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剛


【摘 要】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本院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共126例。將參與調查的病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60例患者采用西醫治療,服用尼爾雌醇片和谷維素;觀察組66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結果: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為93.9%,對照組患者為83.3%,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對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療效確切明顯,患者恢復良好,不失為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一種有效方法。
【關鍵詞】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中西醫結合;血清雌二醇
一般來說,女性的更年期范圍指的是女性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到女性絕經后一年內的時期,整個過程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1]。根據收集資料證實,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現象,為更年期女性常見病之一,以中老年人群為主,本病是指卵巢功能由旺盛時期逐步衰退,直至完全消失的過渡時期[1]。本項研究為了對更年期綜合征患者進行調查,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以及文獻,并證實其臨床癥狀以睡眠障礙、焦慮、暴躁為主,大多數患者承受心理和生理雙重壓力,給日常工作和生活帶來影響。本病在臨床治療中,西醫以藥物治療為主,以激素類藥物為常用藥物,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長期使用給患者身體帶來了嚴重毒副作用。為此本研究嘗試應用中西醫辨證施治療法,研究樣本為魚臺縣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共126例,并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現將有關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魚臺縣第二人民醫院就診及住院進行治療的共126例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者,年齡41~60歲,平均(45.8±4.3)歲。全組研究對象病程3個月~5年不等。全組研究對象均排除器質性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所有患者在治療前3個月內均未服用任何激素類藥物。治療前血紅蛋白(Hb)值為(65~95)g/L,血小板計數、凝血功能和肝腎功能均正常。在患者知情的情況下,經患者同意,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60例患者采用西醫治療,服用尼爾雌醇片和谷維素;觀察組66例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其中有7例患者為脾腎兩虛證,有8例患者為心腎不交證、有10例患者為腎陰陽俱虛證、有17例患者為腎虛肝郁證、有22例患者為中肝腎陰虛證。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可比較。
1.2 臨床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治療,給予尼爾雌醇片口服治療,劑量為2mg,1次/d;谷維素10mg,3次/d;30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給予患者中醫辨證施治療法,對于脾腎兩虛證者采用的藥方為大補元煎加減,藥方如下:取鹿角膠15g、巴戟天15g、熟地、莬絲子、枸杞子、杜仲、當歸分別15g以及山藥20g、山萸肉20g、黨參20g、炙甘草6g。腎虛肝郁證者應采用一貫煎加減方,藥方如下:取川楝子6g、枸杞子15g、北沙參15g、當歸15g、生地黃30g。腎陰陽俱虛證者應采取二仙湯合二至丸加減方,藥方如下:鹽黃柏10g、仙茅10g,生牡蠣30g、莬絲子20g、鹽知母12g以及熟地黃、女貞子、仙靈脾、肉蓯蓉、巴戟天、當歸、旱蓮草各15g。心腎不交證者應采用甘麥大棗湯、黃連阿膠湯加減合用方,藥方如下:黃芩10g、黃連6g、阿膠珠15g、白芍15g、炙甘草15g、浮小麥30g。肝腎陰虛證者應采用左歸丸合二至丸加減方,藥方如下:旱蓮草、鹿角膠、龜板膠、莬絲子、川牛膝、女貞子、枸杞子、制首烏、山藥、山萸肉分別15g,制鱉甲20g、熟地20g,30d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個療程。
1.3 指標觀察和分析[2]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為患者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療效指數為90%以及90%以上;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療效指數在90%以下30%以上;無效上述情況均未達到。
觀察兩組患者E2(血清雌二醇)水平變化,以發光免疫法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式
本次研究數據經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選擇%來進行表示,并且以卡方進行檢驗。從統計學角度,P<0.05的情況為存在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照組和觀察組臨床療效對比
治療3個月后對全組患者進行隨訪,結果顯示,對照組臨床療效差于研究組,兩組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2.2 對照組和研究組治療后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變化對比
治療1個療程后對兩組病人進行對比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血清雌二醇水平較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
3 討論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主要病因是由卵巢功能衰退導致的相關生理性功能障礙引起的相關病癥。大量統計資料顯示,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壓力的增加導致我國更年期綜合征病發率呈持續上升趨勢,而且本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女性更年期綜合征致病因素比較復雜,隨著患者年齡的增長,卵巢功能逐步衰退,其誘因為內分泌改變,本病和患者生活習性、精神、心理、環境有一定的關系,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3]。本病從中醫角度出發屬于月經不調、郁證等范疇,病機是由年齡增長而引發的機體出現陰陽失衡現象,使患者肝、腎出現了紊亂現象,最終導致患者出現脾不健運、肝腎陰虛等癥。因此在治療中應遵循滋補肝腎、健運脾胃的治療原則。本病西醫以激素類藥物治療為主,其中尼爾雌醇片為常用藥物,尼爾雌醇片為雌三醇衍生物,具有親脂性高等優點,在用藥后對腸道吸收、儲存可起到有利的因素,此外還具備藥效長久等優點[4-5]。為了提升臨床療效,本院采用了中西醫結合辨證施治治療方式,根據患者臨床癥狀判斷其病癥,對于不同的類型分別采用對癥的中藥湯劑進行治療,可起到平衡腹臟陰陽、健脾調心的作用[6]。本研究在本次調查中發現,對照組臨床療效以及E2水平改善情況均差于研究組,由此可見中西醫結合治療是從綜合角度進行治療,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在嚴格掌握其適應證的前提下,對女性更年期綜合征患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療效確切明顯,患者恢復良好,不失為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一種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潘鑫.中醫辨證療法聯合心理療法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18):189-190.
[2] 周美清,李亞里主編.老年婦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81.
[3] 李玉萍.中醫治療更年期綜合征106例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6,08(09):267.
[4]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
[5] 李麗.辨證分型治療更年期綜合征52例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7,31(03):42-44.
[6] 林穗青,李紅,程利南,等.連續口服小劑量米非司酮對卵巢功能及子宮內膜發育的影響[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2,29(04):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