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凱
摘 要: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了各界對舊會計準則在金融工具計量、減值處理及套期會計等方面存在弊端的反思,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對金融工具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在2014年7月發布了IFRS9《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終稿后,為保持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23號、24號三項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三者合稱為“中國版IFRS9融。其中: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金融工具準則;其他境內上市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基于金融工具準則的發展及內容的主要變化,進一步闡述了新金融工具準則對證券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
關鍵詞:新金融工具;證券公司;財務報表
一、新金融工具準則概況
(一)金融工具準則的發展
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通過對金融工具準則進行修訂,于2014年發布了《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并于2018年1月1日生效,這為我國修訂金融工具準則提供了重要依據。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建設以及金融創新方面的發展,金融工具的具體會計處理實務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金融工具分類和計量過于復雜和主觀,影響信息可比性;金融資產信用損失確認過晚,且不同類別的金融資產減值模型不同,增大人為操縱空間等等。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國在借鑒國際金融工具準則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發展狀況,逐步修訂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23號、24號三項新金融工具相關會計準則,形成了“新金融工具準則”。
(二)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主要體現在三點,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針對全部金融資產,新準則根據主體管理該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現金流特征,由初始的四分類轉變為三分類,也就是由原來的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四類,轉變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以及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這三類,減少了金融資產類別,提高了分類的客觀性和有關會計處理的一致性。
所謂業務模式,是指主體如何通過該金融資產產生現金流,是通過收取合同現金流,還是通過出售金融資產獲益,或者二者皆有;而現金流特征則指其合同現金流是否僅為本金和利息的支付。
第二,金融工具減值由“已發生損失法”轉變為“預期信用損失法”,這也是為了解決IAS39在金融危機中暴露出的金融資產損失準備計提過少、過遲的問題。凸顯了新金融工具準則前瞻性的特點,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出財務的風險成本。新準則規定,要以預期信用損失為基礎,企業在發展中應考慮到金融工具在合同條款中的規定,包括提前還款、看漲期權等,以及出售所持擔保品、屬于合同條款組成部分的其他信用增級所產生的影響。另外,企業對于未發生信用減值的金融資產,要及時判斷金融工具的風險是否增加,如果已增加,要采用概率加權法來計算出該金融工具在整個存續期的預期信用損失;如果未發生變化,企業應當以該金融工具未來十二個月預期信用損失的金額來確認可能帶來的損失,做好減值準備。
第三,放寬套期認定,使其更加客觀地反映套期業務的風險管理成果。之前的金融工具準則對套期會計適用條件的規定較為嚴格,使得套期成本增加,操作難度增加,企業無法開展大規模的套期業務,同時也增加了年度間的損益波動,違背了套期業務平滑損益的初衷。但是新金融工具準則放寬了套期的應用條件以及被套期業務的范圍,使其應用門檻降低,有益于更好地反映套期業務的風險管理成果。
二、新金融工具準則對證券公司財務報表的影響
(一)使得證券公司財務報表的數據走向具有不確定性及不穩定性
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變化在較大程度上會影響證券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使證券公司的利潤在短期范圍內存在較大的波動性。新金融工具準則下,證券公司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業務表內化,這樣有利于及時反映出其中隱含的風險以及財務變化狀況,由于其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衍生金融工具價值升降的不確定性,給財務報表的數據走向帶來了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也使得證券公司的經濟效益存在較大的波動性。
(二)引入公允價值計量可能增加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波動性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以及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在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同時,證券公司業務結構也面臨著巨大的變化,承擔的各種業務風險也隨之增加,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波動性也隨之增加。在這種狀況下,證券公司要規避市場風險,國內的監管機構也要適當放松對證券公司衍生交易的監管,使其在發展中受到同等的待遇。證券公司要制定出一系列的符合新金融工具準則的自營業務管理流程,以滿足監管要求及證券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
(三)有利于加強財務報表風險管理,規范和化解風險
新金融工具準則具有前瞻性,能夠綜合考慮證券公司所持有的金融工具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面臨的風險變化,推動證券公司建立以信用數據和評價為基礎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有效提升證券公司應對信用風險損失的能力,從而有效、及時地反映證券公司面臨的業務風險,提高其風險辨識度和防控能力。另一方面,這也促進了套期會計與公司財務報表風險防范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證券公司能夠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準則來管理公司面臨的各種風險,制定具體措施來規范和化解風險。
(四)有利于減少或消除財務會計錯配,提高財務報表質量
新金融工具準則規定證券公司可以將金融資產和負債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負債,這不僅賦予了證券公司更加靈活的選擇權,減少或消除財務會計錯配,還進一步提升了證券公司的金融工具匹配水平,通過簡化嵌入衍生工具的會計處理,有效提高證券公司財務報表的信息質量,使證券公司能夠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信息匯總,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為提高證券公司的經濟效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新金融工具準則是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對證券公司財務報表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財務報表中相關數據的波動程度,因此證券公司要充分考慮到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雙邊作用,從而更好地將其對財務報表的影響控制在可接受程度之內,進一步提高證券公司的經濟效益。證券公司要注意金融工具分類對財務報表的影響,還要考慮預期信用損失對財務報表產生的影響,防止給報表帶來過大的波動。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頒布,無疑將對證券公司的經營及財務結果產生重大影響,這是歷史性的變革,它能夠更加真實、準確、前瞻性地反映出證券公司的財務狀況,為證券公司制定進一步的發展措施提供了依據。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別第22號一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財政部,2017.
[2]陳玉海.《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會計準期主要變化及其影有分析.會計研究,2017年第12期: 11-16.
[3]黃熒舟,中國商業銀行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執戰和應對會計研究,2018年第3期: 27-38.
[4]量任民,胡本源,岳俊施.全融工具會計準則修訂對銀行業的影響分析財會通訊,2018年第19期: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