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琴
摘 要:在科學技術的進步下,信息技術日異月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財務共享模式,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同時也對我國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順應時代的變化,讓學校源源不斷地為社會輸送合格有用的人才,是高校會計專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財務共享中心;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財務共享是按照會計職能管理的相關要求,充分借助大數據、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等平臺,以“管辦分離”為原則,將過去企業財務會計領域存在的具有重復性、同質化、標準化的事務性工作業務進行整合,在一個全新的業務單元中搭建統一的信息系統進行高標準、高效率的財務服務,對財務服務從流程到信息結果進行全面優化,不僅能夠完成會計核算工作,還能為企業提供數據分析、決策咨詢等服務內容,大大拓寬了財務工作的范疇,有效推動了企業管理改革的深化,財務管理職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更大的助力。
一、財務共享中心的發展歷程
從1980年福特公司創建了第一家財務共享中心開始,到2005年中興通訊成為第一家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的中國企業,共享中心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在世界范圍內正快速發展,成為許多企業財務轉型的必然選擇和主要內容。
二、財務共享中心的發展趨勢
(一)企業內部的全方位融合。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成熟,以會計核算為中心的財務共享中心必將與人力資源、合同管理、采購管理、存貨管理、銷售管理等其他底層支持平臺共同組建綜合的一體化智能共享平臺,搭建起智能的一體化數據中心,真正成為企業管理的有力助手,服務企業全方面的需求。
(二)整個經濟體業務鏈的通盤融合
除了企業內部的全方位融合外,以后,眾多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伙伴將在同一平臺直接運用信息系統進行網狀連接和業務開拓。數據聯通,數據共享能夠讓洽談、訂貨、配送、售后等業務一路綠燈,實現全過程自由匹配。溝通效率提高、人工成本降低的同時為數據背后的后續交易創造機會,真正實現協同商務;財務上,按需提取,實時進行會計記錄,會計流程簡化,數據質量提高,既消滅了虛假經濟業務,又積累了豐富的業務視角,并且,這種業務自動化與智能化的處理,能讓每一個參與方成為信用社會的維護者。
(三)移動共享中心
在5G技術廣泛應用后,移動設備正在成為新經濟體企業盈利的新工具,全部業務移動應用,移動設備展示的可視化方式,實現數字、單據、表格、影像等財務特征的隨時隨地應用,使移動辦公成為常態是財務共享中心應抓住的發展機遇。未來企業大量移動應用集成在一個統一平臺,行成了移動共享中心,實現了移動場景應用。這個巨大的市場需求打破了時空限定,改變了工作模式,于無形中引導企業效能提升。
三、財務共享中心對高職人才培養的啟發
隨著財務共享中心的不斷普及與發展以及以后的趨勢,財務職能要轉型,財務工作者也必須轉變角色,重新樹立財務目標和準則,建立全新的大數據時代概念、掌握信息化技術,借助新技術新平臺實現融合創新,提升適應時代發展的財務能力。
(一)財務共享對會計職能的改變
1、轉向管理會計職能
企業創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以后,財務人員無需在復雜的會計核算與記錄上耗費大量的精力,原本復雜的業務能夠由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運用ERP信息技術有效完成。以前的會計核算與記錄職能會相應減弱,而相關的管理職能將會越來越凸顯。隨之變化的是,企業將需要越來越多的擁有戰略眼光的財務人員。他們能夠經過分析財務數據進一步強化企業事前與事中控制以及風險內部控制等,實時發現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具有的問題,強化內部控制。也就是說,在大數據時代,由于財務核算的信息化發展,通過財務共享,使得財務由過去的重核算,向重管理轉變,使得財務的職能由核算職能向管理職能轉化。
2轉向復合型人才
實現財務共享后,對財務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專業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到綜合與復合全面發展才能夠真正滿足財務共享需求。也就是說,財務工作人員除了要像過去一樣懂得會計核算,還要懂得財務管理與數據分析,能夠從財務信息中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和提出對策。他們不僅需要具備財務共享中心企業內部融合所需要的業財一體化相關知識,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人力資源、合同管理、采購管理、存貨管理、銷售管理等。還需要掌握操控經濟體業務鏈通盤融合后整個上下游產業鏈所有相節點的能力。簡言之是要求會計是懂核算、懂信息化、懂業務、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并且財務人員不但需要具有專業化的知識,而且應該具備優良的溝通能力,與企業各部門開展交流,進而合理的配置公司的相關資源,最后對企業的業務結構進行完善。
(二)會計職能的改變引發的培養模式的改變
共享中心的普及與不斷發展引領著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重管理,從單一的核算到多元化的復合,從而使得高校對于人才的培養在轉型方面,向著新型化、復合化以及專業化的方向進步。這就對于高校的人才培養,在人才培養的質量方面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和限制。要求主要的人才在公司以及企業當中能夠實現深入了解企業的業務內容、數據信息,以及利用大數據等手段處理相關業務,從而能夠更好地對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推動和幫助。
1. 優化相關課程規劃,進行課程整合與創新。
在傳統的會計知識體系中加入管理會計知識、業財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知識、數據處理方法知識。重點注重數據處理知識的教學,真正的使信息技術為管理而服務。使得相應人才掌握基本的會計基礎理論的同時,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處理水平和質量。在大數據背景下,會計人員面對海量的數據,他們必須能夠利用先進的數據處理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收集、清洗、轉換、校驗、回流、建模和分析,才能更好地利用大數據為管理服務,沒有這些數據處理技術,其所采用的數據有可能是不合格的,當然,做出的分析與決策也有可能是錯誤的。
2.樹立互聯網思維,加強溝通協作。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互聯網社會經濟效益共同發展及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發展轉型的必然趨勢。每一種形態的財務共享中心,都離不開“互聯網+”、離不開信息化、離不開人工智能,所以,財務工作者必須根據時代發展做出即時市場反應,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用戶思維、市場化思維和平臺思維等多方面互聯網角度思維。同時,轉型可讓財務工作變得更加多元化,所以財務人員應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溝通能力,培養整體大局觀,促進職能和角色成功轉化。
3.樹立終生學習意識。
不論是單純的財務核算模式,還是現在的基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模式,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尤其是現在的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財務人員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培養自己學會學習的能力,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我們要教會學生財務共享的各種知識,更要教會他們經過各種平臺去自我擴展視野,持續學習越來越多的相關關知識,包括財務核算、業財一體化、管理會計、甚至是稅務金融等方面的知識。在具體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整體能力以及專業水平,填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只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順應新形勢以不變應萬變。才可以在職業生涯中獲取突出的成績。
四、結語
在財務共享的背景下,原有的以會計核算、監督和結算占主導地位的財務管理格局被打破,以業財融合、信息化財務分析、戰略支持型財務管理為主導的新格局已成雛形,這造成了傳統的會計人員面臨“失業”的風險。因此,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受到社會需求對專業人才要求的沖擊,這就要求高校應根據社會需求與時俱進,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專業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婧.財務共享背景下會計職能發展與方向.理論實踐,2019(9)
[2]石磊.財務職能轉型、財務共享以及財務人員角色的轉變研究.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1)
[3]高彬.傳統財務共享中心發展趨勢研究.經管空間,2019(9)
[4]田光大.大數據時代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北方經貿,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