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儷
摘 要:根據發改委、能源局《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廣東、浙江等8個地區將作為電力現貨市場的第一批試點。2018年廣東省公布《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市場運營規則體系(征求意見稿)》,標志著我國首個電力現貨市場交易規則正式問世,廣東、甘肅、山西等3個地區相繼進入現貨市場模擬運行階段,2019年必將成為中國電力現貨的開局之年。隨著現貨試點省份的穩步推進,對發售電企業的電力交易能力、市場風險把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電力體制改革的現狀、電力現貨建設的必要性、常見集中電力現貨模式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提出了在電力現貨條件下發售電企業的應對策略,為后續發售電企業調整發展方向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力現貨;策略;建議
1我國電力體制改革現狀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掀起了本輪電改的大幕。此次電改的精髓便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電改四年以來,所取得的成績也是較為顯著的:一是發用電計劃有序的放開了。二是輸配電價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核定。三是配售電實現了分離,民間資本進入了該領域。四是全國的交易中心實現了相對獨立。五是增量配電業務引入了混合所有制。隨著《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的發布,電力現貨也拉開了大幕。
2電力現貨基本概念
因為電能無法儲存及大規模的儲存。因此,發、輸、配、用必須同時完成,且必須保證實時平衡。一般商品的現貨市場是一手交錢,再一手交貨,進行實物交割。電力現貨市場中的日前市場是基本確定運行日的負荷需求及開機機組出力水平、電網邊界條件等交割條件。日內的市場就是對日前市場的滾動調整。預留一定的空間開展輔助服務市場以保證發用實時的平衡。因此,電力現貨市場就是日前及更短時間內的考慮供需平衡和安全約束的電力產品交易的市場。
3建立電力現貨市場的必要性
目前以廣東為代表的中長期交易存在這許多的缺點和不足:一是交易體系不健全,交易品種不完善,市場成員交易風險高,調度責權不對等。二是不能反映電力實時供需平衡特點,難以形成清晰的價格信號來反映資源的余缺。三是中長期分散交易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有限。四是中長期交易剛性執行固化電網調度資源,市場成員責權利不對等。五是價格機制依然沒有理順,難以有效評估資產的利用效率,難以對規劃產生引導。建立電力現貨市場的必要性:一是電力市場的本質就是要先創造紅利再分配紅利的機制和環境。二是要構建相對完善的市場體系。三是電力電量平衡由粗略到精細的逐步完善,完整的市場周期應該成員充分的靈活性和風險規避手段。四是通過電力市場可以形成反映阻塞的節點電價,引導負荷與發電在空間與時間上均衡分布。
4現貨市場的常見模式
英國模式和美國PJM模式分別是電力市場分散式和集中式的典型代表。分散式中的中長期雙邊交易實行物理交割,日前市場為增量市場競爭。集中式中的中長期交易為金融交易,通過價差合同鎖定雙邊風險,日前市場全電量競爭,簽訂的電量合約不進行物理執行,只用于差價結算。分散式以簽訂物理合同為主,發電計劃由中長期市場約定曲線和現貨市場成交曲線疊加形成,集中式以簽訂金融合同為主,發電計劃由現貨市場成交曲線形成。分散式流動性強,交易規則簡單,對市場主體和電網的成熟度要求非常高,集中式效率更高,能夠較好體現時間和空間價值,有利于整體經濟優化調度,交易規則復雜,市場力監控難度大,價格存在大幅波動的風險。廣東電力市場選擇集中式的主要原因就是廣東線路阻塞情況較為嚴重,在解決線路阻塞方面,集中式現貨市場有更高的效率。
5廣東省電力市場概況
截至2017年底,廣東電網統調裝機容量為1.17億千瓦,中調及以上裝機0.96億千瓦,地調裝機0.20億千瓦時。統調裝機中,火電機組容量占比68%;核電機組容量占比11.4%;水電機組容量占比7.9%;風、光、生物質其他類型機組容量占比5.1%。廣東電網統調最高負荷10858萬千瓦,同比增長8.5%,其中西電東送最高負荷3496萬千瓦,占統調最高負荷的32.2%,最大峰谷差4366萬千瓦,占統調最高負荷的40.2%。廣東最為全國(南網區域)最早的現貨起步區,配套制定了1+8現貨規則體系。在其規則中實現了優先發、購電政策、保障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額吸納政策,保障部參與市場交易的用戶用電。日前現貨開市前,開展中長期交易,鎖定電價對沖現貨市場的風險。
6發售方在電力現貨市場中的交易策略
6.1發電側報價策略
現貨市場中,一旦有其他機組的報價低于自己中長期合約的發電成本,電廠就愿意減少自己的中長期發電,通過價差合約的結算機制,由更低價的現貨電來代替自己的發電,以履行自己的中長期合約。雖然電廠在現貨市場中減少了發電,但通過價差合約的結算,反而增加了自身的利潤,實現了資源的優化配置。越接近預測節點電價的報價波段應越密集,爭取以合理價格中標更多出力。將合約電量越多的分解到節點電價低的時段,價差電費越大,對發電側越有利,反之不利。
6.2售電側報價策略
售電公司需要考慮零售量、零售價、合約量、合約價和現貨價五個因素。現貨市場中,用電側報價前需要考慮負荷性質和零售電價格,剛性負荷報價一般為交易中心公布的價格上限,確保百分百成交,對于價格響應負荷以零售電價格為報價基準,保證一旦成交,購售電收益為正,購電價格過高時,購售電收益為正,購電價格過高時,寧愿放棄該段負荷,以免產生負收益。
7備戰未來電現貨市場的建議
7.1改變觀念,積極參與電力市場改革。要主動投身市場化改革,全面進軍售電側市場。要滿足市場客戶多元化能源需求,涵蓋冷、熱、電、氣等多種能源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維、投融資等環節,全力向清潔能源、分布式電源、能源互聯網轉型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能源服務商。
7.2加強政策的學習與研究。要持續加強關于國家及地方關于電力體制改革尤其是電力現貨改革的相關政策,了解規則,有針對性性的制定和開展工作。要加強商業模式研究,根據規則情況與用戶協商制定出理性的商業模式,規避與用戶雙方的風險。加強電力負荷需求變化和電力供應能力的研究,加強需求變化的因素研究。加強對電網運行的研究,實施跟蹤電網運行相關信息。加強對不同類型用戶生產過程的研究,協助電廠或用戶根據電能量價格的變化情況,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優化用電曲線,在與市場互動的過程中獲取收入。
7.3加大人力和信息系統建設的投入力度。要培養專業化的人才,建設專業化隊伍。要建立建成一套完整的營銷管理決策系統,通過營銷管理信息系統,及時將相關信息加工成能夠做出科學判斷和合理決策的基礎依據,依托營銷信息管理系統做好用戶需求分析。
參考文獻:
[1]梁志飛,陳瑋,張志翔,丁軍策.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模式及路徑探討[J].電力系統自動化,2017,41(24):16-21+66.
[2]劉丹,王麗萍,紀昌明,梅亞東.北歐統一電力市場的組成和運營模式介紹(1).物理市場:現貨市場、平衡市場和實時市場[J].國際電力,2003(03):4-7.
[3]裴哲義,王新雷,董存,等.東北供熱機組對新能源消納的影響分析及熱電解耦措施[J].電網技術,2017,41(6):1786-1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