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當下,中小學教研的實際效果不容樂觀。從學校層面來看,存有申報課題的少,能夠深入研究的少;評估檢查時,匯報得多,平時落實得少;“裝門面”“趕新潮”的多,能夠聯系實際的少;求短期效應的多,能夠持之以恒的少;應付上級要求的多,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少。
一、從教師這個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四種不良表現:
(一)目的不明。
許多教師盡管熱情較高,興趣卻根本不在“研”上,其目的是聽從學校工作指揮、滿足評職稱、評模評先、獲得行政獎勵的需要,特別是有很多中小學教師,甚至是個別領導,簡單地把科研理解為發表論文,給教師產生了誤導,使教師陷入了片面追求論文數量的誤區。
(二)選題不當。
當前總體中小學教師的理論水平不高,科研時間也很有限,因此教研工作只能以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為主,而不是以理論研究為主。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急于求成,為了達到早出成果、快出成果的目的,都熱衷于選擇理論性課題。由于選題不恰當,往往導致教研工作與實際工作相背,研究的問題實用性不大。
(三)過程隨意。
教學研究過程中,沒有養成按課題計劃研究的習慣、沒有正確運用教研的方法去實施,教研過程比較隨意。
(四)成果片面。
許多教師申報課題后,對課題不作深入的研究,就急于寫論文、出成果,更有甚者為了完成學校布置的任務,或者參加上級研究部門組織的論文評比活動,就到網上去下載幾篇文章,通過刪減、整合很快就竊取了別人的研究成果。這樣片面追求成果的作法,完全與教研背道而馳,這是百害而無一利研究。
上述這些問題,不及時加以疏導,教研不但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與作用,而且還會直接影響教研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小學教師參與教研的建議
建議一、樹立意識
思想意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正確的思想意識,才能產生正確的行動。目前,許多教育工作者還存在一些對教研認識的誤區,學校的教研管理過程中還顯現出一些管理盲點。我個人認為,教師要搞好教研工作,必須要先樹立五種意識。
1.樹立“先導”意識
當今社會飛速發展,每位教師都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樹立“科研先導”意識,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教育教學而言,教研就是那塊“不誤砍柴功”的磨刀石。但在現實教學中老師們卻忽視了這一點。工作中不少教師每天忙于備課、上課、作業、批改之中,穿梭于教室、辦公室之間,“勤”字當頭,甚至不少教師也得到了校領導的認可、家長的好評。但是他們卻不去思考:我怎樣用較好的辦法,用更輕松的方式,取得更佳的教育教學效果?更好的方法、更輕松的方式從何而來,為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通過開展教研去探索,如果這種意識的缺失,就是科研“先導”意識不強的表現或科研意識淡薄的表現。
2.樹立“主動”意識
一位有悟性的教師,教學中一定會認識到,教研是教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提高自身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是教師提高自身價值的必由之路,每位教育工作者只有樹立“主動”意識,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變“要我搞科研”為“我要搞科研”,才有可能成為教研的主人。反之一位沒有教研意識的教師決不會有自覺的科研意識與行動。
3.樹立“服務”意識
教研工作富有服務功能,它的成功能為學校發展服務。這種服務是教研的出發點,也是教研的歸宿點。從一些學校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教研要充分發揮其服務功能,就必須要貼近學校,貼近教育工作,貼近教師實際。脫離了實際的教研,就好比是植物喪失了土壤,必然會喪失基礎,必然會喪失生命力。
4.樹立“過程”意識
教研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兩者方向不同但目標一致。 樹立“過程”意識,就是打破教研的神秘感,教學中遇到的新問題、產生的新靈感,解決問題的新策略,教師與學生知識交流的新發現等等,只要有意加以探討、形成思路,實踐應用,應用實踐。學校一定要將落實教科研過程與追求教科研的成果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甚至在追求過程的基礎上,再去追求結果,這樣的教科研成果才有價值。不重視過程的結果,必然是空洞而淺顯的,只能當作是應付上級的一次活動,對教學工作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5.樹立“創新”意識
“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在教研工作中不在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動,因為,教研工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培養教師積極進取精神和開拓創新能力的過程。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是教研的大忌,梁啟超說:“變則通,通則久。”變,就是發展就是創新。為此,我們十一團中學的全體教師,樹立“創新”意識,改變觀念,努力教研為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建議二:要學習和掌握教研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教研是教育科學研究的簡稱,它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指導,運用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現象,進行了解、搜集、整理、分析,從而發現和認識教育規律的活動。1、教研是一項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實踐活動;2、教研是一種具有科學理論依據的活動;3、教研是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實現的活動;4、教研是以教育領域中所發生的現象為研究對象的;5、教研要經歷了解、搜集、整理、分析和發現這樣一個完整過程;6、教研的目的是揭示教育規律,改進實踐工作的。教研的表現形式是課題研究,所以,我們常常把教研有時與課題研究等同起來。
教研工作或課題研究的一般來程序,包括“選題——論證——設計方案——申報立項——實施研究——總結鑒定——成果推廣”這樣七個步驟。
建議三:要圍繞改革核心,抓住課堂主陣地
教研工作中老師們考慮最多的就是課堂教學研究,圍繞課堂教學,需要研究的課題很多。課堂教學的某個方面、某個細小環節,都足以成為我們研究的課題,如“教學中教師對突發問題的處理”、 “學生在學習中的奇思妙想”、“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如何養成”、“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發揮”等等,都是很有研究價值的課題。
建議四:把煩惱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
教學中要樹立“教什么研究什么”的思想及“問題就是課題”的意識,堅持“需要什么就去研究什么”的原則。 總之,只有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中小學的教研才是有生命力的,才可能結出累累碩果。達到推進教研、穩步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總之,只有把工作和教科研有機結合起來,教研才可能真正發揮先導的作用,“科研興教”“科研興師”才可能成為現實,讓我們每位教師努力探索,不斷創新,無私奉獻,我們教學工作一定會迎來一個更加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