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平
一、身體打擊樂介紹
身體打擊樂(Body Percussion),顧名思義,它的意思就是把人的身體當作打擊樂器來演奏。當演奏者擊打、刮擦、摩擦或搖動自己的身體時,產生振動便會發出聲音。人類的身體還有幾種獨特的發聲法,如使用呼氣、吸氣、嗓音等完成身體打擊。
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拍手、拍腿、跺腳和捻指來感受和表現各種不同風格的音樂節奏組合。另外還有其他幾種身體打擊方式,如:敲擊胸部、吹口哨、拍打或輕彈臉頰的同時張開嘴巴、彈舌、咕嚕聲、擊打臀部等。還可以通過手法的變化來改變聲音,例如在不同位置拍手來影響音高和共振等因素。
因為人體是最天然的樂器,因此身體打擊樂在音樂教育中被廣泛引用,每個學生都可以用這種方式直接體驗音樂元素,如節拍、節奏、音量等,并幫助學生內化節奏技巧。國際上常見的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等都運用到了身體打擊樂。
二、利用身體部位輔助節奏訓練
借助于身體打擊樂,通過各種游戲動作,可以提高身體感知以及運動技能,同時可以鍛煉雙手協調型,還可以通過律動節奏來提高表達音樂的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合作技能的發展。身體打擊樂既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伴隨著音樂、舞蹈等的伴奏來進行。
1.借助自身的節奏訓練法
進行身體打擊樂訓練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引導學生發現將音樂融合在一起的樂趣以及發現新的身體聲音和節奏的樂趣。
身體打擊樂的整體理念是建立在唱、做和演的基礎上。首先將節奏說出,然后連接旋律和身體打擊樂動作,最后流暢的做身體打擊樂表演。學生們用簡單的歌唱、有趣的敘事文本和各種各樣的游戲,不知不覺中他們就將獲得基本的節奏音樂的技巧。
下面的例子中,兩句的旋律大體相同,因此設計采取了相同的節奏型來鞏固學生對歌曲的記憶,一組動作由擊打胸口、響指、拍手、擊打腿部這四個動作組成。
在一個樂句中要完成兩組復雜的動作組合,對于學生們而言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考驗,但這也恰好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為學生提供攻克難題的成就感。安排重復的節奏練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內化不熟悉的聲音和動作序列。
在課堂上使用了身體打擊節奏訓練組合,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們對于節奏的掌握,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
2.同伴互動的節奏訓練法
合作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組織技術,更是一種團結合作的精神。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關系,學習的過程不僅是學生認知發展的過程,更是學生的情感、意志、個性共同發展的過程,合作可以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
在下面樂句中,同學們兩兩組成一組,面對面站立;在每小節的強拍和次強拍上,每個同學用右手與對面同學的右手擊掌,其余拍子則拍打自己的胸口。
這樣的設計一來繼續強化學生對節拍強弱的認知,同時也與第一個樂句中的節奏設計形成了“大節拍”與“小節拍”的對比,可在節拍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對速度的認知。
與同伴組成小組進行節奏訓練的過程是非常有趣的,這使得學生在進行節奏訓練的同時,不僅要提高自我的節奏意識,同時還要促進對方的協調和動作技巧。
3.集體合作的節奏訓練法
在與同伴合作的基礎上,還可以設計規模更大的節奏訓練,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集體訓練,可以繼續強化學生們的合作、協調能力。由于集體進行節奏訓練時人數較多,因此必須嚴格設計訓練模式,根據人數、場地以及學生的自身狀況隨時調整。
下面以《大海啊故鄉》為例,學生們圍成一個圓圈,面朝里站立,整個圓圈?,每到第一拍就向右轉起來一步,整個圓圈看起來就像海里波動的浪花,視覺上(波動浪花)、聽覺上(一邊做聲勢一邊演唱)、節奏上(聲勢動作感知)多維全方位的讓學生體驗音樂的情緒,更易于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這樣設計的目的在強化學生對強弱拍理解的同時,使得整個隊伍流動了起來。
通過集體的節奏訓練中,能夠更加著重培養學生們的團隊精神,并強化集體意識的培塑,做到1+1>2。
三、巧用課堂實物完成節奏訓練
大自然的千姿百態構成了一個廣闊而生動的課堂,而實物則是大自然在課堂中的直接回歸。
將生活中的日常實物變為簡單的音樂工具如桌椅、筷子、酒瓶、書本、陀螺、文具盒等都是很好的工具,都可以在課堂外的地方非常靈活地使用。從簡單的節奏練習開始,單次節奏感、節奏輕便小巧的片段訓練就能取得突破,例如簡短的游戲,以及一小段精彩的比賽,都是很有效的。對大腦和雙手的使用有助于個人綜合能力的開發。
在下面的樂句中,“沒有吃”使用筆敲擊書本,“沒有穿”使用筆敲擊文具盒,“自有那敵人送上前”則使用敲擊三次桌面再兩支筆交叉敲擊的模式。這里的設計是為了將節奏與歌詞的斷句進行同步,使學生在敲擊不同位置的物品之時,能加深對歌詞斷句的理解。
學生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椅子作為輔助,面對椅子進行節奏訓練。
在下面的樂句中,前兩小節敲擊自己的椅子面,第3-4兩個小節敲擊自己的椅子背,第5-8小節敲擊自己右邊椅子的椅面。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完成樂句內部歌詞句子成分的分析,加強對節奏的感知。
在最后一個樂句中,依次拍打左側、中間、右側三個椅子的椅面,表示跟隨歌詞和旋律的層層遞進,節奏走向也有著對應的走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使學生通過敲擊方向的變化,加深對作品高潮遞進的理解。
由此可見,身體打擊樂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充分利用身體以及身邊的日常用品來完成節奏的訓練,對于學生來說,這是審美教育的組成部分,發現并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美,同時達到了提高音樂基礎技能的目標。
四、小結
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對學生進行節奏的培養與訓練,不僅可以使學生增強對音樂作品的感知能力,還能激發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讓學生獲得滿足感。由于每個學生各自之間的差異較大,大部分學生并未受到過專業的音樂訓練,因此通過節奏教學,可以讓學生充分掌握音樂節奏,在繼續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減小困難,使學生學有所得。
同時,通過身體打擊樂來進行學生的節奏訓練,則更是音樂實踐的重要途徑,自主參與和身勢打擊可以突出身體對節奏的整體感覺和認知。而借助與同伴和集體合作完成身體打擊樂的節奏訓練,還能更好地使學生培養起與他人協作的集體主義思想和意識。在音樂教學中有著新穎性、易操作性和高效性,使得日常的課堂教學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