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紅
閱讀是一個長期的日積月累的過程,它對學生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許多家長對于學生課外閱讀的意義認識不夠,認為課外閱讀會耽誤學生時間,對學生課外閱讀不支持。課堂上,大量的輔助教材、練習題, 排山倒海般,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此時的讀書,成為一種機械式的流 水作業,應付差事,更別說什么方法了。“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能使人獲得豐富的知識、具備良好的素養、塑造健康的人格、培養高雅的情趣。作為語文學習的必要手段之一,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有著其他活動無法取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孩子們回家課外閱讀的方法指導。
一、選擇適合的課外讀物
閱讀是心靈的對話,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心靈高尚的人交談。我認為教育者的任務應從孩子出發,以小學生的興趣為中心通盤考慮,綜合開發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現在市場上各種兒童讀物五花八門、良莠不齊,因此,在選擇讀物時,教師要進行指導。指導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選擇學生喜歡的。
當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書時,他會讀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書的世界里,和書里的人物同喜同悲,當學生讀自己不喜歡的書時,會感到枯燥無味,不知所云當。所以,應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進行閱讀,這是應當遵循的第一原則。
2.貼近學生生活。
文章的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文章的語言很容易與學生的已有經驗建立聯系。學生讀這類文章,感到十分親 切。因為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起來也沒有困難。更重要的是,已有的經驗積累能幫助學生找到更準確的表達語言,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如果當一篇文章能使閱讀者全身投入其中的話,文章對人的影響將會是持久而深遠的,不僅內容可能終身難忘,而且有關語言也可能永遠難忘。
3.讀物語言水平要略高于學生。
挑選的內容不能總停留在淺顯的、過于形象的讀物上,應多選擇一些有深度的、稍微超過自己的知識積累、認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激活感性,磨煉理性,在閱讀中受益。
4.內容健康有益。
小學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教師要認真地幫助他們選擇思想健康、語言生動、活潑規范的圖書;同時,要注意配合語文教學和其他學科的教學,向學生推薦有益的圖書,在閱讀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切實遠離那些低級趣味、庸俗的黃色書刊。
5.符合兒童心理特征。
孩子天生愛幻想,這就決定了他們愛讀帶有幻想事,像童話、科學幻想小說。好奇是孩子們的又一天性,喜歡讀一些探險和探秘的故事;孩子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也喜歡讀一些具體形象的小故事;兒童詩反映了孩子們的世界,表現了孩子們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也為孩子們所喜愛。
二 、教給方法,指導閱讀。
一位哲人說過:“沒有恰當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這就提醒我們, 要幫助小學生掌握好讀書方法和技巧。有的學生憑著興趣,走馬觀花地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顯然這樣的讀書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閱讀的方法有很多種,我這里所要談的是幾種我們常用而又十分有效的閱讀方法:
1.選讀法。
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指導學生去圖書館借閱相關的資料,再選擇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寫作文,以培養摘錄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同時也豐富了語言積累,提高了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2.精讀法。
就是對書報的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教師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速讀法。
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當今科學突飛猛進,生活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這必然要求我們的工作講質量講時效。如果我們的學生只會字斟句酌地讀書,很難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的需求。因此教會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需要,采用速讀法不諦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三、 創設條件,促進閱讀。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課外閱讀的條件,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交流。
1.組織圖書角。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 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
2.保證閱讀時間。
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既可朗讀所教的課文,也可翻閱課外的書報,還可每周劃出一、二節課時,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四、鼓勵先進,堅持閱讀。
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很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閱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 大量的廣泛的閱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這樣班里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閱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實現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徑,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一旦養成,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思想所帶來的效應遠遠不是我們單純的語文教學所能達到的。所以說,課外閱讀教學是一種大語文觀,是一種語文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