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
一、開發利用教材資源,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首先,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所謂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與已知、淺知與深知之類的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情境中去。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其次,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學中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的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數學經驗,留心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多元解決問題,促進學生主動應用,驗證數學知識,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同時,根據開放性的原則,選取的生活情境要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多個數學問題,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激發學習欲望。最后,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即教學內容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游戲活動、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等方法和手段來模擬、再現和創設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于教學全過程,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建立一種開放的、與生活相結合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即教學過程生活化。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探索規律的興趣,新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的培養。有效的課堂教學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情感,學生能積極主動,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二)活用習題資源,因勢利導,促進學生自我發展
首先,利用課本例題,延伸習題是產生新習題的源泉。
其次,根據實際生活創設習題情景,使習題內容與時俱進,這樣,數學習題才有吸引力。在解答中,通過對社會現實背景的解讀獲取社會生活多方面的資源,讓學生在每個角落都能夠找到數學的足跡。當“神州五號”圓了我們飛天夢時,可以利用它的素材編制習題,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安全教育”時,可以讓學生尋找數學背景的交通標志,利用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制作習題,告訴學生珍愛生命。當中國正在登珠峰時,創設了小丁丁、小巧、小亞、小胖四個小主人公要和我們一起登險峰創關,獲取金鑰匙打開智慧之門,成功登上無限風光的險峰。
第三,“錯誤”資源的開發與妙用。小學生做數學練習,無論是課堂、家庭,筆頭、口頭或其它類型的題目,均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錯誤。有時訂正過了仍然會一錯再錯,這時教師埋怨,學生懊悔。其實,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難免的,關鍵要學會“研究”自己的錯誤。新課程強調要開發資源,通過制作小學生數學錯題本,找錯點、析錯因、找對策、自訂正,總結出預防“錯誤”的要點,從而讓“錯題”成了“開啟智慧的寶貝”,不但促進了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還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三)豐富文化資源,滲透意識,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數學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數學本身,應將數學教育置于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中,滲透數學文化,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如學了圓周率,學生可以查閱到有關祖沖之的故事,利用祖沖之的事跡可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崇敬感。
我們還可以利用數學小故事小常識,拓寬學生的數學視野。
二、開發利用學生差異資源,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學生的差異是資源。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的不同導致學生性格,智能等各方面的差異,這是不可回避的。顯然,這種差異為班級教學帶來了諸多困難,但促進每一個學生個性與潛能的健康,充分和可持續發展是新課程“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核心理念的具體體現。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將差異視作資源來開發和利用,從而使課程理念落實在真實的行動中。
如“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學生在口算45÷3= 時,雖然結果都是15,但思維過程卻完全不同。有人“把4捆小棒全部拆開與5根合在一起,然后一根一根地分,分3份,每份15根”;有人“把4捆小棒全部拆開與5根合在一起后,每3根一份,共分了15份”;有人“把3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捆,再把一捆拆開與5根合在一起分給3份,分完后每份是1捆5根即15根”;還有人“拿出一捆分成2個5根,然后把3個5根分別分給3捆,每份是1捆5根也就是15根”。顯然,有人喜歡從整體入手分析問題,具有整體思維傾向。有人喜歡將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來考慮,具有分析思維傾向。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展示各自的思考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對數學問題的豐富認識,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批判性,真正實現資源共享。
三、開發利用網絡資源,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首先,利用網絡促進自主學習。
其次,利用網絡促進協作學習。網絡平臺的架設,使得協作學習這一時空得以大大的延伸,從而達到在增進學生探索性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有利于學生將來適應信息時代終身教育的發展。
再次,利用網絡促進交互學習。網絡平臺的架設,為師生交互、生生交互和貫穿提供了便利。對于在網絡教室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可以先由小組推薦一人作課堂發言,其他同學補充,全班利用聯機討論方式,共同解決存在問題,并將討論的內容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夾中。
最后,利用網絡促進探究學習。利用學校服務器架設有關專題數學學習網站,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豐富多彩的素材,有效地提高了采集信息的速度、數量和質量,為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提供了方便。
開發教學資源需要教師對數學本身進行周密思考與精心設計,不能被習慣了的傳統教學模式所束縛,要敢于突破與創新。當然也不能只追求某種轟動效應、搞形而上學。以上只是我的一點粗淺做法,教學資源的開發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智慧的挑戰,還需要我們作進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