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彥國
摘 要:加氣混凝土砌塊作為承重和非承重的結構材料和保溫圍護材料,其具有重量 輕、保溫隔熱隔音效能好、有一定機械強度和可加工性等優點。文章敘述了加氣混凝土砌塊 墻體的材料控制要點,并從砌筑過程、墻體結構構造措施、抹灰工藝等三方面探討了加氣混 凝土砌塊墻體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加氣混凝土砌塊是以水泥、石灰、石膏和粉煤灰或河砂為主要原料,以鋁粉為發氣劑經發 泡、成型、蒸壓養護等工藝制成的微孔塊狀墻體材料。作為承重和非承重的結構材料和保溫 圍護材料,其具有重量輕、保溫隔熱隔音效能好、有一定機械強度和可加工性等優點。本文 探討了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關鍵詞: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施工;質量控制;砌筑;構造;抹灰
一、材料控制要點
裂縫是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質量通病,這和加氣混凝土砌塊材料本身的收縮不無關系。 因此,選擇砌塊時應優選干燥收縮值小的砌塊。一般來說,材料密度越高,干燥收縮值就會 減小,但是同時要滿足砌塊熱導率的要求。由于原料和工藝條件的不同,各廠家的砌塊干縮 性差異較大,為保證質量,應選取生產工藝成熟、養護條件好、產品質量穩定的廠家產品。 砌塊因強度較低,在運輸、裝卸時嚴禁用翻斗車傾卸和拋擲,避免砌塊破損。砌塊、黏結 劑、界面劑、專用砂漿、鍍鋅鋼絲網、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等進場必須檢驗其產品合格證和 質保單,對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有監理見證取樣,做進場復檢。特別要檢查廠家砌塊出釜后存 放時間是否符合《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存放5d以上方可出廠”的要求。加強網采用的耐 堿玻纖網格布或鋼絲網應符合下列要求:(1)耐堿玻纖網格布網眼尺寸不得大于8mm×8mm, 單位面積重量不小于130g/m2,主要性能指標應符合建材行業標準的要求;(2)鋼絲網應采用 鍍鋅鋼絲,網目規格不大于20mm×20mm,鋼絲直徑不小于1.0mm。 砌塊進場后,要分類堆放并明示標志。砌塊堆放,盡量堆在室內。如條件所限只能在露天 堆放時,要堆放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四周做好排水處理,并要采取遮蓋措施,避免雨水淋 濕。堆放高度不宜超過1.5m,堆放時,宜保持適當的通風間距,使堆置在中間部位的砌塊也 能較快干燥,以降低砌塊的上墻含水率,保證其砌筑時含水率小于15%。
二、砌筑過程控制要點
(一)砌塊排列圖繪制 施工前不做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排列圖設計,致使上下砌塊的搭接長度在某些部位偏短,而 填充墻使用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較低,施工時如未按要求加設鋼筋網補強,會使墻體收縮產 生軸心受拉,沿齒縫出現垂直裂縫。因此,墻體砌筑前,根據施工圖的具體要求,結合砌塊 的模數、幾何尺寸,繪制砌塊排列圖。砌塊出廠后應置放40~60天,體積變化穩定后方可上 墻。同時要考慮砌塊上下搭接錯縫,要求搭接長度不小于塊體長度的1/3,并且不小于 150mm。當在同一位置3皮的搭接長度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在水平縫內每道設置不少于 2Φ6鋼筋,鋼筋兩端均應超過該垂直縫350mm長。
(二)混凝土導墻 宜在墻體底部設置素混凝土(C15或C20)導墻。底層(無地下室)所有墻體底部都應設置 混凝土導墻,這樣可以增強底層墻腳的強度和墻體的抗滲性以及增加房屋的耐久性。對于2層 以上建筑的墻腳是否設置混凝土導墻,多層建筑最好設置,至少可以統一標高,對施工期間的防水也有好處;高層建筑不宜設置,因為200mm高的混凝土導墻對于高層建筑來說,將會增 加不少墻體自重,對建筑物結構不利。
(三)嚴格控制砌塊上墻含水率 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孔隙率大、吸水率高,抹灰前不進行澆水濕潤或澆水不夠,砌塊將大量 吸收抹灰砂漿中的水分,使砂漿水泥水化不能正常進行,抹灰砂漿強度降低。因此,砌塊砌 筑前24h澆水濕潤,直到表面充分濕潤為止,砌筑面要達到飽和面干狀態。 但含水率過高,則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因砌塊失水體積收縮而出現水平及垂直裂縫,因 此應控制砌塊的含水率不大于l5%。雨天施工時堆放在室外的砌塊應有遮蓋設施,不得使用被 雨水淋濕的砌塊。當雨量為小雨以上時,應停止砌筑并對已砌筑的外墻體進行遮蓋,防止雨 水浸入。砌塊應提前7d進入施工現場并置放于室內,使砌塊含水率與室外大氣達到大致平 衡。被雨水淋濕的外墻體,應待其含水率與室外大氣大致平衡后方可進行墻面抹灰。
(四)砌體頂部處理 由于砌體將有一定收縮變形,所以砌筑到頂部時應預留一定的空隙,待砌體砌筑完畢至少 7天后才能進行頂部斜砌(角度60°~75°)頂緊,并用砂漿填實。
三、墻體結構構造控制要點
1.砌體的轉角和縱橫墻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因特殊原因不能同時砌筑及其他需要留置的 臨時間斷處,施工縫應留成斜搓。如留斜搓確有困難時,必須沿高度每500mm設置2Φ6拉結 筋,鋼筋伸入墻內,一般每邊不小于700mm。拉結筋設置可在框架柱中預埋鐵件,預埋鐵件在 豎向應留有較大余地,以便在焊接拉接筋時有上下調整的空間。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拉結筋 的常見設置方法:(1)植筋(埋設)法。砌體與鋼筋混凝土柱(墻)相接處,采用2Φ6拉結 筋,用植筋或預埋鋼筋辦法,施工時預先在砌塊的水平灰縫面開設通長凹槽,置入鋼筋后, 用黏結劑或M7.5水泥砂漿填實至槽的上口平。但也有的施工企業采用未開槽施工,將拉結筋 埋置于加厚的灰縫內。(2)專用鐵件連接法。該方法一般用在框架內隔墻上,設置L形鋼制 專用連接件。鋼筋混凝土柱(墻)處用射釘或膨脹螺栓連接,砌塊處用2寸鐵釘固定。鋼筋焊 接網連接法。鋼筋網有的要求用Φ6,有的要求用Φ4。采用該方法只能加厚砌體灰縫。 2.砌塊墻體與鋼筋混凝土柱(墻)間應預留l0~l5mm的間隙,待墻體砌筑完成后,采用 PU發泡劑嵌平實。 3.砌塊墻體應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應超過1.5m,待前次砌筑的砂漿終凝后,再連 續進行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4m。 4.在進行管線敷設和箱、盒安裝時,應根據尺寸要求,確定好位置,并彈出位置線,用 切割機割開槽,不能隨意剔鑿砌塊,損壞砌塊墻體。箱、盒安裝和線管敷設好并固定牢靠 后,將該部位的砌塊澆水潤濕,用摻107膠的泥砂漿抹實補平,在大面抹灰之前,釘鋪密目鋼 網片,面積較大的暗裝箱背面,應釘鋪雙層密目鋼絲網片,以有效防止抹灰空鼓、裂縫產 生。
四、墻體抹灰控制要點
為了有效防止空鼓和裂縫的產生,必須細化、強化抹灰工藝措施,制定每道工序的質量驗 收標準。由于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抹灰容易產生空鼓、裂縫,因此,按高級抹灰工藝進行控 制,底灰、中灰、面灰層進行粉刷。施工中,應嚴格控制各抹灰層厚度,局部偏差較大的, 先進行找補,禁止不分層粉刷。
(一)墻面清理及處理 墻體抹灰前,對墻面舌頭灰、砂漿頭、浮塵進行清理,對缺棱掉角處進行修補。
(二)沖筋貼餅 根據面基層的平整度情況,進行沖筋貼餅找方:控制整體墻面抹灰層的厚度及平整度,總 抹灰厚度控制在25mm以下。
(三)澆水濕潤墻體 視季節溫度而定,水滲入深度20~25mm為宜。基底水分多,抹灰層干燥越慢,砂漿收縮就 慢,有助于砂漿與墻面粘接和強度提高,減少抹灰層空裂。
(四)打底砂漿 抹底灰前刷10%~12%的107膠水泥素漿一道,宜采用M3的混合砂漿打底,水泥宜采用普通 硅酸鹽水泥,砂采用粗砂、水洗,含泥量不大于2%,嚴格控制抹灰層厚度。
(五)抹中層灰 也稱過渡層,銜接底灰和面層,先澆水濕潤,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2%,厚度不大于 6~8mm,強度符合設計要求。
(六)罩面層 宜采用M5砂漿面層,砂用中砂,水洗,含泥量不大于2%量膠粘劑,壓實抹光,無抹痕,使 其粘接牢固,不空不裂。
五、結語
總之,加氣混凝土砌塊墻體的質量控制,應先從砌塊、砂漿等原材料入手,確保所用材料 的質量,然后用砌體技術措施來控制砌體質量,最后控制抹灰質量,以得到滿足要求的墻 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