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服務社會就業、服務學校發展、服務學生成才的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本”為辦學指導思想,結合職業教育目前現狀和本身特點,堅持改革創新,探索具有鮮明特點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
關鍵詞:示范班級;教學;人才;探索
一.示范班級開展核心目標
1.拓寬人才培養模式,加快課程體系改革步伐
認真貫徹執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新模式,推行“學中做、做中學、”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方式,以“專項培養、過關考核”為教學手段,突出技能教學,樹立“寬基礎、強技能”的理念,努力培養具有一定水平的專業人才。
開發校本教材,創建精品課程,制定工作頁,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搭建專業課程體系和創建特色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平臺,建立和完善新型教學評價體系,加快專業課程、核心課程體系改革步伐。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培養專業教師,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安排教師參加各級專業培訓,讓教師走入企業,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新工藝、新方法;引進企業的優秀人才參與專業教學、課程設置,項目安排,初步實現專業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零距離”對接,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3.加強校企合作,保障教學資源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基本方向,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本質要求。校企合作的質量,直接決定著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敗。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的實現形式,促進中職教育發展,中職學校與企業深入對接,以訂單培養、工學結合、企中校多種模式培養。企業向學校提供教學資源,學校向企業輸送優秀人才,企業與學校合作共贏。
4.服務教育和教學
示范班級開展,儲備技能比賽人才,服務實訓中心的管理,加強實訓課開展與管理,不斷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現有教學管理制度,構建高效的教學管理體系,使專業教學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組織、有措施、有落實的順利進行。
5.培養專長、專項學生,提升學校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
在現有通識課程模塊、學科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教師教育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基礎上,結合專業發展,優化課程體系,改善教學方法,著力建設示范班級,培養專長、專項學生,鞏固職業教育教學成果,進一步提升職業教育知名度,擴大社會影響力,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讓社會企業滿意。本著博學精技、務實求真、培養專長、專項學生的原則,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認真處理好專業課程、實訓課程的比例和結構,將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頁相結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理實一體化教學。以滿足學生就業、升學、個性發展的多元化需要。
二.建設方案
1.示范班級組建方案
示范班級組建過程中,我們始終認真謹慎,既要培養優質人才,又不能拔苗助長。始終堅持培養學生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的技能人才的理念。
示范班級的學生應從二年級學生選拔,他們經過一年的生活和學習,對專業、行業都已經有所了解,對今后的就業有一定的思考和認識,對自己的能力價值也有客觀真實的評價。從而避免了“選拔前滿懷希望,錄取后滿懷失望”的情況發生。
在示范班級組建過程中,我們應對學員嚴格控制,堅持擇優錄取原則,明確規定報名參加示范班級的學生學習成績要在班級前列,同時綜合素質要高。報名學生要參加筆試,筆試成績合格者還要參加中等職業學校把關的面試,通過層層選拔,同學們才會珍惜這個學習機會,為示范班級的良性運轉奠定了基礎。
2.教學方案制定
傳統的教學組織模式已經延續多年,方便教學組織和實施,但對于示范班級教學的實施,有些環節不太適用。企業應該參與到教學中,除了讓學生走進企業,還可以讓企業進入課堂,根據教學規律和學生認知的規律,靈活地安排學生的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里既能學習到必要的基礎知識,又能熟練掌握崗位所需要的技能,真正把“學”和“做”、理論和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3.課程體系建設
1)提煉汽修企業典型工作任務
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是指對專業崗位群中需要完成的綜合任務進行剖析,小任務進行總結歸納的過程。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主要通過企業現場調研,與企業技術專家研討來完成。經過分析,提煉出企業崗位工作任務實例,總結歸納出企業典型工作任務。
2)通過對典型企業工作任務的教學化加工獲得專業學習領域
為方便示范班級的教學組織與實施,將職業行動領域進行教學加工和反思,充分考慮教學的可實施性,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按照實際工作過程組織教學,結合技術復合型工作特征,按照多技術融合、初級到高級、單一到綜合的原則,設計出專業的學習課程。
3)面向崗位群構建課程體系
為保證學生終身學習和就業需要,整個課程體系在專業學習領域基礎上,增設了公共課程和拓展課程,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新的課程體系中,徹底打破了原有公共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傳統模式,形成了以公共課程保障學生的再學習能力,以專業一般課程保障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以專業核心課程保障學生的職業能力,以拓展課程保障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全新模式,課程體系充分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和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保證他們在就業上崗后能盡快適應職業崗位工作過程中的要求。
4.實訓中心建設
結合人才培養方案整體要求,與校企深度合作,建設滿足教學的要求,分工合理、資源優化共享;充分利用設備、教學示教臺、多媒體視頻等設備和手段,讓學生通過聽、摸、看、拆、檢等方法在真實和具有濃厚的職業場景中,盡情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可持續發展實訓中心。
通過校企深度合作與融合,在企業內建設滿足校外頂崗、輪崗實習的校外實訓基地。
三.發展與就業
隨著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不斷探索、深化,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不斷改善學生職業認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在新的教學模式中,鍛煉學生文明、禮儀規范,與員工、客戶溝通能力,通過學校搭建就業平臺,讓畢業學生就業滿意的企業,讓企業挑選滿意的員工,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
以創新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手段為保障,通過示范班級辦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提升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水平,增強辦學實力,擴大發展空間,在數量、質量、結構和效益上協調發展。
作者簡介:
馬凱,男,漢族,四川廣元,大學本科,講師,汽車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