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華
在學前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今天,人們對學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幼兒園教師的培養質量是提高學前教育整體水平的關鍵。《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中指出“幼兒園教師是履行幼兒園教育工作職責的專業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養與培訓,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2014年教師節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說道: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繁榮、民族振興、教育發展,需要我們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涌現一大批好老師。
可見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需要培養,需要培訓。那么怎么樣的培訓才能真正適合幼兒園老師的發展,促進幼兒園的發展呢?市場上林林總總的機構培訓難以適應幼兒園的實際需要,效果不顯著。在這種情況下,“園本培訓”成為促進幼兒園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研究的過程:
一、科學管理,保障園本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1.健全領導組織
我們成立了以園長任組長、師訓員分管、教研組長實施組成的園本培訓領導小組。明確人員職責、制定培訓方案、定期梳理調整培訓策略、提高培訓質量。構建了園本培訓管理網絡,凸顯層級管理,保證了培訓工作有序、有質、有效地開展。
2.完善激勵機制
在以人為本教師培育機制下,我們完善了一系列適合我園課改需要的園本研修制度。如:教師培訓制度、骨干教師評聘制度、教師考核制度、教師評優制度等,這些制度為打造我園的校園文化、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規范培訓管理
有效培訓是建立在良好的管理基礎上,為此我們把規范管理的理念始終貫穿于整個園本培訓中。為每位教師設立“教師成長檔案”,以市、區級教師培訓總體要求為指導,建立教師校本培訓學分檔案,即一人一檔。
二、研訓合一,夯實基礎,構建教師成長的快車道
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很難有高素質的學生,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素。我們通過園本教研、研訓合一,提速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
1.以德為先,喚醒教師發展的內需與激情
幼兒園把教師的師德建設放在首位,創設條件,提供機會,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大家齊心協力,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埋怨,切實從身邊做起,有所創新,有所進步,有所作為。
2.以培為重,落實園本培訓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依托專家,聚焦實踐,轉變行為
在幼兒園骨干教師較少的前提下,我們充分利用專家資源,組成各類小組,圍繞不同的主題開展活動,讓每位教師在實踐研討中理解新理念,轉變教師行為。
(2)層級培養,目標引領,自主發展
層級培養是實現教師自主發展的有效手段。根據我園教師隊伍的保教經驗水平、引領與輻射能力,我們將其分為新教師、合格型教師、骨干教師,同時針對三個層級教師在發展階段中的不同問題和不同的發展需求進行了分層設目標、分層促發展的層級培養措施,加速了教師的自主發展。
(3)關注教研,捕捉問題,助推成長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推進和實施,它的優越性和適切時代的先進性凸顯出來,但在與現實的碰撞過程中時有產生如個別化學習中如何觀察幼兒?運動中的挑戰性、層次性如何體現?等等問題。這是矛盾的普遍性使然,任何新事物的發生和發展都會遇到這種情況。出現困惑后,我們正確面對,不指責、不埋怨,采取積極的態度在困惑中思考,在思考中形成專題,在專題引領下解決問題;對于教師共性或突出問題,形成大教研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實踐研究。對于一些與幼兒年齡段或小教研組關系密切的特殊問題,我們則在小教研中探討。教師們通過學習、實踐、研討,形成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教研互動,正是這密切的互動,使教師的困惑與問題豁然開朗,對教師實施新課程起到了助推作用。
(4)課題研究,打造特色,形成研究團隊
當今社會賦予未來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期望。教師要適應這種要求,就需要新的知識與能力,尤其是教育研究能力。
三、研究的成效
通過研訓一體培訓,教師們的專業能力得到了提高,促使幼兒園的辦園質量逐漸提升,得到了家長的肯定,在社會上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1.初步形成培訓手冊
幼兒園關注每一時期、不同對象的培訓,在實踐中調整梳理,逐步形成了培訓零星的資料如:《一日活動操作手冊》、《新教師培訓》、《家教指導(專題)指導方案集》等,我們期望幼兒園的培訓有個可參考的文本,提升培訓的質量。
2.教師的成長與收獲
幾年來,教師們在全國、寶山區各類比賽中獲得獎項:一位教師在全國教學方案設計中榮獲一等獎、一位教師在全國論文評比中榮獲三等獎同時在上海市論壇會上交流,二位教師在區教學活動月比賽中分獲二等獎、三等獎,多篇論文在國際論壇上交流,多篇征文獲寶山區征文評比等第獎。一位老師被評為區教學能手,三位教師成為塊級骨干教師。
四、困惑與思考
1.園本培訓課程體系不完善
如何建構完整的培訓課程體系,使培訓成為一種規范有序的、可以周而復始、常規化的課程,促教師的發展,需要我們今后不斷地探索和研究。
2.教師對教育理念缺乏內化
隨著課改的深入,教師們接受了許多新的理念,也深感其先進。但要將這些先進理念轉化為教師們的自覺行為,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如何從農村地區的實際出發,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師群體更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3.教師知識的儲備薄弱
作為教師,知識的儲備要豐厚。就目前的學習狀況來看,教師重網絡學習,輕書本學習;重專業知識輕經典等知識學習。幼兒園今后為教師創設學習的機會,不斷豐富教師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