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婷 蔡容齡 黃玉靜
(一)國家政策
2017年7月19日,習主席向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授軍旗、致訓詞,出席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主要領導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為軍隊院校踏上新征程、履行新使命發出動員令。
強軍興軍,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對軍事人才培養寄予厚望,親自領導論證和審定院校改革實施方案,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三位一體”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明確強調“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軍院校建設必須有一個大的加強”。
如何實現這個大的加強,就必須在人才培養上下功夫,在學員日常行為管理上下功夫。
(二)社會關注
大學校園治安案件頻發,僅2013年就先后出現了上海某大學投毒案,南京某大學刺死室友案,這一系列的事件引起廣大公眾對校園人際關系的巨大關注,也伴隨著對高等教育的討論和批判。在對高校批判的同時,人們把目光投射到軍隊校園。這些事件除了個人偶發性的因素之外,不言而喻,這些事件都給當下的大學生的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并敲響了警鐘。
(三)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過去一段時間,軍隊院校努力探索辦學治校的特點規律,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當前,我軍院校處于改革調整的關鍵時期,矛盾問題日益凸顯,改革面臨很大挑戰。
首先,我軍院校制度的不斷改革,導致管理制度不完善。具體表現在:生源質量不高,影響教育發展;日常行為管理模式單一;管理理念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相適應等。
其次,管理隊伍建設方面。管理人員隊伍素質水平參差不齊,不能滿足人才培養需要;學員考評機制上不夠健全,不能有效調動教員積極性等。
再次,學員管理方面。學員的日常行為管理和教學管理針對性不強,學員考評機制不完善,學員的危機意識不強,憂患意識不強,業務能力欠缺等。
(四) 對策研究
營造良好的學生日常行為管理法制化環境:①完善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實體權利制度②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管理程序權利制度③構建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契約式管理模式。創新學生日常行為管理工作信息系統,構建規范化管理平臺。
軍校是個大家庭,學員的日常行為因為受到校園環境、管理理念、朋友圈等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學校能夠正確的引導和規范,通過制度和章程對其進行約束,同時加強教師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管理和思想教育。大學生的日常行為不是一塵不變的,因此在制度上和教育上也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完善制度和章程。在教育方面,教師應該根據當前需要對學生進行計劃性和控制性的教育,約束學生的行為,更要鼓勵學生去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并提出學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創新。目前,高校并不是僅僅局限于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更主要的是營造學生養成能夠自我約束、自我認知的生活學習環境,注重學生的自主行為,鼓勵學生參加利于自我修養的活動,讓學生在學校的生活能夠感受到關愛和快樂。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傳播,將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貫穿到學生群體,讓學生具有關愛之心、積極之心和奮斗精神。堅持以法為本,加強制度執行能力。學生管理體制的創新。各個高校都有嚴格的規章制度,規章制度的內容能夠較好的約束學生行為。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革,高校陳舊的制度需要不斷的與時俱進,學生管理體制不斷的創新,進而能夠更好地為大學生服務。在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教師應對學生的文化教育同時,對其生活更加的關心,可以組織學生成立興趣小組,建立健康的學生會,通過不同方式的教育讓學生能夠具有積極、健康、團結、友愛的精神。
管理人主要是管理人的思想, 而人的思想要靠教育、靠引導、靠規范、靠轉化和調動。要始終把思想教育貫穿于日常行為管理之中。大學生的思想活躍, 思維敏捷, 但又不是十分成熟, 容易存在片面與極端, 在做思想工作中還要有細心、愛心、耐心。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 不帶半點草", 這正是教育工作者無私奉獻的典范。摒棄過去的那種管、卡、壓的管理模式, 提倡疏導的個性化方式。正確把握日常行為管理工作的重心,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大學的學習是大學生活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大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為了將來的社會生活掌握知識、學習技能, 從而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軍校是培養軍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是塑造、鍛煉、提升人的基地。軍校大學生,經過大學階段的學習深造、提煉,將成為國家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才。如何在短短四年內,把自己磨練、打造成既有健康心理品質,又有杰出才能的人才,與其在大學階段是否有意識的進行科學培養是分不開的。
另外,作為一名教員,我可以從我切身的實踐出發,把學校學員日常行為管理劃分一日生活管理、會議匯報管理、考勤管理、崗位責任管理、軍容風紀管理、營區秩序管理、考核獎懲管理等幾部分,這幾方面是相輔相成的,相互影響的,認真剖析這些方面的現狀激發軍隊學員樹立正確的目標、注重自身修煉、注重自我實現并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學院人才培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