雙匯的生豬供給并不穩定。
三、對策分析
(一)政府應采取的對策
首先,我國政府需要積極地改善國際間的貿易環境,充分利用中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身份,主動地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工作,改變我國只能被動接受規則的局面,使其更好的為中國企業創造機會。
其次,政府要大力扶持產業發展。雖然雙匯企業已經進入了國際市場很長時間,但是我國的畜牧產品在發展上比較落后,仍屬于比較初級的階段。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的實行信貸政策、稅收減免、出口補貼等優惠政策,加大對肉制品行業的扶持力度。
(二)企業應采取的對策
雙匯企業要優化出口的市場結構,積極建立多元化市場,增加向國外輸出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雙匯企業應該避開市場集中化,要多元化、全方位的開拓國外市場,避免由于少數國家的限制而使企業陷入困境。
參考文獻:
[1]徐雪高.中國畜禽產品進出口現狀與產品競爭優勢變化.江蘇農業學報,2017:1194~1200.
[2]張占倉.河南經濟發展報告[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21~30.
[3]潘晨軍,趙黎.2017-2020年全球養豬業展望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J].今日養豬也,2017(6):58~62.
[4]鮑宏禮,吳紅梅.經濟全球背景下的農產品出口策略[J].經濟論壇,2003(23):33~34.
[5]常平凡.農產品出口的國際市場定位與營銷對策[J].農業經濟問題,2010(2):9~11.
[6]陳芬森.國際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與中國農業市場競爭策略[M].中國海關出版社,2007: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