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婕
華亭是一個煤炭資源型城市,財政收入近80%來源于工業,又地處關山林緣區,城鄉二元結構突出,農業產業發展短板是華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雖然近些年來,以工業反哺農業取得了一定突破,但農村基礎薄弱,發展滯后,農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的“三農”最基本的特征還沒有得到轉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華亭轉型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一、華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
華亭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切實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落到實處。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堅持綠色生態導向,推動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扎實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全縣“三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1、按期實現脫貧摘帽目標。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全面落實市級領導牽頭抓總、行業牽頭部門具體負責、相關責任單位聚力落實的工作機制,制定了《“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意見》、脫貧攻堅專責清單及問責辦法,修訂完善縣級領導包聯鄉鎮等8項制度,進一步優化完善了“2+20”精準脫貧工作方案,堅持工作重心向重點貧困村聚焦,扶貧資金項目向重點領域傾斜,幫扶力量向工作一線下沉,創新開展脫貧攻堅“十大活動”,推行村村、村企、區域聯建和富村帶窮村、強村帶弱村、社區帶農村“三聯三帶”模式,建立健全“支部+”、黨員領、能人帶“三位一體”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機制,市級領導每人聯系1個鄉鎮、包抓1個貧困村,全市136個幫扶單位4145名干部與98個村7890戶貧困戶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調整組建駐村幫扶工作隊98個,將深度貧困村駐村幫扶隊員由3人增加到5人,先后選派駐村工作隊長、隊員1137人。整頓農村軟弱渙散黨組織13個,建成村級活動場所12個。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村22個、貧困人口7179戶2.88萬人,貧困發生率31.41%。2014至2017年累計脫貧5468戶21267人,10個貧困村脫貧退出,剩余貧困人口2422戶7683人,貧困發生率降至8.38%。2018年經本級驗收、平涼市級抽查,共退出貧困人口2148戶6711人,貧困人口減少到274戶925人,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1.01%,達到整體脫貧摘帽標準。
2、農業兩項指標連年提高。截止2018年統計數字,預計農業增加值較2017年增長3%,達到6.16億元,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較上年增長13.8%,完成9437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相對縮小。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持續拓展,工資性收入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農村消費持續增長,農民的衣食住行水平全面改善。
3、農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耕地紅線得到嚴格保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全市糧食總產量連續穩定在7.75萬噸以上,糧食實現穩定自給。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華亭大黃”、“華亭獨活”“華亭核桃”等品牌帶動效應明顯,牛、果、藥等特色產業經營規模化、生產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全市農村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基本完成,共確認確權面積41.58萬畝。農村“三變”改革全面鋪開。農村發展新動能加快成長,農村創新創業和投資興業持續增長。
4、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建制村通硬化路、自然村通動力電、C級危房改造基本完成,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農村飲水安全覆蓋率達到100%。全縣全域無垃圾行動成效顯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啟動實施,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快速發展。
二、華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的問題
從華亭市農業農村發展情況看,農村經濟增速放緩、農村勞動力外流、耕地閑置和農村衰落等問題凸顯。同時農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突出,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深度不夠,農業新經濟發展還不夠充分,規模小、占比低,科技創新對農業發展的貢獻還不夠大;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比較突出,農業資源環境壓力大、面源污染依然嚴重,與美麗華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農村人口老齡化、村莊“空心化”嚴重,留住人、留住年輕人的機制尚未建立起來,村莊普遍缺人氣、缺活力、缺生機;優秀傳統農耕文化有待進一步深入挖掘,農村不良風氣和陳規陋習依然存在;村集體經濟總體薄弱,農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現象比較突出,村干部年齡老化,鄉村治理能力和體系亟待強化;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收入水平差距依然較大,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長效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機制亟待健全。
同時隨著近年來華亭市城鎮化率逐年提高,城市人口逐年增加,隨著城鄉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人民群眾對優質農產品、生態產品、鄉村旅游等的需求更加迫切,質量和效益成為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的主題,鄉村經濟將進一步加快轉型升級。在政府引導和市場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城鄉發展要素雙向流動,城市資本、技術、人才下鄉的進程不斷加快,農業農村成為投資興業新的熱土,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拓展了廣闊空間。同時農村“三變”改革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這都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基礎。
三、華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點思考
1、進一步增強推動鄉村振興的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①持之以恒推進鄉村振興。②分類有序推進鄉村振興。③層層落實推進鄉村振興。要著力完善鄉村振興的領導責任機制,明確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將各項工作任務層層分解,將目標任務分解到每個年度,通過定期分步督查和工作實績考核,推動建立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2、進一步完善城鄉深度融合發展的扶持政策體系。①健全鄉村振興穩定投入保障機制。②拓寬鄉村振興投入渠道。③提高鄉村振興用地保障。④完善人才流向鄉村保障政策。五是創新鄉村振興項目審批管理方式。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在不斷加大本土人才培養的同時,也要借助“外腦”的力量,要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有作為。
3、進一步發揮農民推動鄉村振興的主體作用。①不斷完善鄉村基層社會治理機制。②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③倡導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④有效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五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要不斷提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變“要我富”為“我要富”。
4、進一步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①以實現農業現代化夯實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②通過科技創新和市場化建設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支撐。③推動多規合一規范引領產業融合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把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到農業當中,通過要素和技術的創新,把農村的一產二產三產有機結合起來,著力構建農業以二產、三產交叉融合的生產和經營方式。華亭要進一步構建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鄉村產業體系,就要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以“五大三特”產業為基礎,推動與之配套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生產經營服務等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來進一步推動提升一產的發展質量,增強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給,形成產業鏈條完整、區域特色明顯的產業體系。
5、進一步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村生態環境整治。①強化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支持保護政策。②統籌鄉村生態保護修復和資源合理利用。③健全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才能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