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力銘
摘 要:機械設計的關鍵是設計人員根據機械真實應用原理和運動模式,進一步科學規劃與設計零件的實際尺寸與應用模式,從而優化生產流程。針對設計人員來講,是否選擇標準化的設計零件,相應影響了機械制造,要想在最大程度上減少誤差造成的不良后果,應根據科學要求,保證產品生產水平。
關鍵詞:公差配合;機械設計;制造
引言:
利用控制精度與產品表面質量綜合再現公差配合與產品質量的聯系。其中牽涉的精度控制是指在生產要求相同的前提下加工零件,由于各類因素約束,在大小、形狀等方面產生一些操作差異,迫切需要采取科學公差。與尺寸有關的精度,關鍵是對加工表面相同基準尺寸的誤差嚴格把握;彼此位置精度,對加工表面與基準間的彼此位置誤差合理掌控。幾何精度,對加工表面形成的結合差異全面掌控,涉及平面、直線等。只有把握這些精度,才可以更好地應用公差配合。
一、公差與配合
(一)公差概述
在機械設備制造中,公差定義是指機械零件尺寸參數可以承受的極限波動區域。這部分參數包括零件幾何尺寸、物理化學參數。幾何尺寸公差是機械幾何參數改變區域,牽涉到零件的形狀和位置等;物理化學參數公差是指機械零件的物流化學參數變化區域。
(二)配合概述
在機械設計與制造行業中,定義的配合是擁有相同公稱尺寸并且彼此配合的孔軸。通常來講,包括過盈、間隙和過渡三種配合方式。
配合制是指擁有同樣極限數值的孔與軸在彼此配合中根據的制度。結合不同基準,包括基軸制與基孔制兩種。基軸制標準是軸產生的公差,進一步配合不同基本偏差孔的公差;基孔制基準是圍繞孔形成的公差,進一步配合不同基本偏差軸的公差[1]。
二、公差配合的選用
(一)公差配合意義
現代化機械生產對規范化要求更高,規定各種工具的型號標準,機械零件生產公司在不同區域能夠互換,保持一致的規格,無需重新設計,保證機械生產零件在公差范圍獲得對應尺寸。機械制造中包括幾何參數與力學性能之間互換,制造中存在各類缺乏穩定性的因素,任何一種機械都無法達到百分之百的統一,在機械設計制造過程中必須對公差預先設定,針對機械制造來講,公差主要是制造品提供幾何參數的變化范圍,可以產生一部分誤差。
在設計中必須慎重思考基準制,其通常應用在普通軸孔配合中,使加工軸更為輕松,利用基準能夠節省時間,獲得精確的尺寸,更好實現標準化批量生產。基準明確之后,可以選擇不相同的公差等級,提示出制造的精確度,通常來講,公差等級自然越高越好,但在實際生產中,要想獲得最大化經濟利益,在滿足實際標準時選擇偏低公差等級,節省了投入成本[2]。
(二)三種類型不同的公差選擇
結合軸孔存在的大小間隙,人們可以選擇相應型號配置,當間隙較大時選擇H11/c11,比如手動式發電設備。空轉帶輪選擇H9/d9與軸配合,間隙偏小,但還能轉動。精密間隙通過H8/f7進行配合。大多數情況下過渡配合還可以選擇精密配合,應用過程中盡量保證參數精密性,提高拆卸便捷性。若軸與孔難以發生對應運動時,科學選擇過盈配合,固定軸孔統一承擔負荷,較大的過盈量傳遞的力量也更大。比如,貨車的輪圈與輪轂應防止在運動中出現移動,采取溫差法對二者配合裝配。
三、公差配合應用
針對機械設計與制造來講,應高度關注公差配合發揮的作用,合理選擇基準制與非基準制,綜合思考機械制造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解決手段,處理相應問題,并明確與控制公差值,提升實際配合水平,相應提高制造能力。
(一)應用在機械設計中
圍繞公差配合,是否正確選擇直接影響了產品質量。所以,在設計中,嚴格選擇每個位置的零件,全面分析實際情況,保證合理的選擇模式。公差配合希望了以獲得最大化利潤,遵守這些原則:
第一,選用基準制。綜合考慮基準制,在特殊情況下合理使用基軸制,若應用的制作軸擁有公差等級,在相同軸上配置零件,最終利用基軸制。在一部分情況下,還能選擇非基準制,結合具體情況貫徹落實[3]。
第二,選用配合。可以選擇類比方法,盡可能利用優先配合模式,之后對經常使用的配合應用整體思考。
圍繞單一零件分析,主要是為了科學選擇公差等級與值,首先,公差項目需要為幾何公差選擇,實際表現為,根據特征要素,結合應用零件要求,合理實施選擇。其次,選擇公差等級方面,采用類比方法,使用等級不高的公差值。要想達到工藝等價,應嚴格控制尺寸和公差區域,通常采取軸高于孔的配合。
在具體生產過程中,極限量具應用無法直接檢測零件加工的實際尺寸,通常狀況下,只是整體判斷過止端極其零件是否合格。在設計中應用這部分量具,無形中增加了誤差概率。即便是零件在尺寸基石范圍內,也無法達到整體配合需求。要想保證工藝的等價,基本尺寸應小于500mm,標準公差明顯小于IT8,國標準薦孔明顯低于軸級,進一步達到配合要求;基本尺寸超過500mm,基本尺寸低于3mm或者是標準公差超過IT8時,國際推介孔緊密配合同級軸。針對過盈問題,應嚴格控制配合公差等級,一般情況下,孔的標準公差必須低于IT8。比如,在設計石油鉆井設備時,科學設計公差配合,避免按照傳統標準開展合理選擇。主要是由于其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中應用,對這類型設備設計時,主要思考耐用特點與經濟性。綜合分析,在科學選擇配合公差的前提下,在操作設備鏈輪中全面分析齒輪承受的負荷。由于荷載存在大小差異,相應產生不同的公差配合[4]。
(二)應用在機械制造中
針對基準制選擇來講,其在齒輪和聯軸器中應用。非基準制應用在平鍵和殼孔,僅需要標記軸公差,從而利用P6。殼孔緊密配合軸承內圈,建議選擇k7。鍵槽配合平鍵,保證二者之間的寬度。
在現實選擇中,綜合思考設計狀況,配合對象是相對較松的零件,同時,根據零件要求與應用途徑,明確公差數值,在具體加工中,合理對其調整,防止加工方式影響配合生產工作。
(三)整體應用
公差需要在初期設計、改進到最終生產應用的每一個環節中實施配合與參與。比如,當生產螺絲與螺母時,若尺寸出現偏差,難以和螺母科學匹配,這也是人們選擇公差分析的基礎,結合機械對應需求加工設計產品。在解決設備故障中公差配合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功能,由于存在不少人為因素,物理環境帶來的干擾,機器在在正常運行時都會發生事故,這就需要采取專業化的維修技術。對設備維修時,選擇不同公差配合類型應遵守一定原則,具體包括:零件組合裝配時需要整體研究受力狀況與接觸模式,在配合方面零件也產生不一樣的扭矩;二是選擇配合時思考零件的真實狀況,按照零件特點明確松緊配合方式;三是按照零件性能采取對應公差配合登記。當對公差配合類型明確時,人們可以收獲最大效益。
四、結束語
綜合分析,在機械設計與制造中科學應用公差配合,最大程度減少了發生誤差的幾率,相應確保了產品生產質量。在機械制造過程中,不一樣的零件具備比較規范的尺寸,若不注意這部分問題,必定干擾機械設計過程,所以,高度關注孔軸之間的配合問題,相應提升設計與制造水平,并全面彰顯公差配合的應用價值,推動其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良貴.機械設備因公差配合引起的故障問題及其維修技術探討 [J].機電信息,2016(12):106-107.
[2]安曉衛,李衡,徐萬孚 . 配合面公差對機械密封環密封性能的影響 [J].沈陽理工大學學報,2016(6):92-98.
[3]易忠奇.機械產品制造中公差配合的選用[J].精密制造與自動化,2017(4):49-50.
[4]李俊,仝軍營,劉洋.冶金機械的綠色設計新理念與高端制造新技術研究[J].世界有色金屬,2018(20):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