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龍
摘 要:系統性金融風險直接影響著整個金融體系以及經濟體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工作至關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統性金融風險內涵,在此基礎上重點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累積擴散機制以及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措施;預警機制
金融風險防范始終是金融行業發展中的核心內容,特別是系統金融風險直接影響著整個金融體系以及經濟體系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工作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不同的場合均明確強調我國金融市場在發展過程中要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可見國家政府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的重視程度。在當今社會,金融行業發展逐漸呈現多元化特征,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以及交易成本降低和交易效率提高所帶來的杠桿效應在無形之中加大了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難度。因此本文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進行探討,對于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1 系統性金融風險內涵
1.1 金融體系
金融體系是指:“建立在金融市場之上,以資金作為經營主體,將銀行、保險、基金等各種金融機構聯系在一起的統稱。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就是資金的支付、流通以及融通功能。”金融體系的質量直接影響著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以及經濟的運轉效率和風險率。金融體系基于不同的融資方式可以進一步細分為直接融資體系和間接融資體系兩種類型,直接融資體系主要是指股票融資以及債券融資等融資方式,間接融資體系主要是指基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來進行融資的方式。同時由于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體制制度,因此在金融體系的構成形式方面有所差異。
1.2 系統性金融風險
系統性金融風險時金融行業最為嚴重的風險,主要是指:“由于經濟形式的變動或是內外部的經濟沖擊使得金融體系內的一家或是幾家的金融機構遭受損失,而后在金融體系內進行傳導,從而造成整個金融系統的功能遭受損害,進而發展成一種全局性、系統性的風險。”基于該定義不難發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需要經濟的沖擊以及經濟沖擊的傳染和擴散[1]。在網絡信息時代金融體系內部沖擊的擴散非常快。因此為了有效對系統性金融風險進行防范,主要分別從經濟沖擊以及沖擊擴散兩個方面進行努力。
2 系統性金融風險累積擴散機制
2.1 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累積機制
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量的過程,同時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還要受到經濟發展大周期的影響。可以將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累積總結為三個階段。一是金融體系內某家金融機構出現資金集聚,隨著經濟發展上行,該金融機構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不斷擴張資產負債,這種過度擴張的背后將必然伴隨著風險的增加,進而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埋下了隱患。二是金融體系內的金融機構在看到部分金融機構通過擴張資產負債獲得利潤之后,便采用相同的模式來進行資產運作,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奠定了條件。同時在經濟上行的大背景下監管機構也會對市場的違約發生率進行適當調整,促進經濟更好的發展[2]。三是金融體系內部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各家金融機構為了獲取更高利潤持續開展同質化資產運作,從而加劇了金融系統的順周期性。
除了時間維度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累積產生影響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一是金融市場中的金融資源往往聚集在少數幾家具有壟斷性的金融機構中,這樣的金融機構一旦爆發風險將會引發金融行業的風險;二是道德風險的不斷累積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加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率。
2.2 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擴散機制
任何風險的產生都是一個逐漸擴散的過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擴散機制主要是指由最開始的小規模的局部風險通過不斷的傳播擴散進而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全過程。從金融機構進行分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擴散主要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從投資者角度進行分析,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擴散主要表現在投資者的恐慌心理。在發生小規模局部金融風險的情況下,相關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的資產會嚴重貶值,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的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管理層為了能夠保障機構的資本流動性,不得不以低于市場價值的價格來對部分資產進行變賣來獲取相應的資金,有效預防機構流動資金陷入被動的局面之中。同時對于非金融機構來說,由于金融風險產生導致其資產價值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償還銀行債務的壓力,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的運營。在這種情況下非金融機構也不得不被迫轉變經營模式,以求緩解償還銀行債務的壓力。
在金融體系內不同金融機構之間往往存在密切的關聯,并且隨著金融市場發展的不斷成熟和完善,這種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將會越來越緊密,但是也正是由于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這種關聯性,導致部分金融在發生金融風險的情況下,金融風險會沿著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網絡進行傳播,導致金融風險之間的擴散程度越來越劇烈,進一步加快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通常來說,在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時,資本市場已經完全處于混亂的狀況,此時資本市場的價格體制以及完全癱瘓,資產持有機構已經無法對資產的價值進行正確的評估。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為了尋求自保,便不得不對機構的資產進行較低的估值,按照較低的價格對這些資產進行出售,進而導致整個金融市場的資產出現嚴重的縮水以及貶值,企業的市場價值也嚴重萎縮。而金融市場資產的貶值以及企業市場價值的萎縮又促使更多的機構以更低的價格來拋售資產,形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如果不能從這種惡性循環中跳出來,將會置整個金融市場處于更加嚴峻惡劣的形勢中,促使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傳染和擴散更加劇烈,最終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3]。
在系統性金融風險全面爆發時,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以及相關的投資者將會出現嚴重的恐慌心理,在病急亂投醫的情況下市場上將會開始出現恐慌性的拋售現象。這種極端的恐慌性的拋售行為將會大大降低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導致資產持有者、投資者以及金融機構等出現信心不足以及全面崩潰的情況。恐慌性心理是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快速傳播以及市場動蕩的主要原因。
3 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措施
3.1 完善優化宏觀經濟政策
通常來說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于宏觀經濟政策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如果宏觀經濟政策不合理將會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產生埋下隱患。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在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制定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強調保障資本市場上資金的流動性,從而有效保障資本市場的資金始終處于良性的流動過程中。同時在宏觀經濟政策制定過程中還應該避免經濟發展陷入過度寬松以及過度收緊的兩極分化狀態,應該保障國內經濟在適度的范圍穩定健康發展。在對宏觀經濟政策進行優化完善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了解當前市場的發展特點以及發展方向,確保經濟政策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匹配。除外之外,宏觀經濟政策作用的發揮還需要系統完善金融政策的有效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保障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
3.2 強化市場紀律
近些年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我國市場發展尚不完善,出現了一些不良的市場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因此在新形勢下,為了有效預防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需要對市場紀律進行強化,嚴格控制金融市場的準入條件,堅決杜絕那些僵尸企業、套牌企業以及不正規的私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為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同時在我國資本市場上還存在一些企業,具有較大的資產規模以及相對雄厚的技術實力,但是這些企業的產品以及遠遠落后于市場的發展需求,因此這部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嚴重的危機。對于這些企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進行整頓和改造,促進這些企業跟上市場發展的步伐,完成市場化轉型升級。但是在對這部分企業進行整頓改造的過程中應該避免政府部門的直接干預,盡量發揮市場的作用,尊重投資者的自主決策。
3.3 改革金融監管框架
金融監管在金融市場運行中對于保障金融市場的健康有序運行,有效防控金融風險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中應該充分發揮金融監管的作用。但是當前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已經滯后于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對金融監管框架進行改革。在對金融監管框架改革過程中首先應該保障大方向的正確性,確保改革方向沒有問題,在此基礎上在進行細節方面的改革。其次對金融監管框架改革中需要對領導的相關職能進行移交,減少政府的干預,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讓投資者做主。同時在金融監管框架改革中應該有效保障監管部門與被監管部門之間沒有任何的利益關系,確保監管過程中的公平公正,讓金融監管在金融市場發展中能夠真正發揮作用。
4 結束語
金融風險的防控是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永遠無法回避的話題,金融風險與金融伴隨而生,在有金融的地方必然存在金融風險。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已經逐漸趨于成熟和完善,但是在金融市場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這為金融風險的產生埋下了隱患。因此在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中應該進一步加強風險防控力度,特別是要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積極推動我國經濟的良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心靈, 韓保江.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系統性金融風險:生成邏輯、風險測度與防控對策[J]. 財經科學, 2017(6):7-19.
[2] 韓心靈, 韓保江. 論當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生成邏輯[J]. 上海經濟研究, 2017(5):19-27.
[3] 胡宗義, 黃巖渠, 喻采平. 網絡相關性、結構與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系研究[J]. 中國軟科學, 2018(1):3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