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生態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班每一個同學的個性要求,通過現代多媒體教學,實現教學相長的課堂。它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有著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一種生活化的課堂,同學們可以在課堂上對自己感興趣、想知道的數學問題暢所欲言,教師應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發言權,讓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探索和師生合作交流,讓知識盡量在學生的腦海中自然生成。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學習中得到發展,真正落實面向全體學生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數學課“生態四環”的基本涵義
數學課堂“生態四環”是指一種良性的、動態的且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注重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師生與課堂生成的內容要相互合作,這三種要素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充滿趣味和激辯的數學生態課堂。有人說過,數學課堂就是一場思維體操的課堂,學生只有在一種和諧、民主的環境下,他們的思維才能充分激活起來,讓大腦發揮它最大的潛能。“四環”指的是在教學中按“引發思維、激活思維、創新思維、拓展思維”這四個步驟來實施教學。
二、數學課堂“生態四環”的特點及環節
數學課堂“生態四環”下的教學與傳統的課堂環境下的教學完全不同,它的課堂具有開放性、整體性、生成性和可持續發展等特點。它的本質是聯系、發展、和諧與共生,內涵核心是以人為本,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它有幾個環節呢?
第一環:引發思維。
俗話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們通過創設情境來激活學生學習的樂趣。例如《求最小公倍》這節課我是這樣來引入:
小明一家今年暑假參加惠州人游羅浮山的活動,活動從7月1日起。小明的媽媽每4天最后一天休息,爸爸每6天最后一天休息,他們打算全家一塊去景區玩。(出示:七月份的日歷)那么在這一個月里,他們可以選擇哪些日子去呢?同學們覺得從自己身邊的事說起很有趣味。
第二環:激活思維。
有人說“數學課堂是一場思維碰撞的課堂”。那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發生思維碰撞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巧妙地提出“問題”。以上面《求最小公倍》為例:“你能分別寫出媽媽和爸爸的休息日嗎?”同學們異口同聲說“能”,“如果你想和爸媽一起去玩,那你們先選哪些天呢?”學生們馬上分小組討論起來,不久就出來結果:
媽媽的休息日:4、8、12、16、20、24、28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
他們共同的休息日:12、24
然后我問:“如果想最早去羅浮山玩,該選哪天呢?”同學們說“第12天”,我肯定他們后就順勢寫出板書:如何求最小公倍數。
第三環:創新思維。
求知欲既是激發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源動力。教師要將枯燥乏味的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實際生活出發,激發學生的認知矛盾,從而引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從而達到創新的目的。
例如教學北師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時,我以微軟公司招聘員工的提問來引起。我問:“我們身邊的下水道井蓋為什么要做成圓的呢?”同學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一下子就舉起了很多小手。有的同學說“圓的比較好看”,“井蓋比較重,叔叔們搬不動時可以滾起來比較省力……”同學們的各種回答讓我覺得“一千個學生,就有一千個哈利波特”。最后我補充了一點:“井蓋是圓形才不會掉下去,因為每一條經過中點的線都是一樣長。”這樣說又為圓的直徑一樣長埋下伏筆。
第四環:拓展思維
數學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更要傳授數學思想和方法,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情感價值觀。數學課堂練習拓展就是要把握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設計較為寬泛的練習題目,以開拓學生思路。
數學課堂“生態四環”的操作及時間安排
在“生態四環”教學中該如何去操作呢?具體操作過程主要有如下兩點:
1.注重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和諧的學習課堂
在課堂上,教師應關注每一個學生上課的學習動態,并根據學生的動態及時作出相應的正確反應。在生態課堂中我們應要轉變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而老師是導演。只有在師生平等的課堂,學生才能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如果學生恐懼老師,他們是不敢提問的。美國教育家羅杰斯說過:“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也只有這樣的生態課堂,才能充分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而不是成為某些優等生的舞臺,這種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先圣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觀點不謀而合。
2.注重交流合作——構建活力、各抒已見的課堂
在“合作交流”中通常4到6人一組,各小組每一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有的人有的人發言,有的人記錄,有的人動手操作等。這就要求學生之間要積極配合,讓學生從小就學會與人合作的好習慣。同時有助于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學生的教學不足,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的教育目標。
3.教學時間安排——教師講授時間、學生學習時間、學生課堂練習時間各占三分之一
教師是一個合作引導者,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及小結等,所以教師占三分之一的時間應足夠。學生作為學習的主角,那么時間方面應不少于教師的講授時間。學生在合作交流、回答問題這幾方面,都不能隨意壓縮學生的時間,否則學生就沒有認真動腦思考,沒有認真思考何來高效?一節課學生掌握得怎樣要通過做練習來檢測,并且練習通常分為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所以時間方面建議也占三分之一。
總之,影響數學課堂教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方面因素的對立統一就形成了教育生態小系統,而這個生態系統需要抓住教與學的轉變,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突出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一種“以生為主,小組合作、交流,民主、和諧的課堂”——“生態四環”。