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狀
摘 要: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細胞,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企業中的資金流動也越來越大,其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然而,財務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是每個企業需要面對的主要風險之一,是否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會直接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生存發展。財務風險屬于微觀經濟風險,它存在于企業的投融資、財務活動和財務關系的每一個步驟中,在市場經濟日益激烈的今天,各種大小企業由于資金問題或財務問題而爆發危機最終導致公司破產的案件層出不窮。為了能夠控制好公司財務風險,避免公司因為重大財務風險而遭受危機,公司需要對一系列財務風險進行提前防范。鑒于此,本文就企業財務風險影響因素的結構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財務風險;影響因素;防范措施
1.財務風險的類型
企業財務風險具有多樣性,從當前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現狀來看,財務風險的類型主要有以下三點:首先,籌資風險。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著嚴重的籌資壓力。一方面,它們的籌資渠道極為有限,很有可能出現資金鏈斷裂的現象,另一方面,它們的籌資成本過高,容易導致資不抵債的現象;其次,投資風險。投資決策是企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決策,投資活動的成敗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企業在投資決策前可能出現考慮不全面的現象,導致投資活動未能實現預期收益,增加了企業的償債壓力,繼而引發財務風險;最后,收益分配風險。收益分配風險主要由于企業的收益分配不合理所導致。部分企業在收益分配中沒有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存在短視行為,如超額分配,導致企業內部留存收益偏低,影響了企業的擴張與發展。
2.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
2.1企業財務管理的外部宏觀環境情況
企業財務管理的外部宏觀環境情況,是影響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財務管理的宏觀情況包括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以及法律環境、自然環境等。這些因素雖然存在于企業外部,并且獨立于企業內部經營之外,但仍然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產生非常重大的干擾。其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就如同自然環境的變化對于企業本身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的,并在發生后是難以改變的。這些原因都來自于企業外部,并最終都使得企業無法達成預期的收益目標。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因素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外部環境因素的好壞會增加或降低企業受到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外部環境的突然變化可能會打開新的市場,給企業的經營帶來轉機,但多數的情況下,都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運作上的挑戰甚至威脅,如果企業的規模較小,財務水平又處于相對不利的情況,則難以適應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
2.2缺少合理的財務風險管理方法
雖然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和管理在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重視對財務風險的管控,尤其是中小型企業。一方面,他們的風險管理意識比較薄弱,沒有意識到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在于他們面臨著巨大的生產經營壓力,同時沒有相關的部門和具有豐富風險管理經驗的人才,所以導致很多企業沒有財務風險管理的方法;另一方面,企業無法準確甄選財務風險的類型,上文中提到,財務風險是伴隨著財務活動發生的,其包括投資風險、融資風險等各個方面,加之引發風險的因素較多,雖然這些不同的風險類型具有不同的特點和管理手段,但由于部分企業長期缺乏風險管理的意識,當風險真正發生的時候,無法在短時間內正確定位風險的類型,也就無法采取合理的手段進行調整和改善,這種情況使得企業在面臨財務風險時表現出極大的被動性,十分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
3.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3.1提高企業對于財務管理在環境變化方面的適應能力
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獨立于企業之外,企業自身無法進行主動的干預,但并非就是說企業不能有所作為,相反企業應該要對其進行預測和主動適應,企業通過對以往的事例和損失案例進行經驗分析,制作相應的備案制度,如保留部分資金源作為生產資源環境突變時的緊急資金,對于產品生產線做好在市場轉型止損的備案措施,主動分析市場變化趨勢,關注政策法規趨勢,主動貼合政府導向,根據時機調整財務上的管理制度,明確內部財政管理權責,從而提高企業在外在財務環境突變時的應對能力和止損能力,從而降低由于外在宏觀環境因素所導致的財務風險。
3.2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多元化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企業應該從提高員工的財務風險意識入手,因為財務風險的發生伴隨著財務活動,這些財務活動涉及企業各部門的人員,因此,企業應該提升各部門員工的風險管理和防范意識,具體來講,通過組織相關培訓、活動或者參觀等豐富多樣的形式逐漸讓員工了解財務風險的內涵、誘發原因、產生的后果、類型和特點,以及其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性,增強員工對財務風險防范和控制的意識。企業還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財務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不斷學習先進的風險管理評估方法,逐步建立起企業多元化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3.3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與科學的投資決策機制
首先,資金是保證企業正常運營的基礎,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根據企業的實際盈利水平與規模大小,保證與之發展相應的資金數量,進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穩固的基礎。另外,企業內部需要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將所獲得的利益與風險進行均衡,通過合理的財務杠桿,有效地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若財務杠桿不合理,就會導致企業的資金緊張,償債能力不足,容易發生財務風險。同時,要保證企業的穩步發展,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在面臨長期投資的情況時,相關的管理人員要對項目的風險程度進行分析,還要對市場環境可能發生的變化及企業未來可能獲得的收益進行分析,通過分析與比較,選擇最合適的投資項目,進而保證企業資產的增值。
3.4落實風險預估工作
科學的預估工作是為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工作掃清障礙,提高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企業的健康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風險管控系統的建設中,需要將科學、健全的風險預估機制的構建作為重要內容,借助高效、穩健的風險預估機制,將企業財務風險的類型、類別、層次等有效地呈現出來,降低風險控制與防范的難度。對此,企業需要做好以下兩點工作。首先,優化財務風險的識別。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需要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系統的分析與梳理,并且在梳理環節中要結合企業的資產財務狀況,嚴格按照事先設立的指標、數據來識別財務風險,全方位的展示出企業在運營中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使企業在財務風險的管理中有所準備;其次,明確財務風險的等級。企業財務風險具有多樣性,不同類型財務風險的發生幾率以及影響范圍有著很大的差別,因此,在財務風險的管理中,必須重視風險等級的劃分工作,針對風險等級,合理配置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的各項資源。
結束語
企業的財務風險問題是企業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無法避開也無可忽視的問題,企業的管理中往往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最終產生相應程度的財務風險并共同作用于企業。當企業的外部財務風險增大時,內部問題和矛盾也相應增大,最終難免會導致內外部財務風險并發,激化產生更加嚴重的財務損失。管理者應該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增強企業抵御風險的防范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使企業在各種環境變化中穩步向前,從而起到相應的積極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王潤琦.新形勢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思考[J].納稅,2018,12(33):138.
[2]馬瑞軒.大數據與企業財務風險預警[J].納稅,2018,12(32):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