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昕喆
摘 要:在目前的現狀下,倡導文明出行的舉措已經受到很多地區的關注。作為獲得精神愉悅的重要休閑方式來講,旅游可以給城鄉居民帶來特有的身心放松體驗。但是與此同時,各類不文明的旅游行為將會顯著破壞美好的旅游景區外觀,并且導致了游客自身的良好形象遭受損害。因此針對不文明的旅游行為如果要予以深入分析,則應當著眼于社會心理學的重要分析視角,進而深入剖析旅游不文明行為并且給出相應的改進思路。
關鍵詞:旅游不文明行為;社會心理學;分析要點
從基本特征的角度講,旅游不文明行為的重要根源在于某些游客欠缺優良的文明素質以及道德素質,進而造成隨意破壞景區生態環境的不良現象產生。近些年以來,很多旅游景點針對不文明的游客行為都在著眼于開展整治,然而整體上并未能達到徹底消除不文明旅游行為的目的[1]。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來看,旅游中出現各類不文明行為的主要成因在于不良的游客自身素質,此外還可能來源于某些景區欠缺嚴格的旅游行為監管。相比于簡單進行外在的行為分析而言,建立于社會心理學基礎上的不文明旅游行為分析將會達到更為深入的程度。
一、對于旅游不文明行為進行社會心理學分析的必要性
近些年以來,旅游日益成為了各地民眾賴以實現身心壓力放松的最佳途徑。尤其在節假日的時間里,各地的較多知名景區都會承載較大的游客量,此種現狀對于現階段的旅游行業表現為顯著的帶動效應。然而與此同時,旅游行業的迅速興盛也引發了程度較為顯著的旅游生態問題,并且導致多種多樣的不文明現象產生。對于以上的不文明行為只有在根源上予以深刻剖析,才能據此給出可行的整改思路。
在原有的旅游管理模式下,多數的景區管理部門都傾向于通過施加外部約束的方式來凈化景區環境,其中主要體現為懲戒游客的各種不文明行為。但是實際上,游客只有在其內心深處認可了文明旅游的重要意義,才能做到根除不文明的旅游現象。因此,目前針對不文明的旅游行為應當著眼于社會心理學的全新分析視角,通過探析游客的深層心理驅動因素,從而給出杜絕不文明行為的可行措施。
二、探析產生旅游不文明行為的社會心理學成因
(一)盲目跟隨的從眾心態
很多游客在從事旅游活動時,對于其他多數游客的某些不良行為將會予以跟隨,而不會做到運用正確視角來鑒別以上行為是否破壞了景區秩序。例如在游覽特定的景點時,如果插隊游覽的游客人數較多,那么其他游客也會對此進行效仿,進而表現為違背景區基本管理秩序的現象。從心理學的視角來判斷,游客出現以上的從眾心理根源就在于欠缺較強的自我管理認識,并且忽視針對旅游景區良好秩序的保障與維護。
再如,很多游客都會在特定的景點建筑物或者自然景物上隨意刻畫,景區的相關負責人員針對此種行為如果未能做到及時予以監管,則會導致更多的游客對于隨意刻畫的行為進行放任,無法做到嚴格監管自身的旅游行為。只有少數游客本身具備較強的鑒別是非意識,因此不會表現為盲目跟隨的從眾行為,并且也不會出現在景區內隨地吐痰或者隨手刻畫的現象。經過分析可見,從眾心理將會顯著影響到游客本身的行為。
(二)游客欠缺群體責任意識
從社會心理學的視角來講,個體如果存在于約束性較差的群體范圍內,那么多數個體并不會意識到自身對于整個的群體行為應當予以負責,因此導致個體放松了針對自我的監管。具體在分析游客的心理狀態時,對于以上的社會心理學基本原理能夠予以適當的借鑒[2]。作為臨時性較強的一種典型行為來講,團體旅游行為通常都不會持續較長的時間,此種現狀很可能導致身處旅游團體范圍內的游客個體放松針對自身的監管。并且,游客如果觀察到團體中的其他游客也欠缺對于自身的約束,則會放任不良行為。
相比于其他類型的群體組織而言,旅游團體組織內部的成員彼此之間并不具有十分緊密的關聯性,而是僅限于游客具有共同的放松身心目的,才構成了臨時性的松散團體。在此種狀態下,多數游客對于團體內部的其他游客并不會給予過多的溝通與了解,并且也不會為整個群體的不文明行為負責。多數游客在自身的潛意識中還可能存在“法不責眾”的暗示心理,認為既然其他從事不文明行為的團體成員并未受到責備,那么自己如果從事了類似的行為,則也無需對于任何的不良后果進行承擔。
(三)不良的景區環境暗示
景區環境以及游客行為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此種關聯性來源于社會心理學的相關分析。具體來講,游客本身如果處于清潔度較差的游覽環境中,那么游客很可能將會受到心理暗示給其帶來的旅游行為影響,從而導致了隨意刻畫、踐踏草坪與隨意丟棄垃圾的現象。
在特定的情境中,游客本身的心理狀態也會隨之而出現改變。因此,作為旅游景區的管理負責人員務必維持清潔的旅游景區環境,確保游客能夠接受正確的環境心理暗示。
三、消除旅游不文明行為的具體思路
旅游不文明行為之所以會頻繁產生,關鍵根源就在于某些游客忽視針對景區良好環境的自覺維護,游客自身欠缺最基本的旅游道德素質。并且,某些游客很可能還會受到潛在的旅游心理因素影響,進而導致了盲目從眾或者其他的不良旅游行為。目前針對不文明的游客行為若要做到在根源上進行消除,則必須做到運用合理方式來引導游客[3]。具體在消除旅游不文明行為的實踐中,關鍵在于運用如下的改進舉措:
(一)創建文明旅游的景區管理氛圍
創建文明的景區環境,此項舉措構成了杜絕不文明旅游行為的根本舉措。在很多情況下,游客由于受到不健全的景區設施影響,進而導致表現為相應的不文明行為。因此可見,游客從事以上的不良旅游行為并非完全來源于低下的游客自身素質。具體針對現有的旅游景區在著眼于改進管理時,作為景區的管理部門需要做到配置相應的景區設施,對于現有的景區設施予以全面的修繕。
例如針對景區范圍內的公共衛生間、垃圾桶與休息區的基礎設施而言,應當確保合理設置以上的各類公共設施,并且定期予以翻新處理。此外,對于醒目的文明提示標語應當將其張貼于特定的景區位置上,對于游客予以必要的提醒,避免景區內部頻繁出現隨意丟棄垃圾、亂畫亂涂及其他的不文明現象。
(二)運用正確方式來引導游客
各地如果要構建文明的景區氛圍,則不能夠簡單依賴硬性的景區管理機制,而是需要運用潛移默化的引導方式來增強游客本身具備的文明自覺性,如此才能做到在根源上實現針對不文明旅游行為的徹底消除。在目前看來,景區管理機構已經能做到借助信息科技手段來實現針對游客的全面宣傳,從而體現了宣傳旅游文明行為的實效性。例如,各地的旅游景區可以創建專門性的文明宣傳網站,確保將該景區的旅游注意事項以及禁忌行為發布于網站上,運用以上的信息化手段來逐步增強各地游客具備的文明旅游意識。
同時,景區管理者為了達到提醒與警示游客的目的,那么需要運用恰當方式來擬定相應的文明提示標語。在張貼文明提示語的前提下,游客對于潛在的不良行為傾向應當能夠予以自覺的摒棄,對于公共場合的優良環境秩序予以維護。例如在景區范圍內的垃圾桶上,可以粘貼“勿隨意丟棄垃圾”的提醒標語,以便于引發游客的注目。并且,各地旅游景區針對情形較為嚴重的不文明行為還要予以懲戒,進而體現警示其他游客的重要目的,確保游客以及景區管理機構能做到共同創建潔凈的旅游景區環境。
(三)對于文明的旅游行為予以內化
維護優良的旅游景區秩序不能夠簡單依賴于強制性的外部約束力,而是必須讓游客發自內心的認識到各類不文明行為給景區環境以及自身形象帶來的損害,如此才能體現切實杜絕不文明旅游行為的效果。在心理學的視角下,人類的外在行為都是出于特定的內心動機,因此只有做到了文明旅游行為的內化,那么不文明行為才能夠在根源上被杜絕。反之,游客如果未能認識到文明旅游的重要意義,而是僅限于懼怕處罰的心態來遵守相應的景區文明規定,那么無法體現最佳的景區環境管理效果。
具體在杜絕不文明行為的實踐中,作為景區的管理者就是要耐心引導游客,運用循序漸進的思路來體現對于游客文明行為的有效引導。在全面展開旅游文明宣傳的同時,各地景區還需要借助特定的激勵方式與約束方式來教育游客,避免游客出現散漫與隨意的不良行為,確保游客對于多種多樣的不文明旅游行為感覺到羞恥。各地通過運用強化引導的方式,應當能夠保證游客都可以自覺做到愛護景區環境,創建優良的景區管理氛圍。
結束語:
旅游不文明行為不僅體現于外在的游客行為,同時還需要追溯深層次的社會心理學根源。具體在分析各類不文明的旅游行為時,如果能夠著眼于社會心理學的全新分析視角,則有助于探析游客產生此類行為的心理驅動因素,據此給出科學性更強的不文明行為整治對策。具體在現階段的旅游行為管理實踐中,核心措施應當體現在強化各個重點景區的生態監管,運用強化宣傳的舉措來逐步引導游客,從而保證游客都能夠發自內心的愛護景區的良好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吳穎欣,陳慧,饒云.旅游不文明行為誘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以開平碉樓與村落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11):49-51.
[2]鄒宇婷.旅游不文明行為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28):156-157.
[3]廖維俊,何有世.非慣常環境旅游者不文明行為是如何形成的?——基于相對剝奪理論視角的扎根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8,32(06):1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