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摘 要:電工電子技術學科是機電類專業(yè)的基本課程,是每一個機電專業(yè)學生所必須掌握的基礎性專業(yè)課程,影響著機電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與專業(yè)能力的發(fā)展。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指出教育教學應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來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本文也將以此為指導,從堅持學生主體原則、堅持能力主線原則、堅持激趣促進原則三個角度來分析新課改下電工電子技術學科所應遵守的幾項主要教學原則。
關鍵詞:電子電工技術;教學原則;教學
引言:對機電專業(yè)的學生而言,電工電子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專業(yè)課程,也是該學科的基礎課程。該學科的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所以,需要對電工電子課程的教學有效性進行探究,為更好地開展機電專業(yè)教學提供指引。就該學科而言,其主要教學目標就是為了培養(yǎng)能夠滿足就業(yè)崗位需求的人才,促使學生掌握關鍵技術。通常而言,大多數學校都非常重視對學生電工電子課程的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我國學校教學往往存在一定偏差,在此情況下教學效率非常低。因此,本文對學校電工電子課程的教學有效性進行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1.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1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滯后
以往在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往往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只是一味的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很少會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豐富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單一,同時也使得教學內容非常的枯燥,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電工電子技術的熱情,甚至可能會使學生喪失學習電工電子技術的積極主動性。另外,在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只是將實踐作為理論教學的輔助內容。此外,現階段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的實踐多為驗證性實踐,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1.2設置實訓課程的比例偏低
在實際教學時,學校對教學成本的關注程度非常高。很多學校并不愿意在實訓方面投入過高的成本,因此課程設置的比例偏低。當前時期,在剖析學校電工電子課程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根據實際情況可知,在開展實訓課時,學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yè)在選擇人才時,會統(tǒng)籌考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等,但是學校所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實際上與企業(yè)需求存在非常大的偏差。在此情況下,學生的綜合能力無法滿足企業(yè)的實際需求,而導致該問題出現的原因,一方面表現為實訓課程比例較低,另一方面也與學校的生源和教師教學方式等多個因素密切相關。除此之外,學校辦學產業(yè)化特征逐漸顯現,不僅要教書育人,還要追求其利潤率,以此實現長遠的發(fā)展。所以,很多學校在實訓器材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并不愿意增加其教學成本。總體來看,當前時期學校的實訓教學資源無法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操作能力,也無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改善發(fā)揮實質性的作用。
1.3師資隊伍素質不足,教學質量難以確保
眾所周知,電工電子技術實踐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備充足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同時還具備良好技術實踐能力。由此可見,電工電子技術實踐教學低師資要求較高。但是,現階段國內在電工電子技術實踐教學方面的師資力量不足,很多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理論知識,但是技術實踐操作能力相對較弱。師資隊伍能力的不足,導致電工電子技術實踐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2.改革電工電子技術教學的有效途徑
2.1理論教學與實際生產相結合
技能標準是電工電子實踐教學的指導性標準,只有達到相應的技能水準,才能夠收到電工電子時間教學的效果。在實踐教學的訓練內容上,要滿足三個特性,既實用性、科學性、典型性。要將在實際生產中所需要的主要技能加入實踐課堂中,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知所用,并且能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在實際的電工電子時間教學中,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使學生能夠在實際中充分的理解和運用理論知識。例如在電氣控制系統(tǒng)設計的學習中。我們就可以采用結合生產實際的方式進行。讓學生首先對所用時間的內容進行了解,然后對于其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要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查找相關的資料。教學形式上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這樣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通過不同的意見來進行全面的分析,保證教學效果。
2.2更新及調整教學內容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電工電子技術也在不斷的更新發(fā)展,在生活與生產中不斷出現新的電工電子技術,為了跟上時代發(fā)展需求,高校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必須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引入新的知識與技術,這樣可以更好的滿足社會市場對電工電子技術人才的需求,從而滿足時代發(fā)展需求。對于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內容的改革更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根據市場發(fā)展需求對教學大綱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便于培養(yǎng)出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電工電子技術人才;第二,根據學生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第三,調整課時比例。在電工電子技術教學中增加實踐教學課時,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出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優(yōu)秀電工電子技術人才。
2.3堅持激趣促進
之所以要強調激趣教學原則在電工電子技術學科教學中的落實,是因為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差,叛逆心理很強,總是頂撞、反抗教師。而消除或削弱生厭學情緒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激趣教學,若學生可對電工電子技術學科產生學習興趣,那么他們便會主動配合教師,在脫離教師督促、鞭策之后還會主動學習電工電子技術學科知識,主動學習先進的前沿技術,了解本專業(yè)的發(fā)展前景與發(fā)展?jié)摿ΑK裕處煴仨氁獔猿旨とご龠M教學原則,通過賞識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通過探究來讓學生感受成功,通過實習來讓學生了解發(fā)展,通過實驗來讓學生獲取能力,加深生對電工電子技術學科知識的記憶程度,延長記憶周期,享受學習的樂趣。
2.4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直觀展示教學信息
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日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現象逐漸增多。通過運用多媒體,有助于使電工電子課程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同時有助于對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等進行調動,使學生的各個感官快速地參與到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將電子電工教學的各項內容較為直觀地呈現給學生。比如教師在開展“電子線路”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的畫圖軟件,將觸發(fā)電路和計數器等的動態(tài)過程展現給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將靜態(tài)文字描述轉變成有形的動態(tài)圖像。然后,再運用慢鏡頭回放的形式,將動態(tài)的畫面定格給學生看,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3.結語
總而言之,對電工電子技術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經積極性,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隨著電工電子技術的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與調整,我們相信電工電子技術教學模式會越來越完善。此外,高校還要不斷探索新的實踐教學模式,推動學生與教師之間良好溝通,進而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廉佳玲.試論機電一體化的創(chuàng)新及發(fā)展方向[J].山東工業(yè)技術.2017(24).
[2]尹秀艷.電工電子實踐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設及教學指導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14):226-227.
[3]王廣斌.中職電子電工專業(yè)教學的創(chuàng)新路徑分析[J].吉林教育,2017(1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