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芬


【摘 要】 目的:分析綜合護理配合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各組為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前提下,在手術過程中進行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手術指標。結果:1)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2)和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胃管拔除時間、尿管拔除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更短,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配合干預,可以有效地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并且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綜合護理配合;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應用效果
胃癌是一種多發、高發的惡性腫瘤,發病于患者胃上皮部位,以老年人群為高發者,死亡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現階段,治療胃癌的主要方法包括手術、放化療,其中手術技術已經得到明顯的改善,微創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提高了胃癌根治術的精細化水平和手術療效。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過程中,術前、術中、術后的積極護理干預尤為關鍵,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手術依從性,確保手術能夠安全、順利完成。本研究通過對本院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對照試驗,探討綜合護理配合在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具體研究內容如下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患者75例,女患者25例,平均年齡為(60.00±3.50)歲,受教育水平:小學及初中30例,高中及大專55例,大學15例。隨機分組,各組為50例。觀察組男患者35例,女患者15例,平均年齡為(60.00±3.50)歲,受教育水平:小學及初中15例,高中及大專25例,大學10例;對照組男患者40例,女患者10例,平均年齡為(60.00±3.50)歲,受教育水平:小學及初中15例,高中及大專30例,大學5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具體包括:術前檢查、切口護理、管道維護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前提下,在手術過程中進行綜合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包括以下。
1.2.1 手術器械準備 術前30min,護理人員提前調整好手術室內的溫度和濕度,提前對沖洗液進行加溫準備,調整合適的手術床高度,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后,指導患者采取正確的手術體位,并且協助患者調整體位,使用棉墊保護好患者的骨突位置。如果患者精神過度緊張,使用膠布帶固定好患者的四肢,避免手術中清醒引起躁動。安排不同的護理人員分管腹腔鏡,對手術整個過程予以認真觀察,隨時為醫生遞送所需的手術器械。一旦發現患者生命體征顯示異常現象,立刻報告醫生,并且協助醫生進行處理。器械護理人員于術前半小時清潔手部,準備手術臺,對手術所需的物品進行認真核實和清點,檢查所需設備是否能夠正常運行。在手術過程中密切觀察手術的進展,密切配合手術醫師遞送手術器械、輔料,協助醫師建立人工氣腹,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是否平穩。嚴格按照標準執行胃癌隔離技術,對患者的腹腔滲血進行清理,保持術野清晰。關閉腹腔后,再次清點手術物品,確定在患者的腹腔內手術物品無遺漏。
1.2.2 心理疏導護理 由巡回護理人員負責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減緩患者的恐懼、焦慮感,確保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指導和協助患者擺放正確的手術體位,及時調整體位的偏差,留置引流管,認真記錄患者手術中的各項指標,負責收集病理組織標本和送檢。
1.2.3 鎮痛護理 手術結束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調整舒適體位,注意固定好引流管和胃管,并且保護引流管和胃管免受污染。對患者的切口進行檢查,如果患者感到劇烈疼痛,則使用鎮痛藥進行治療。可以通過轉移患者注意力的方法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囑咐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手術指標。手術指標主要包括以下: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胃管拔除時間、尿管拔除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t檢驗,對非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卡方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量數據的分布趨勢,采用率的形式表示計數數據的分布趨勢。P<0.05表示數據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手術指標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胃管拔除時間、尿管拔除時間、引流管拔除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更短,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腹腔鏡技術獲得了明顯的改善,目前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在早期胃癌的治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該手術創傷小、并發癥少,但是手術操作難度大,因此要求手術中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密切配合[2]。但是,傳統護理模式難以滿足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的護理需求。傳統模式下護理人員僅能夠單純根據醫囑完成護理工作,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全面性。
綜合護理配合是現代新型的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在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充足的生理、心理準備工作,并且在各個崗位護理人員共同配合下,輔助醫生完成手術[3-4]。本研究采用綜合護理配合模式對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干預,可以有效地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從而提高了手術室護理質量和效率,并且因此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綜合護理配合干預,可以有效地提高手術室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并且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利霞,劉飛燕,鐘麗梅,等.圍術期綜合性護理干預在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22):91-93.
[2] 魏雪蓮.腹腔鏡輔助胃癌根治術對胃癌腸道屏障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影響及護理對策分析[J].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8,37(10):4595-4601.
[3] 高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老年胃癌患者的圍術期護理要點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4):287-288.
[4] 閔臘英,任明揚,周群麗,等.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路徑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8,25(03):37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