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媛
摘 要:《現代性的后果》是吉登斯在現代性領域的代表著作,整本書集中探討了圍繞現代性的核心問題,既建立在已有理論的基礎上,又具有獨樹一幟的吉登斯式風格。全書分為六大部分,這幾部分的劃分大體上勾勒出了整本書的框架:第一部分,吉登斯站在先前學者的基礎之上,提出了現代性的“斷裂”特征和其三個動力機制;第二部分,集中討論了現代性的制度性維度和全球化維度;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主要是圍繞著信任、安全、風險這幾個核心概念展開的討論;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則是吉登斯自己的關于現代性社會的構想。
關鍵詞:現代性;動力機制;制定性維度;全球性維度
《現代性的后果》一書中,吉登斯對現代性的解構還是非常透徹的。本書的第一、二部分,主要是遵循著這樣的思路:首先,吉登斯給出了自己對現代性的定義,強調了現代社會的“斷裂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現代社會與歷史產生斷裂了呢?由此,又引出了現代性的三大動力機制;三大動力機制成為可能,離不開現代社會的“信任”,而“信任”又與“風險”并存。最后,吉登斯又站在較為宏觀的基礎上,分析了現代性的制度性維度和全球化維度,將前文的分析放入了更大的背景之中。
一、何謂現代性
在本書的導言部分,吉登斯就先給出了自己對現代性的定義:現代性指社會生活或組織模式,大約十七世紀出現在歐洲,并且在后來的歲月里,程度不同地在世界范圍內產生著影響。1 在另一本書中,吉登斯給出了類似的描述:“我是在很寬泛的意義上使用‘現代性這個術語的。它首先意指在后封建的歐洲所建立而在20世紀日益成為具有世界歷史性影響的行為制度與模式。‘現代性大略地等同于‘工業化的世界,只要我們認識到工業主義并非僅僅是在其制度維度上。”2? 與利奧塔等頗具特色的“后現代”視角不同,吉登斯認為,我們實際上并沒有邁入所謂的后現代性,而是我們正在進入一個現代性后果比從前任何一個時期都更為嚴重的時期。為了論述自己的觀點,吉登斯用了很大的篇幅來解釋現代社會的“斷裂性”,可以這么說,吉登斯在“斷裂”此處的觀點,也是獨一無二的。
二、三大動力機制
當讀者認識到了現代社會的斷裂特性時,自然而然地會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將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撕扯”開來?吉登斯在接下來的論述中給出了答案:這種力量,來源于三大動力機制,即時空分離,脫域和知識的反思性運用。
1、時空分離
時空分離,具體來說體現在“時間的虛化”和“空間的虛化”兩方面,時間的虛化為空間的虛化提供了可能。總體來說,時空分離又為脫域等機制提供了初始條件。因此,吉登斯把它放在了動力機制的首要地位。
2、脫域
吉登斯區分了兩種脫域類型:象征標志和專家系統。貨幣,是象征標志的一個實例,對現代經濟活動之脫域是極其關鍵的。所以的脫域機制,都依賴于信任。在貨幣這個個例中,我們信任的是貨幣本身。而對于由技術及專業隊伍所組成的專家系統,我們則是信賴于他們背后的專業知識的可靠性。在有關脫域的論述中,吉登斯便成功地將現代性和信任與風險等概念聯系了起來,并系統地區分了“信心”與“信任”,“危險”與“風險”。
3、現代性的反思性
在吉登斯的理論話語中,反思性是一切人類活動的內在要素之一,是指“持續發生的社會生活流受到的監控的特征”。3 “現代性的反思性指的是多數社會活動以及人與自然的現實關系依據新的知識信息而對之作出的階段性修正的那種敏感性。” 4這里,吉登斯通過這一“反思”概念突出的是“知識信息”在休整、調整社會活動中的作用。他所使用的“反思”概念含義相當的寬泛,不僅指對社會實踐、社會生活形式的不斷再認識、再思考,而且還包括“收集和匯總官方統計數據”這類活動,但在根本上突出的是“知識的生產”、尤其是關于社會生活的系統性知識的生產,它構成現代性的社會系統再生產的本質因素;換言之,他強調的是,現代性之所以具有今天的狀況,是人類對社會理解的產物。人類按照自己的預期與構想,造就了今天的現代社會。
三、現代性的制度性維度和全球化維度
1、制度性維度
我們先從“資本主義——監督——軍事力量——工業主義”這條主線來進行分析(這四個維度可以組成很多個線索,筆者在此僅選擇一例)。毫無疑問,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是密不可分的,而監督對與現代性的興起相關的所有類型的組織來說都是很根本的,特別是對與資本主義向纏繞的民族國家來說。監督行動與現代社會中已經改變了性質的軍事權力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實質性關聯。再往下看,軍事權力與工業主義之間,也存在著直接的聯系,主要的聯系之一,便是戰爭的工業化。工業化使得大規模地戰爭成為了可能。總的來說,著四個維度的關系可以從兩個層次進行理解。第一,四個維度彼此相互獨立,相互之間并不存在于附屬包含或等同的關系,如不能將資本主義與工業主義兩者相混淆;第二,四個維度彼此相互關聯。正如前文分析的四者的一條關系鏈,任何維度都不能被單獨“剔出”進行分析,那樣是不科學不全面的。
2、全球化維度
與制度性維度一樣,全球性維度也被分為了四個小維度: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民族國家體系、世界軍事秩序和國際勞動分工。在這一部分的分析中,筆者仍將著重強調四者的關系:首先,世界經濟組織受到資本主義經濟機制的支配,掌握著世界經濟權力核心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跨國企業,也影響著本國或其他國家的政治。但是,吉登斯認為,雖然資本主義經濟在全球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跨越民族國家體系,因為民族國家需要在維護國家主權的過程中獲得權力。與此同時,在維護民族國家主權不受侵害的過程中,軍事力量扮演了維持秩序的角色。戰爭工業化、軍事聯盟等,也體現了軍事方面的全球化。最后,在國際勞動分工這個維度上,現代工業建立在勞動分工的基礎上,而勞動分工有十分依賴于全球化的擴張。
四、啟示之我見
總的來說,吉登斯的現代性思想既汲取了前人的精華,又加以自己獨特的視角,自成一脈。他對現代性的溯源及發展的論述,以及對“信任”“風險”“全球化”等問題的分析,都具有很強的理論和指導意義。《現代性的后果》作為吉登斯的代表作之一,與《民族—國家與暴力》、《第三條道路:社會民主主義的復興》等書共同構建出吉登斯的理論世界,可謂全面深刻。同時,《現代性的后果》也是筆者讀到的第一本現代性理論的著作,不禁感嘆其宏大深奧。但是筆者已盡力將書中的理論抽離出來并進行解構,并加之以自己的觀點。整個過程,是充滿樂趣的,因為覺得自己能與吉登斯這種大師進行精神對話,分享果實。原著沉淀了思想的精華,品讀經典,的確受益頗豐。
參考文獻:
1.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田禾譯,譯林出版社
2.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旭東等譯,三聯出版社
3.安東尼·吉登斯:《社會的構成》,三聯書店
1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田禾譯,譯林出版社,2000年,第10頁
2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旭東等譯,三聯出版社,1998年,第14頁
3安東尼·吉登斯:《社會的構成》,三聯書店,1998年,第62頁
4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趙旭東等譯,三聯出版社,1998年,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